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還是最美?宏都拉斯和台灣關係一次看
[NOWnews今日新聞] 過去曾和台灣有逾80年邦誼的宏都拉斯將於11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多位在野黨候選人,包括前副總統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等,頻喊出想和台灣復交,引外界關注,而台灣原是收購宏都拉斯白蝦大國,宏都拉斯卻於2023年承認一中原則,選擇和中國建交、和台灣斷交,沒想到面臨白蝦出口暴跌、經濟衝擊問題。《NOWNEWS》特別整理過去台灣和宏都拉斯的交流,帶您來了解事情的始末。
🟡台灣與宏都拉斯邦誼
台灣和宏都拉斯於1941年建交,兩國邦誼超過80年,期間,台灣協助宏國建立了農業和灌溉方面的建設,提供獎學金、醫療援助,蓋醫院、學校,改善道路、房屋等基礎建設,以及協助風災後重建,也派遣軍警校學生兩地交流、訓練等。
2023年3月,宏都拉斯時任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突然宣布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承認一中原則。不過,斷交導火線可能有下列兩種因素:
第一,宏國債臺高築,亟需更多金援和基礎建設。外交部在斷交聲明曾透露,宏國曾向我國要求24.5億美金的援贈,包括出資蓋醫院、水庫以及代償還宏國債務等。但台灣未答應,時任外交部長吳釗燮指出:「如果要求台灣給錢而不是實際去執行合作計畫,這不應該是台灣要做的事情。」
第二,帕圖卡(Patuca)水壩案,台電報告顯示,在扁政府時期原擬建案投資,但到了馬政府時期,預算卻遭立院否決撤案,讓宏都拉斯轉與中國水利水電公司合作。中國自此掌握宏都拉斯水電基建命脈,宏國便轉向中國尋求數十億美元各方面投資,包含鐵路、教育等方面,不過截至2025年,投資承諾的進展幅度很小。
但轉向中國建交的不只有宏都拉斯,周邊的哥斯大黎加、巴拿馬、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等都在2007至2021年間陸續和台灣斷交,是當時中美洲趨勢,是中國意圖在國際上孤立台灣的手段之一。
🟡斷交後,對宏國影響
台灣和宏都拉斯為深化彼此邦誼,於2008年簽訂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可用零關稅和優於其他市場的價格優先採購宏都拉斯的白蝦。因此,台灣也成為宏都拉斯最大的白蝦出口國,佔當時宏都拉斯白蝦出口總量約四成。
宏國與台灣斷交後,原本的貿易協定也立即中止,台灣對宏都拉斯提高關稅,中國對宏都拉斯的貿易承諾跳票,造成宏都拉斯白蝦出口量暴跌。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墨西哥也一度暫停從宏都拉斯進口白蝦,加重衝擊宏都拉斯白蝦市場。
2024年初,宏都拉斯官員曾表示,未來每年將出口250個貨櫃量的「早期收成(Early Harvest)」的農產品到中國,其中包含咖啡、白蝦、瓜類等。但最後因價格、物流等因素,直到七月才出口首批36噸(約2貨櫃)的白蝦到中國,進而影響宏都拉斯白蝦出口量。
撇開厄瓜多白蝦產量的競爭、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宏都拉斯自從和台灣斷交後,白蝦出口量暴跌約七成,從2023年的9,200萬噸減少到2024年的3,000萬噸左右,迫使超過60間蝦農養殖場關閉,估計損失約6,300萬美元,還有上千人失業。
🟡後悔?想與台灣恢復邦交
今年,宏都拉斯將舉行總統大選,為拯救宏都拉斯經濟,有2位候選人明確喊出要和台灣復交,包括自由黨的前副總統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國家黨的羅札諾(Roberto Martínez Lozano)。另外,國家黨的葉安娜(Ana García de Hernández)和阿斯夫拉(Nasry Asfura)分別表示支持和台灣復交,以及要重新審視和中國的協定。
消息一出,中國急跳腳,並對宏都拉斯再次承諾要採購約3千噸的白蝦。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也表示,宏都拉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雖同情這位老朋友,但宏都拉斯當年見利忘義,選舉語言不能盡信,應等當選後再說。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