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宋國誠專欄:中國對日本六大戰略誤判

上報

發布於 3小時前 • 宋國誠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讓北京跳腳。但中國罵得越大聲,效果越像是在替高市政治加碼。(美聯社)

為什麼我自創「外交自焚」的概念來形容中國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所做出的反擊?因為這是中國近年來最嚴重的戰略誤判之一。

什麼叫「外交自焚」?

我把「外交自焚」(Diplomatic self-immolation)定義為:一國為壓制他國的外交敘事,卻反而讓該敘事獲得更高國際合法性的過程。另外,外交自焚也可指涉一種「逆反敘事」效應:一國因急於維護敘事控制權,卻做出使自己在外交上更孤立、更被國際社會厭惡和提高警戒的行為,或稱「適得其反」。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讓北京跳腳。但中國罵得越大聲,效果越像是在替高市「政治加碼」,這不是反擊,這叫外交自焚。換言之,中國越想讓台灣議題降溫,越把台海變成全球焦點,越想讓日本噤聲,越讓日本的論述發揮「全球放大」效應。

理由之1:中國的強烈反應反而使高市的主張被「國際正當化」。

當中國強烈反對「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時,外界會產生一種效果:若中國的反應如此過度、激烈,那高市的警告可能是真的。結果就是:日本民意更支持警戒中國,日本安全官員與政界更把「台灣有事」視為真實威脅,國際媒體更關注台海風險,G7與美國更傾向支持日本說法。這種現象在外交上叫:「反效果」(backfire effect)。

理由2:中國反擊恰恰強化日本保守派,而非削弱

中國習慣於攻擊日本保守派政客、右派媒體、強化國防政策的「國防派」。但歷史證明反而造成保守派民意支持度上升,減少「國防派」的反對聲浪、讓日本左派更趨於弱是,讓高市的形象更具有「勇於面對中國」的象徵力量。換句話說:中國本想削弱高市,結果反而替她「抬轎助選」。

理由 3:中國自毀「一中原則」,陷入自我矛盾。

中國的反擊通常是:「台灣是中國內政,所以日本不能說三道四」。但問題是,若真是內政,日本何來「有事」?中國反擊越激烈,越說明台灣問題已不是中國內政,而是國際安全議題。換言之,中國的激烈反應本身就證明高市的論述正確:台灣不是單純島內政治,而是區域秩序的一部分。這叫做「自毀長城」。

「外交自焚」雖是我創的名詞,但符合國際政治的相關理論:1,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securitization):越否認威脅,越強化威脅;2,逆火外交(backfire diplomacy):越想打擊對方,越反彈到自己身上;3,迴旋外交:迴力鏢效應,自我暴露中國戰略的脆弱性。

「外交自焚」一直視中國在國際上的「拙劣表演」。每當中國以大國口氣、壓迫式外交回應鄰國政治言論時,自焚效應就開始產生。例如,反擊澳洲,反而全面倒向美國;施壓立陶宛,反而讓歐盟集體支持立陶宛;最近的一次則是反擊日本,反而激勵日本強化國防。

中共的反擊,恰恰證明了:台灣有事,真的會讓日本陷入危機。讓日本再次看到中國在區域外交上最致命的弱點;中國越想掌控敘事,越把自己逼到更不利的位置。

中國每罵一句,高市的支持度就往上跳半格。因為日本民眾看到的是:「欸,中國這麼生氣?表示高市真的戳到痛點喔」。中國外交部的講稿越激動,日本國防預算越好通過。北京根本不是打擊保守派,是替他們散發「日本大外宣」。

(法新社)

中國每罵一句,高市的支持度就往上跳半格。(法新社)

外交自焚來自六大戰略誤判

「外交自焚」背後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戰略誤判」。綜合來說,中國對日本總共有六大誤判:

誤判之1:中國以為「日本只是嘴硬」

中國長期以來把日本的台海言論視為:美國叫你講,外交表演,不敢真的做。

但事實恰恰相反:日本早就把台海視為國家生存線。理由是:日本安保法制已完成「集體自衛權」改革,日本南西諸島全面軍事化,日本國防預算已開始大幅成長,日本的情報、太空、飛彈體系全面升級。簡單說,日本不是嘴硬,是準備好了。中國完全看不到日本已經「再軍事化」的現實。

日本在2015年通過了「安全保障相關法制」(總計由10部修正法+ 1部新法組成),其中包含「存立危機事態」以及「武力攻擊事態」。當某些與日本高度相關的他國遭到武力攻擊,且該事態被認定對日本國家存亡造成重大威脅時,日本可以動用集體自衛權。

在「安保法制」之下,日本已經從過去的「被動防衛」走向「為保護盟國而行使集體自衛權」。即使日本本身沒有被攻擊,只要以下3種情況發生,日本就可以出動自衛隊:(1)關係密切的國家受到武力攻擊(例如美國、某些情況下的台灣,乃至菲律賓);(2)該攻擊使日本面臨存亡危機;(3)日本沒有其他方式能保護自身(例如外交斡旋失敗)。

誤判之2:北京不知日本已經完成政治世代的更替

中國還以為日本和1990年代那一群「歐吉桑」政客一樣,以為日本一直不敢談軍事、害怕刺激中國、馬上會道歉、只做經貿不做安全。但高市首相是新一代的政治領袖,她已經什麼都不怕。中國完全看不懂什麼是「後安倍主義」?中國誤判了日本已經「去後冷戰化」,並準備走向強軍之路。

誤判之3:以為「指罵」就可嚇死日本

北京習慣用一種「指罵」─針對個別政客予以痛罵的方法,例如指名罵安倍、罵麻生太郎、罵石破茂、罵高市,以為打壓日本某位政治人物就能改變日本政局。實際上,中國罵誰,日本民意就越挺誰。中國從來就看不懂日本政治運作的邏輯,也誤判了現代日本的政治文化。

誤判之4:誤解「台海議題」在國際政治中的性質

中國一直以為,只要一直說:「台灣是中國內政」,各國就會閉嘴,也就是把國際安全問題當作自己內政問題。但世界並非依此運作。台灣影響了全球供應鏈、半導體、海上交通線、世界軍事平衡、美日同盟、南海與東海安全,這已經不是「內政問題」,而是全球戰略問題。中國誤判了國際社會對台海議題的定位。

誤判之5:以為「外交高壓」就能嚇阻民主國家

結果民主國家越被罵越強硬。中國的威脅政策在民主國家完全無效。中國完全看不懂民主政體的反應機制。

誤判之6:誤判了「敘事時代」的國際傳播環境

中國以為罵得越兇就越能控制話語,這是最根本的誤判。在今天的國際政治中,話語權不是靠嗓門大,而是靠信任度,中國罵高市,讓高市變成全球媒體焦點,讓她的觀點變成熱門議題,讓日本民眾更關注台海,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毛躁、粗魯與脫,讓台海議題更國際化。這就是「外交自焚」最核心的表現。

最令人意外的是,王毅是以日本外交出身,但其麾下的日本智囊卻都「日本不通」或「業績掛蛋」!這說明中國外交官個個都是「蒙眼戰狼」,只知衝撞,不明方向。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宋國誠觀點》(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國》(2024, 今周刊出版)。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馬路當賽車場!4豪車「街頭競速」撞超商 店外民眾撞骨折

EBC 東森新聞
02

1週6次...房仲爸激戰女業務 運動量好足!她嬌喊:你量體重會變瘦

鏡週刊
03

太子集團案海外金流經手人到案 尼爾創新負責人、財務主管收押

三立新聞網
04

中國禁日令一出!台灣「2關鍵字」飆天花板

NOWNEWS今日新聞
05

長髮女鬼真身曝!基隆中山隧道出沒…害直擊騎士嚇到腿軟3人下場出爐

三立新聞網
06

網紅賓賓哥開直播嗆聲校長 盧秀燕:將採法律行動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