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才專法修法四大重點 國發會拚年底上路
面對產業迅速發展及國際攬才競爭升溫,強化延攬國際人才已勢在必行。(圖/123RF)
國發會19日召開攬才成果記者會,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謝佳宜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問題加劇,面對產業迅速發展及國際攬才競爭升溫,強化延攬國際人才已勢在必行,唯有將挑戰化為機會,才能持續推動國家發展。為此,國發會提出《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聚焦四大方向:擴大適用對象、提高數位遊牧彈性、簡化永居取得門檻,以及強化社會保障。該草案已完成行政院法案審查程序,待院會通過後,將送交立法院審議。若本會期順利完成立法程序,將全力推動新制於年底前上路。
此外,國發會也提出未來五年攬才目標,預計自2024年至2028年,力求吸引6萬名國際專業人才、5萬名僑外生,以及1萬名數位遊牧人才來台,強化台灣人才國際化布局。
外國人才專法於2018年實施後,國發會2020年設立「臺灣就業金卡辦公室」、2023年成立「Talent Taiwan 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下稱Talent Taiwan中心)、2024年成立Talent Taiwan中心南部辦公室,整合各部會資源,從簽證、就業、生活到稅務制度,提供外國人才一站式協助。截至今(2025)年 3 月底,外國專業人才與特定專業人才累計人次已突破 7.3 萬,其中就業金卡更是享譽國際,證明臺灣已成為國際人才的新熱點。
此次攬才專法修正包含四大重點包括:(一)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生、特專配偶得自由工作、畢業僑外生可留臺尋職且免許可;(二)數位遊牧人才的規範更加彈性,數位牧民停留期限最長至2年;(三)永居取得門檻降低,符合一定條件對象1年永居;(四)優化外國人才在臺社會保障等。藉由此次修法,期望讓制度更周全,吸引更多人才不僅僅來臺工作,更願意留下生活。
攬才專法修正案已於5月提交行政院,並於上週順利完成審查。待行政院院會通過後,將送交立法院進行審議,該法案已被列為優先處理的法案。
國發會表示,從專法立法、制度建構、服務啟動到攬才成效,再到此次修法升級,政府已通過一系列完整的行動方案積極回應人才挑戰,並逐步實現「讓臺灣成為全球人才的第二個家」的願景。未來,國發會將持續加強攬才策略,為更多優秀人才提供在臺灣實現夢想的舞台。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鄧依芬表示,隨著台灣不斷加強攬才政策與措施,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數位遊牧族,都將成為未來勞動市場的主要驅動力。除了政策的優化,企業也需更積極地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與發展機會,以吸引並留住國際人才。鄧依芬強調,台灣的多元化工作環境與良好的生活品質,將是吸引全球人才的重要優勢,期盼這些改革能進一步促進台灣成為全球人才的首選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