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2327)Q2獲利受匯損拖累 AI需求撐起Q3展望
全球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TW)於2025年第2季繳出營運穩健的成績單,儘管受到台幣升值導致匯損衝擊,仍靠著AI相關應用需求強勁、產品組合優化及費用控管,維持成長動能。第2季營收為327.71億元(略優於市場預期的323億),季增5.4%、年增4.3%;毛利率為35.6%,每股盈餘(EPS)為9.74元,則是低於原預期的11.02元,主要受匯損4.15億元與芝浦收購顧問費用及稅務提列所致。
展望第3季,國巨預期營收將小幅度季增,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可望持續微幅上升。
儘管消費性電子進入旺季會帶來一定的拉貨動能,公司對於車用與工業市場的需求仍採保守態度。不過整體訂單動能穩健,B/B值維持大於1(代表景氣擴張),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特殊品稼動率至85%的水準,以支應高端與利基應用需求;至於一般品受限於現階段庫存水位與需求相對保守,稼動率將維持在約70%。雖預估第4季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但全年營運仍維持穩定步調。
整體來看,2025年的國巨(2327-TW)雖然已經重新回到成長軌道,但由於工業與車用等利基應用市場需求疲弱,所以算是一個緩步復甦的年度,市場期待AI應用市場擴大,為2026年之後挹注更多增長動能。
國巨(2327-TW)為全球晶片電阻及鉭質電容最大供應商,主要產品涵蓋積層陶瓷電容(MLCC)、晶片電阻、鉭質電容、高頻天線、電解電容、磁性材料與感測器等。2024年產品組合中,無線與進階電子元件占比最高為29%,MLCC為19%、鉭質電容18%、R-Chip晶片電阻14%、感測器10%、其他10%。應用領域廣泛,包含工業與自動化設備32%、運算及企業系統24%、車用20%、消費性電子12%、電信通訊9%與國防醫藥4%。公司在全球擁有強大製造版圖,其中蘇州基地產能占比約70%。2020年收購Kemet後,國巨在晶片電阻與鉭質電容市佔皆為全球第一,MLCC市佔則排名全球第三。近年並陸續收購德國賀利氏與法國施耐德的感測器業務,強化其工業與高階市場布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