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丹娜絲/呼籲》溫室結構、施工無國家規範,全憑業者良心,學者農民:需有明確法規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8月12日23:20 • 發布於 08月12日06:33 • 上下游新聞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溫網室,面積近五百公頃,颱風雖是天災,但台灣針對溫網室結構、材質及施工制訂欠規範,讓溫室抗颱能力無從認定,全憑業者良心。

學者及農方建議,農業部應針對溫室制訂明確標準,且政府補助溫室八成重建費用,有權要求業者依標準施工,才能確保溫室安全堅固,避免災難再度發生。

丹娜絲颱風造成大量溫室受損,我國法規目前並未針對溫室結構設定標準。(攝影/林吉洋)

學者:溫室結構不良容易受災,但台灣並未規範結構

2016 年莫蘭蒂、梅姬等颱風襲台,造成 2,488 公頃農業設施受損,毀損嚴重的溫網室多因結構材料強度不足,設計不當難以抗風農委會宣布,2017 年起每年將輔導 400 公頃強固型溫網室設施,預計在 5 年內達成 2000 公頃的目標,政府補助造價 1/2。

政府投入補助原欲加強溫室結構,然而今年丹娜絲颱風再度造成 495 公頃溫網室受損,是今年颱風過於嚴重,或是溫室建造方式,並未因過往颱風經驗而加強改善?

事實上在梅姬颱風後,農委會委託專家學者繪製 8 種溫室設計標準圖,提供給農民參考、業者按圖施工。但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方煒指出,因溫室結構並未入法,農委會提供的標準圖「僅供參考」,業者未必按圖施工,加上農民不具工程經驗,未必看得出端倪。

此次倒塌的溫網室,亦不乏蘭花的強固型溫室。方煒認為,美國、荷蘭、中國都有針對溫室訂定結構、建材、施工方式設立標準,甚至風扇、水簾都有規範,但台灣則無強制規範,平時風調雨順都平安無事,遇上極端氣候時便會嚴重倒塌、造成農民財產損失。

強颱來襲,結構脆弱的溫室難以承受。(照片提供/吳世彥)

本次受災顯示,多數溫室結構不良

方煒表示,堅固的溫室應是一個完整的鋼體,如同小朋友坐的板凳,倘若只有四支椅腳,便非常容易搖晃,四支椅腳之間若能彼此相連,才會比較穩固,同理看溫室,直立結構間要有許多相連、彼此支撐的結構。

方煒分析,從空拍圖來看,此次受害的溫室多為簡易型塑膠布溫室,但也不乏強固型鋼構溫室,倒塌原因在於,大多數溫室僅頭和尾有相連結構支撐,中段則較為脆弱,一旦施工不夠仔細、風向正對著弱點,便容易攔腰倒下。此外,因農民有急於重建的需求,當大量溫室倒下,「廠商的商機更大」。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理事長吳世彥、雲林縣青農聯誼會前會長陳鳳義也表示,「根本沒有幾個人會照示範溫室、標準圖去蓋」,且因標準溫室很貴,農民可能礙於預算因簡就陋,導致溫室遇上極端氣候便不堪一擊。

多數溫室礙於成本,不見得會按照農糧署的標準圖施工。(攝影/林怡均)

農民:將結構要求寫入補助規範「絕對必要」

本次颱風過後,農業部提出溫室專案輔導方案,重建補助比率由 50% 提高至 80%,當溫室補助比率,隨著屢次颱風不斷上升,但過往災後重建的溫室,依然逃不過丹娜絲颱風蹂躪。吳世彥認為,補助款是全民納稅錢,不應盲目、無差別發放,「補助提高,可是蓋了又倒,那要補到什麼時候?」

吳世彥指出,有的溫室公司口說無憑,口頭保證抗 14 級風,但事實卻不然,農民遇上溫室倒塌,只能自認倒霉。農業部既然提高補助,就有把關的權利。

921 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促使政府針對房屋結構修訂法規,但溫室非用於居住,有必要將結構要求寫入法規嗎?吳世彥認為,「絕對必要」,因溫室是農民維繫生命的工具,一旦倒塌,雖不見得直接影響農民人身安全,卻會讓農民難以繼續生存,有明確的法規才能保障農民。

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理事長吳世彥(左)認為,溫室應比照住宅等建築物設立結構標準。(攝影/林怡均)

沒有規範的補助,將造成重建亂象

此外,農民也認為,沒有規範的補助,恐會造成重建亂象。嘉義縣農業處農林作物科科長李秋瑩證實,「溫室廠商確實會因為補助而漲價」,以她的經驗,當某項資材補助款調高到 2 萬元,業者報價也會隨之提高,但若下一年把補助款下調至 1.5 萬時,業者則會說不敷成本,改用更便宜的資材。

陳鳳義指出,先前蘇迪勒颱風造成大量雲林西螺溫室倒塌,農民有重建需求,但現有溫室公司量能不夠,新的溫室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低價吸引農民,有的人是純粹騙子,拿了訂金就消失,有的業者則亂蓋溫室,沒有法規把關下,造成農民受害。

溫室維護成本高,資材也應訂基本標準

「無論是否有風災,針對溫室訂定標準都有其必要,」陳鳳義表示,即便風災沒有吹倒溫室,但溫室的維護成本高,不耐用的資材也會吃掉利潤,他的溫室每三年要更換塑膠布,每次要花掉 30 萬元,今年還接到漲價消息。他認為,不只是溫室結構需要規範,資材亦然,以塑膠布為例,應有延伸力、透光率、厚度等基本標準。

陳鳳義表示,縱使有補助,農民蓋溫室也要準備自備款,在缺乏保障的狀況下,若颱風屢次吹倒溫室,農民需不斷貸款重建,「難道整個人生要一直還債?」他認為,農業部的補助不應毫無標準亂發,風險更不應是農民承擔、納稅人一起買單。

除溫室結構外,塑膠膜等資材也應訂定標準。(攝影/林宜軍)

農民:希望法規修正,農糧署:無修法規劃

針對農民與學者呼籲,應將溫室標準結構納入法規,且應按照農業部提供溫室標準圖施工、經結構技師簽證,才能核發溫室重建補助,農糧署回應,農民必須和設施業者簽署合約書、保固文件,做為驗收、核發補助款的依據,但結構技師簽證非核發經費之必要條件。換言之,農糧署並無任何修法規劃。

對此,吳世彥直言,「沒有任何規範很不好」,若溫室結構專業無法歸規範,農民與業者溝通毫無可據,使用的溫室鋼材、塑膠布厚度也無法規可把關,稍有疏漏便會成為下一次倒塌的可能。

吳世彥建議,農糧署應將補助分級,農民按照示範溫室、標準圖建置,有結構技師簽證、驗收的溫室,可拿到較高的補助比例;若是農民自行建置、沒有結構技師簽證者,則補助比例較低;政府亦可成立第三方檢驗團隊,確認獲得補助的溫室是否足夠堅固。

延伸閱讀:

丹娜絲/呼籲》蓋溫室不能憑運氣,國家需制訂法規,農民也組隊學習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