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離開紐約回台求職,我遇到的「反文化衝擊」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19日06:15 • 發布於 06月03日08:08 • Krisliuliu/台南小妹的品牌歷險記
離開紐約回台求職,我遇到的「反文化衝擊」

嗨,我是先前在紐約工作的品牌策略師 Kristine。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多年後,我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辭掉紐約的工作,搬回台灣。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了自己為什麼最終決定辭掉紐約夢幻工作,告別熟悉的生活圈及舒適的朋友圈,回到台灣。而今天,我想談談回台求職時,所遇到的工作文化衝擊。

身為台灣人,我從未想過回台灣求職時,會遇到所謂的「反文化衝擊」。但由於我從開始工作時,就一直在美國求職及工作,最近第一次在台灣求職,許多經歷不免讓我體驗到十分驚訝。

這些分享當然只是我個人的體會,也可能是台灣極少數的公司才會遇到的狀況。但我相信這並非單一個案,因此還是提出這些讓我稍有訝異的地方,希望能促進更多社會討論。

一、台美職場「時間切割」文化差異

首先,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人資部門的回應速度。

過去我曾聽台灣的朋友提到,在台灣的工作文化中,對「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重視程度不像美國那麼強烈。但身為在美國從事品牌顧問工作的我,並沒有太深刻的感受。畢竟,由於工作性質,有時還是要在下班時間與亞洲或歐洲分部進行跨時區會議,遇到專案需求緊迫時,也難免會有加班的情況。

然而,當我人在美國,並投遞了一份時差 12 小時之外的台灣工作時,我才真正感受到這種文化差異。

當我在美國的白天或週末回覆電子郵件時,台灣的人資竟然會在半夜,甚至凌晨 2、3 點回覆我的郵件,週末也不例外。這讓我不禁心想:「你們都不用睡覺嗎?真的需要工作這麼長時間嗎?」

關於工作與生活時間的切割,我發現台灣與美國的觀念確實存在差異。在台灣,即使下班後,許多老闆仍期待員工能夠回覆訊息,尤其是在面對公司外部的客戶或合作夥伴時。而在美國,雖然遇到緊急狀況時,主管也會要求即時回覆,但普遍而言,大多數職場上有一種「不成文的默契」 ──如果不是急事,通常會被視為「明天要處理的問題」("It’s a tomorrow problem."),而不會期待在當天,甚至當下,就得到回應。

二、面試中的隱私界線:就算可能違法,還是要問

第二個讓我感到文化差異的地方,是在面試過程中,有些人資問了我較個人且私密的問題,這讓我當下有些驚訝。

以我過去幾年的工作經驗,加上曾在美國參加過數十場面試,這類問題對我來說相當少見,也讓我一時之間感到困惑。我心裡不禁想:「這些問題在美國通常被視為不適當,甚至違法的,那麼在台灣也是如此嗎?」

後來我才了解到,其實在台灣,這類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確實也可能觸及某些法律規範。如果只是個別面試官提出這類問題,我可能會認為是個案,但當我前後遇到兩三位不同的人資,分別問了類似且與職務本身無直接關聯的問題時,我才開始思考這是否反映了更廣泛的現象。

舉例來說,有位人資曾問我:「你在台灣和美國分別待了哪些年?」並且要求我詳細列出年份。當我試著詢問這個問題與工作本身的關聯時,對方則回應:「沒有特別的關聯,我只是好奇而已。」另外,在第一關人資篩選面試(HR Screening)中,我也被問到是否需要「分擔家計」,亦即是否有經濟上協助家人的需求,甚至被詢問近期是否有生育計畫。

這些問題讓我反思,這是否只是個別情況,還是台灣在面試與徵才過程中,對於面試提問的專業訓練與規範仍有持續優化的空間。我相信許多人資的出發點並非惡意,但這樣的提問可能會讓求職者感到不自在,甚至影響到面試體驗。

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引發更多社會討論,進一步促使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建立相關制度或機制,避免這些違法問題在未來的面試中重演。

三、關於薪資資訊的不平衡

第三個讓我感受到文化差異的,是關於薪資資訊的不對等(Inequality of Information)。

在台灣,幾乎我參加的每一場面試都直接詢問了我的「目前薪資」。有些公司甚至在申請表單中,將這個問題設為必填欄位。然而,當我反問人資這個職位的預計薪資範圍(Budgeted Salary Range)時,大多數人資並未直接回應。有些則表示人資沒有這方面的資訊,並強調只有等到最終錄取後,公司內部的核薪單位才會依據求職者的背景決定薪資。

相較之下,在美國的求職文化裡,雖然也會討論薪資,但通常僅詢問「您對這份職位的期望薪資範圍」,而不會直接詢問求職者目前的薪資。個人薪資在美國被視為高度隱私的資訊。此外,美國職場普遍認為「你的薪資應反映你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而非以你當前的收入作為衡量標準。

當我計劃從美國回台灣求職時,面試中被詢問目前薪資的情況讓我感到困惑,於是我進一步詢問:「為什麼需要這項資訊?」但得到的回應多半不直接回答,而僅是「公司需要建檔」。

這讓我開始思考,對於來自高薪市場(如美國)的求職者,分享目前薪資或許不會對自身造成太大影響,但在薪資水平較為平衡的市場(如台灣),這種資訊可能會被用來作為薪資談判的依據。如果企業根據求職者目前的薪資作為參考,並試圖提供一個盡量壓低,但又足以吸引求職者跳槽的薪資(即所謂的 Lowball 策略),這對求職者而言,可能會處於相對不利的談判地位。

未來,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討論,推動職場改革,讓整個環境變得更加透明與公平,薪資也能真正反映出求職者的專業能力與貢獻,而不再只是依賴過往的薪資紀錄作為參考。

四、履歷照片的繳交,引發公平與客觀性質疑

第四個讓我有些訝異的,是在台灣求職時,履歷與申請資料通常需要附上個人照片。在美國,這種做法幾乎不存在,主要是受到反歧視法的保護,以避免因外貌或種族而產生的潛在偏見。

因此,當我在台灣遇到這樣的要求時,起初感到有些不習慣,也開始思考這樣的做法是否真的必要。

雖然提交照片看似無傷大雅,但我不禁好奇 ──在面試前就看到求職者的長相,真的有助於更客觀地評估他們的能力嗎?是否應該更注重與求職者面談、深入了解其專業能力與適配性?

在履歷審查階段,標準化的書面資料本應是最能保持客觀性的工具,去除所有可能引發偏見的因素,避免因人資或招募主管潛在的隱性偏見(Implicit Bias,編按:指人們會在不自覺中貶低特定族群及其特質),而影響篩選結果。

我之所以提出這個疑問,是因為這種做法可能無意間讓公司在初步篩選時,就錯失許多優秀的候選人。如果一個人的外貌成為影響決策的因素之一,那麼被篩選掉的求職者未必是因為缺乏專業能力,而是因為在尚未深入了解其經歷與專長前,就被非關專業的因素所影響。這不僅對求職者不公平,也可能讓企業錯過真正適合這個職位的人才。

我相信許多公司要求附照片的做法,初衷可能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求職者,並非刻意帶有偏見。然而,透過更客觀、去除個人識別因素的求職程序,或許能更有效地確保每位求職者都能以專業能力為主要考量,讓徵才決策更加公平與精準。

五、求職與徵才的心態差異

最後一個,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文化差異,是對於求職與徵才態度的不同。

以我過往的經驗,求職更像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面試中,公司會評估求職者是否適合這個職位與企業文化,同時,求職者也在審視這個工作機會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涯規劃,能否為自身帶來價值累積,以及這個工作環境是否讓人感到舒適並樂於投入。

過去的經驗中,許多人資在第一次面試時,會花費將近一半的時間解釋公司的組織架構、文化,及公司為員工提供的學習及發展計畫(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等,嘗試提高人才對加入公司的興趣,也幫助求職者想像接下來在這間公司工作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然而,在台灣的求職經驗中,我感受到的氛圍卻有些不同。面試過程中,公司給人的感覺比較像是「你是一位求職者,正在尋求我們的工作機會」,而較少展現出「我們正在積極尋找適合的人才,與公司一同成長並共創價值」的態度。

這樣的心態差異讓我感到有些意外。畢竟台灣不僅有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也有大量優秀且具備潛力的人才。我不禁好奇,這種較為單向的徵才態度,是否可能在面試過程中,讓某些優秀的求職者對公司的文化產生不完整或偏頗的印象,進而選擇放棄這份機會。

我相信多數企業在招募時,都是真心希望找到能夠共同成長的人才。因此,若能在面試過程中更加強調雙向交流,讓求職者有更多機會了解公司的文化與價值觀,或許更能吸引到真正適合,且認同企業理念的優秀人才,為公司與求職者雙方創造更好的合作關係。

綜合來說,這五點是我在台灣求職過程中所經歷的主要文化差異,及從中所學到的觀察。當然,我也明白這可能並非是所有台灣公司的普遍現象,但我相信這些經驗並非完全個例。

我分享這些經歷,並不是為了批評台灣職場文化或美化美國的求職市場,而是希望藉由分享,開啟對台灣求職市場的討論,引發更多關於求職公平性與專業性的探討,讓台灣的求職環境能持續進步,對所有求職者都更加友善與公平。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凌晨回信、被問婚育計畫⋯⋯這些習慣合理嗎?我回台求職後的五大「反文化衝擊」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當兵沒、哪裡人、薪資史⋯⋯台灣面試常見問題,在美國通通違法!
●重新適應大量 LINE 群組、人際界線與交通地獄⋯⋯飛魚與五色鳥的「回臺大冒險」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受低壓帶與西南風影響,雲嘉南地區昨晚起雨量持續飆升,週五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西南氣流引劇烈豪雨!「中南部雨量紅到發紫」 北台灣防大雷雨

台視
02

這波大雨還沒下完!這天前仍是「高風險期」短時間不停雨

民視新聞網
03

鄭明典貼圖:看見大氣長河! 網喊:好險啊

ETtoday新聞雲
04

崩潰!捷運文湖線又塞爆 網友哀號:等了半小時、好熱

上報
05

北捷文湖線發生異常 上班族聽到廣播錯愕

LINE TODAY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7

Tsal Freddy 蔡鎧仲
別想太多,妳要的薪資台企根本給不起。
06月03日23:39
jxn
我也從紐約回來,能回去就回去吧
06月04日00:17
S T
講的很好 我剛從美回台時,也有這樣的衝擊 等你過年家族聚餐時,經歷那些婆婆媽媽的拷問後,你就會知道這只是台灣文化的特質, 沒在重視別人的個人隱私 可以正大光明以關心/為你好為藉口,行邪惡傷害的事
06月04日00:20
Ingrid
這不是只有台灣,基本是亞洲的現實
06月03日12:54
玉米
回來領乞薪,回來當奴隸,一個月28K要十項全能,昊呆
06月15日00:12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南部多處災情 竹市府派遣機具支援

台灣好新聞

彰化縣名人講座 江國豪分享青年築夢之路

台灣好新聞

颱風外圍環流+西南氣流來襲!20縣市防豪大雨 恐下到深夜

台視

豪雨亂船班 今天7航線、53航次停航

自由電子報
影音

高雄致災性豪雨停班課! 旗津人憂渡輪停航

華視影音
影音

卡車開過...馬路水花濺起衝破玻璃! 民眾搭救生艇就醫

華視影音

彰化表揚37所五星與教育旗艦學校 頒發347獎金成績亮眼 

台灣好新聞
影音

嘉縣.南.高.屏29日停班課  嘉市照常上班上課被罵爆

華視影音

人妻每天上班10小時!沒做「這事」被嫌不孝 她怒嗆婆婆:妳哪根蔥

CTWANT

四技二專登記分發2.3萬名額 開放考生選填志願

中央通訊社

嘉義太保雨量破400毫米 臥床長輩困.消防橡皮艇救援

華視新聞
影音

嘉義太保雨量破400毫米 臥床長輩困.消防橡皮艇救援

華視影音
影音

雨彈濫轟台南後壁區.鹽水區 警消揹長者涉水撤離

華視影音

雨彈濫轟台南後壁區.鹽水區 警消揹長者涉水撤離

華視新聞

全國技能競賽傳捷報 桃園中壢家商學生獲「國服職類」銀牌肯定

桃園電子報

高雄因豪大雨停班停課 漢神巨蛋、夢時代、大立百貨宣布照常營業

上報

豬豬泡水ING!嘉義朴子怪手出面搶救 損失至少上千萬

民視新聞網

展現智慧城市實力 桃園道路養護資訊管理平台獲國際大獎肯定

桃園電子報

快訊》豪雨炸不停!20縣市豪大雨特報 氣象署:1地區紅色警戒

新頭殼

U Café 暖心出發 彰化衛生局Unite在地醫院推動友善醫療環境

台灣好新聞

北捷文湖線又出包!議員批搭捷運「像抽一番賞」 籲府級檢討

自由電子報

南部豪雨!強勁潮濕氣流往北半球延伸 鄭明典看見「大氣長河」

TVBS

快訊/列車卡在隧道中!乘客步行離開 北捷回應了

EBC 東森新聞
影音

大片「雷暴雨」移入陸地!雨勢範圍往北擴大

EBC 東森新聞影音

獨家/嘉義淹水狗奴苦哈哈 唯牠最開心!可愛汪星人雨中狂歡畫面曝

三立新聞網

百萬網紅撞名誤捲「魏如萱戀情」 喊「躺著也中槍」 粉絲笑:這Ian很OK

華視新聞

偷拍軍機場最高罰15萬、抓母蟹也違法! 8月各項新制新法準備上路

CTWANT

台南災情慘重!雨彈狂炸後壁區淹大水 市府急開一級災害應變中心

民視新聞網

遭爆與女主播私密互動 洪子仁:無逾越一般社交分際

自由電子報

週刊爆人妻主播搭上新光醫院副院長、溫馨接送全被拍 洪子仁回應了

太報

無人機探索夏令營 推廣科技學習課程

台灣生活新聞

因應災情斷訊 NCC督請三大電信調派行動基地台車

台視

北捷文湖線列車警訊排除 全線恢復正常班距

自由電子報

每天800則訊息!女粉戀上ChatGPT 婚姻、工作全崩潰

壹蘋新聞網

大考中心公布分科測驗五標 公民近3年最低、物理較去年提升

自由電子報

台北捷運文湖線列車發生異常 旅客走軌道疏散

民視新聞網

西南氣流來襲!鄭明典看見「大氣長河」 阿里山園區、林鐵全面關閉

CTWANT

後巷變畫廊 走進巷弄間的天馬行空美學

中華日報

大考中心舉行分科測驗說明會(圖)

中央通訊社

湧浪打碼頭 龜山島29日緊急封島

觀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