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愛貓又立功,助現新型哺乳類病毒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病毒學家 Lednicky 教授,近期再次因自家貓咪 Pepper 的狩獵本能有了重要發現。去年,Pepper 曾幫助發現美國首例 Jeilongvirus,今年牠又將一隻捕獲的艾佛格雷茲短尾鼩鼱帶回家,成為新病毒株的關鍵線索。Lednicky 教授將鼩鼱送往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其體內帶有一株前所未見的哺乳動物正黏病毒(orthoreovirus),並命名為「Gainesville 鼩鼱哺乳動物正黏病毒 3 型 UF-1 株」。
哺乳動物正黏病毒已知能感染人類、鹿、蝙蝠等多種哺乳類,雖然過去被認為與疾病無關,但近年已陸續被證實與呼吸道、中樞神經和腸胃道疾病相關。新發現病毒的完整基因組已發表於《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Lednicky 指出,這一類病毒具有高變異性,甚至不同株型在同一宿主細胞內可基因重組,產生全新病毒,因此必須提高監測與檢測能力。
捕獲鼩鼱帶回家,成為新病毒株關鍵線索
過去,Lednicky 團隊也曾發現與中國養殖水貂及日本獅子身上病毒極為相近的鹿正黏病毒,令科學界質疑全球動物飼料供應鏈可能為病毒跨物種流行的橋樑。由於相關病毒的傳播途徑與人畜風險仍有諸多未知,團隊計畫進一步進行血清學和免疫學研究,以釐清新病毒對人類與動物的威脅。
至於功勞貓 Pepper,目前依然健康無虞,繼續以戶外冒險推動病毒學發現。Lednicky 教授笑言,只要發現野生動物屍體就應檢測,「你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新發現」。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John Lednicky (CC BY 4.0)
圖片來源: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CC BY 4.0)
參考論文:
1、Coding complete sequences of the 10 genomic segments of a mammalian orthoreovirus type 3 isolated from a Blarina peninsulae shrew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