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全球第一的台灣健保,為何正走向崩潰?

換日線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蔡子稘/臨床護理師在病床旁寫給社會制度
全球第一的台灣健保,為何正走向崩潰?

每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全民健康保險常被視為內政問題,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唯有把人民的健康視為首位,經濟與科技才能更進步。畢竟,在健康資源與教育制度斷裂中的國家,若未落實醫療普及,傳染病發生率高、死亡年齡不斷年輕化,甚至一個簡單傷口也可能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健康不普及的國家,經濟、生活品質、幣值往往不被重視,戰爭頻繁,人民難以安心生活。「倖存」成了他們的日常,而不是「生活」。可見健康的普及程度,從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文明能否持續的試金石。

台灣醫療雖是全球普及性最高、品質良好的系統,但全民健保已逐漸支撐不起醫療需求,高壓的醫療環境也造成醫護人員不斷出走。制度設計多著重數據及財政平衡,卻忽略了第一線醫護的真實處境:當社會輕放這些「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潛在危機。

制度不是不能設計,而是從未真正設計給「人」使用。當病人的需求不能等,照護者被迫壓縮時間、壓抑疲憊、忽略危險訊號。「效率」凌駕「關係」之際,我們以為的制度,其實只是一套自動化的生產線,把人推過去、再推走。

身為護理師,這些年來,我親眼見證了許多資深同事因過勞離職,制度的盲點日益明顯,卻常被忽略。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是想誠實面對這個事實──我們的制度,無法真正照顧每個人民。

國際光環下的台灣健保

國際上,台灣的全民健保以「低成本、高覆蓋率和高效率」著稱,屢獲全球醫療評比第一, 成為其他國家學習對象。台灣醫療在國際的統計資料裡領先全球,這樣高水準的醫療品質,讓國際社會渴望深入了解台灣的醫療服務。

然而,身在台灣醫療體制內的人都知道,這個制度的表面光彩,從 30 年前健保制度設立時,就埋下了潛在裂縫,隨時代演進愈發嚴重。

在資源有限下,醫療機構只能壓縮人力、加速病人流動,這種「量化導向」的經營方式,導致醫護深陷高工時、低薪資、與極度疲憊的惡性循環。許多護理師夜班須同時照顧 10 位病人,並在 30 分鐘內完成複雜照護流程,醫師每天則須看診超過上百人,每位病人平均不到 3 分鐘,長期下來人力流失嚴重。

這樣的制度看似高效率,實則早已透支。人力流動率高、資深人員離開、年輕世代不再願意投入臨床,甚至連護理學校招生的名額都未達標。但除了醫護人力出走,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樣所謂的「高效率」,醫療照護品質真的還有空間存在嗎?人民真的能在這樣的體制下,獲取正確的健康概念和平等的健康教育資源嗎?

當制度只能維持外觀,卻無力修補內在,距離真正的「全數崩潰」其實並不遠。

台灣制度的「臨界點」不是特例

當我們談論台灣健保正走向臨界點,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面臨的醫療困境並非特例,全球各國也正同步陷入醫護人力短缺與制度失衡的危機。

以英國為例,國民保健署(NHS)長年面對預算不足與人力荒的雙重壓力。據《BBC》報導,自 2022 年以來,NHS 醫療人員發起多波罷工潮,反映長期積壓的低薪資與過度工時問題。另一方面,據《衛報》報導,高達 84% 海外醫生對來英工作望之卻步,認為其他國家報酬更高、生活品質更好 。儘管如此,英國社會對「罷工」一事較為包容,認為這是重新改寫當地醫護人員執業環境、強化英國健康系統作為以人為本的重要契機。

加拿大全民保險制度(Medicare)同樣面臨基層醫師短缺、「家庭醫師制度」擴張緩慢的問題;日本則因高齡化議題日漸嚴重,照護人力及保險財源雙重壓力下,即便有精細的長照保險設計,仍難解決結構性的人力瓶頸。

這些例子皆顯示,即便是歷史久遠、制度完善、民主成熟的國家也無法倖免於醫療體系逐步崩潰的危機。這是全球共同的警訊,未來,若台灣醫護系統持續以低資源、高效率運作,這台隨時可能熄火的機器,恐怕難有餘裕面對更多不確定性。

被忽視的前線聲音:醫療制度的永續危機

全球的醫療制度都在試圖撐住一個矛盾:如何用最少的資源,維持最大的覆蓋率。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台灣,醫療人員的訴求幾乎被當作一種「成本控管問題」,而不是以人為本的改革。在體系不斷追求效率,卻不敢面對人力耗損的情境下,不論是要求改善工時、提高病護比補助,還是確保臨床決策自主,這些聲音常被視為「不可量化」、「不符合財務公式」而難獲得重視。

若制度運作持續忽視「人力永續」,科技再進步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這些設計若無法回應現實,制度設計者將會繼續活在美好幻境裡,以為臨床照護工作者皆相當樂意且幸福美滿的輪 3 班。然而,現場的現實遠比數字殘酷──在我的工作經驗裡,曾無數次看見同事在夜班中間默默吞下止痛藥、打了一支類固醇,繼續拖著腳步工作,新進護理師則在值班室或更衣室裡偷偷哭泣,擦擦眼淚繼續洗手上工。

過去十多年,台灣醫護人員曾主動向政府提出具體的臨床工作改革訴求,包含:

  •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要求實習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工時與休假
  • 基層護理產業工會接連在衛福部前發起抗議,要求建立 3 班制護病比、改善畸形班表與過勞危機
  • 「黑十字運動」與「醫療勞動正義促進聯盟」(TFMU)擴大訴求,要求補足醫療人力、擴編健保預算、重建醫護尊嚴

如今,部分訴求已轉化為具體政策:護病比開始納入評鑑指標、住院醫師工時上限立法、急診安全列入醫院評鑑。這些提案或許不華麗,但皆來自現場真實的經驗累積。

台灣健保作為人民的大型保護傘,每做一次改變,就可能牽動某些群眾的權益,使「改革」窒礙難行。但制度的永續,本該要不斷被回應、修正、重新設計,否則終將停留在理論與數字之間的空中閣樓。如果我們繼續忽視這些前線聲音,實際上是在放棄制度本應守護的那些「人」,無論他是病人,還是照顧者。

國際醫療趨勢: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人

過去幾十年,全球醫療改革趨勢正從強調效率,轉為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型(person-centered care);從醫院本位,轉向社區與家庭為基礎的長期照顧(community-based care)。許多國家重新定義「有效的醫療」,強調真正能撐起制度是「人」本身。

英國在 2023 年重新強調「GP at the heart of NHS」政策路線,透過整併基層診所、擴張診間職能,期望減輕急性醫療壓力;荷蘭則強化「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Making)與居家照護服務,讓病人與家屬在病程早期即參與決策,並與社區照護機構保持長期互動,減少無效治療;加拿大則發展「整合性照護系統」(Integrated Care Systems),鼓勵不同層級的醫療與社福系統整合,避免病人因轉診、出院後斷聯,提升長期照護的延續性。

這些變革,建立在一個核心共識──制度的運作,不能繼續壓在「人」的無聲忍耐上,必須被重新設計成「支持人」的工具,而不是反過來磨損他們的負重機器。台灣若繼續忽略這一點,持續在短暫的穩定幻象中耗盡照護人力、壓垮醫療現場,最終讓病人與家庭承受制度斷裂的代價。

全民健保改革重要人士之一的台大教授鄭守夏,自 2010 年起,帶領團隊深入研究「門診照護連續性」對全民健保體制的重要性,並在 2023 年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其研究證實,高連續性的照護不僅能提升醫病雙方的信任,也能降低民眾「逛醫師如逛百貨公司」的行為,減少資源浪費,讓制度更有喘息空間。

團隊強調,改善照護連續性,應成為台灣未來健保與醫療改革不可或缺的核心策略。醫療連續性的好處,還包含病人能獲得妥善衛生教育、執行自我照顧機制、在社區獲得足夠的照護支持系統,進而改變疾病惡化的速度並降低住院機率等。

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數據佐證,也為「以人為本」的制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方向。若每位病人都能在穩定的醫療人際關係中被照顧,我們的體系便能從「被動救治」轉為「主動照護」,讓醫療成為健康的長期守護,而不僅是急難救援。

作為一名護理師,我常在孤獨的夜班、在重症病人圍繞下思考,10 年後的自己是否依然在輪班。台灣臨床工作環境雖然嚴峻,但仍有不少學者持續為醫療環境努力改革,他們的努力,讓迷惘的我也開始對台灣醫療的未來懷抱希望。

從現場出發:每個人的參與,才是醫療永續的力量

這幾年,我每一刻都在思考──醫療制度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不只是讓病人活著,而是讓所有照護現場的人,包括醫護人員,都能「活得尊嚴」。

從臨床的每一次喘息、辭呈,到政策會議裡每一個模糊名詞,我們看見制度如何在過勞與壓縮中逐漸耗盡了「人」。若醫療制度無法回應現場需求與建立共識,任何改革及努力終將付諸東流。

英國罷工潮、日本高齡化的財政負擔及加拿大家庭醫師制度的遲滯,皆顯示出:當社會越來越老,越需要彼此依靠,就更不能再忽視「以人為本」的制度設計。正因如此,我選擇寫下這些話,不只是為了記錄現場的崩塌,更是相信──如果我們願意從自己開始,一點一滴地去理解、去修補,制度或許真的能被「重新設計」。

作為一名站在護理現場的年輕工作者,我選擇用自己的語言、觀察與身體經驗,深入制度的現場,書寫那些被制度遺忘的角落、學姊的背影、曾經哭泣的臉龐。無論是申請醫療管理碩士、計畫赴英國進行比較研究,還是將台灣的照護經驗翻譯為國際可理解的語言,我持續在這段旅程中,公開撰寫來自現場的文字。只希望能讓政策制定者多停一秒思考病人的選擇,讓照護者少背負一份不被理解的疲憊。

我想維護的,是照護者的人權,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未來,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抵達的醫療現場。

制度改革需要龐大的資源、強力的政策、高層的參與,更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及關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動作,才是真正讓制度往前走的力量。台灣的健保制度要走向真正的永續,不可能只靠醫界或政界單方面推動,而是需要整個社會形成共識、共同參與。

每個人多一點關心,我們就能一起,往前一大步。唯有如此,台灣醫療才能真正邁向永續。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護理師眼中的台灣健保:全球第一的「高效率」醫療制度,為何正走向崩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全民健保,真的值得台灣人的驕傲嗎?
●戰勝瘟疫的代價,是百萬美元的帳單──美國趁火打劫的醫療系統 vs. 台灣全民健保的震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中國爆發急性傳染病!官方認了「無特效藥可治」 美發布二級旅遊警告

鏡週刊
02

美女嫁121公分男「婚照被疑AI合成」 她親曝動人戀愛故事

TVBS
03

不是星宇!外媒評「全球5大豪華經濟艙餐點」 台灣唯一上榜是它

三立新聞網
04

結婚僅2個月!新郎意外身亡「新娘自行墮胎」 死者家屬求償62萬結果曝

CTWANT
05

女乘客硬擠行李進測量框 成功避開約台幣6900元罰款引熱議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3

Jack Chien
還不簡單,台灣的426太多了
15分鐘前
James Shih
台灣的慣老闆們,存在於365行中,如何消除慣老闆們惡質現象?恐怕是無解!
17分鐘前
小吳
還不是台灣的稅收被民進黨花光光,超收的稅一堆機密就用的差不多了,還不知道花在哪裡。
18分鐘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9萬人冒惡劣天氣走上雪梨港灣大橋 要求終止加薩種族滅絕

新頭殼

行李箱突晃動!巴士司機打開驚見2歲女童 27歲紐國女遭逮

TVBS

上次噴發600多年前! 堪察加半島火山噴6公里高 疑似與上週大地震有關

新頭殼

豐田汽車訂定2025年生產目標 拚1000萬輛

中廣新聞網

菲總統小馬可仕訪印度 南海緊張之際強化國防關係

中央通訊社

(影) 穿牛仔褲也「納粹」?雪妮・史薇尼「美國鷹」廣告讓股價大漲 但挨批種族歧視

新頭殼

一通電話毀掉3個月談判 川普重課瑞士39%引爆國內政治風暴

上報

國會大廈(圖)

中央通訊社

美大選過了9個月 最新民調:民主黨支持者「餘怒未消」   

中廣新聞網

川普關稅衝擊  專家:韓企不改革恐崩潰

NOWNEWS今日新聞

竟敢說本軍爺行李超重! 軍官機場打人致脊椎骨折 香料航空控「謀殺性襲擊」

新頭殼

潛艦技工維修時被電死 美海軍造修量能衰退縮影

中央通訊社

紐西蘭巴士行李艙驚見2歲女童被裝箱 母親遭移送法辦

上報

首相擬承認巴勒斯坦 英媒:台灣擁有更強的國家主權

新頭殼

美議員提法案助台穩邦交 要求國務卿追蹤中國挖牆角

中央通訊社

68死74人下落不明! 葉門移民船翻覆 12人獲救 倖存者情況危殆

新頭殼

圍堵中國?菲印南海首度聯巡 北京擴張引區域聯手反制

民視新聞網

以色列官員率眾公然侵門踏戶? 3千多以人進穆斯林「尊貴禁地」 多國譴責

新頭殼

高齡者熱浪開風扇,乾熱易越吹越熱、濕熱才有效

明日科學
影音

國際進行式|美對台關稅20%!川普改寫全球貿易,美國經濟先受其害?

關鍵評論網影音

哈瑪斯釋新影片! 虛弱人質得「自掘墳墓」 躺地道等待死亡

TVBS

中國屈公病疫情擴大!廣東一週新增近3千病例 美發布旅遊警告

太報

將2歲女童塞進行李箱!紐西蘭女子遭逮捕

NOWNEWS今日新聞

盼重建南北韓信任! 南韓國防部:今天起拆除對北擴音器

太報

沉睡562年甦醒! 堪察加半島火山煙噴6000m 導遊空中直擊

TVBS

印度仍將進口俄羅斯石油 白宮譴責此舉是資助俄羅斯打仗

信傳媒

派給水車到蓄水池! 日本農相小泉「解旱」奇招被罵翻

TVBS

「殺人猛暑」日本破40°C已成常態 學者警告:4季分明恐變2季

上報

(影) 川普限令剛過 烏軍大開轟! 俄多地油庫大爆炸 索契火焰沖天 俄美少女播片被拘

新頭殼

南韓拆除反北韓廣播擴音器 盼緩解緊張關係

中央通訊社

解放軍盛宴7上將「集體消失」!習近平軍中大清洗風暴擴大

自由電子報

中國打學術腐敗 大學黨委書記被指侵吞科研經費

中央通訊社

美國2鄰國未達貿易協議 加拿大財長、外長擬晤墨西哥總統

太報

美對俄新制裁倒數 川普證實特使近日將赴莫斯科

中央通訊社

沒通過我的100個任命就放暑假! 川普怒罵民主黨參院領袖 : 「見鬼去吧!」

新頭殼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 引發俄國索契油庫火災

中央通訊社

日本將展出二戰「終戰詔書」原件 「罕見修改痕跡」曝光

中廣新聞網

台灣問題太尷尬 索羅門群島將提案太平洋島國論壇僅限會員參加

新頭殼

海地孤兒院9人遭綁架 包括愛爾蘭院長與3歲幼童

中央通訊社

20歲男兩國邊界「抓漏洞自立國家」還發護照 吸400公民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