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辦事項好多,感覺生活卡關?達人教你活用寫程式訣竅,重新整理人生大小事
過去擔任工程師時,曾參加一場由前輩發起的讀書會,我們閱讀的書籍是《重構——改善既有程式的設計》。因為記憶體的容量有限,不可能無限制擴充,所以在開發過程中,厲害的工程師總能用最簡潔的程式碼,達成預期效果,但現實是,幾乎沒有人能一步到位地寫出完美的精簡程式。
而且大型專案通常是多位工程師共同撰寫,每個人的思維與功力不同,產出的程式碼自然也風格迥異,總是需要「反覆修改、替換、提升可讀性」,才能讓程式碼更為精簡,塞進去有限的記憶體中來節省成本。
而這一連串精煉過程,就是整本書所強調的核心:重構(Refactoring)。然而,這個重構概念,卻在多年之後對我的生活與工作起了一些作用;過去閱讀的《反時間管理》,我發現許多觀念其實也與「重構」不謀而合。
我們常常在有限的時間裡,努力把所有事情塞進日程,彷彿愈滿代表愈有效率。但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會被情緒影響,長期下來,只會讓人感到疲累、不開心。
《反時間管理》教我們如何「讓時間變多」,讓我們能夠好好陪伴家人,有時間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一味地把行程塞滿。書中提到的「專案堆疊」、「工作同步」、「專家外包」,本質上就是一種對生活與工作的重構策略。
受到啟發後,我開始思考: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做得更少,卻產出更高價值?如何提升效能、提升收入,活得更幸福開心?
精煉的第1步》盤點並簡化日常任務
我認為第1步,就是重新整理生活與工作的所有項目,進行一次徹底的任務精簡與價值排序。
我將每天的行程細項逐一列出,涵蓋會議、行政、行銷、生活、投資等範疇,製作出一份我稱之為《生活×事業平衡清單》的資料表。
接著,開始辨識哪些事情其實「可以不用做」,或者哪些事情「做好1件,其他就不用做」,這和《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裡的觀點一樣。
舉幾個生活上的例子:像是一些例行家事,雖然不難,卻耗時耗力。以洗衣服為例,雖然多數人都用洗衣機,但曬衣服也要時間,而且還得顧慮下雨或因天氣而乾不了的情況,因此最後我咬牙換了一台洗脫烘機,藉此省下了曬衣服的時間與煩惱。
至於洗碗,更讓我心煩,冬天時,冷水洗不乾淨油膩碗盤,還得面對冰冷刺骨的水,心情幾乎崩潰,於是我也入手了洗碗機,不只省時,心情上也變得輕鬆許多。
在工作上,許多繁瑣的行政流程與日常庶務,我也逐步計畫找人協助處理,讓我能更聚焦在真正重要且有產值的任務上。
精煉的第2步》從雜項中篩選出「最重要的事」
接著,我把清單中的重要項目以粗體標記,並在下方新增一個區塊,標題是「最重要的事」,然後把這些粗體項目整理出來,再重新評估哪些事情可以合併或簡化。
最終,我留下了5項核心任務:
1.每日關心身邊重要的人。
2.閱讀學習。
3.寫作發文。
4.研究股票。
5.運動。
經過這樣一番「重構」之後,我的腦袋瞬間清爽許多,每天該專注的事情更明確,優先順序也更清晰。我只要先完成這5件事,其他的,就看時間與精力是否足夠再來處理,這樣不僅減少壓力,也更能貼近人生的目標前進。
如果你也覺得日常節奏太滿、身心俱疲,不妨從「重構」開始,先盤點、後取捨,讓生活重新有空間,也就更有方向。
本文獲「獵犬的投資優化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生活卡關?用寫程式的方式,重新整理人生大小事
延伸閱讀
▶如何自己創業?「這點」比資金更重要!專家:先進入產業磨練
▶別把不理財的代價留給孩子!雨果提醒:提早準備退休金,更有效維持親子關係
小檔案_吳孟昇(獵犬)
獵犬的投資優化筆記版主,專長為股票投資+保險+創造額度,並運用PDCA持續優化投資理財策略。目前擔任保險公司業務經理,熱愛投資與寫作,目標在50歲達成財富自由,持續分享學習過程,希望能幫著更多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