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肉之歡 菜裡乾坤全都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成就
醬燒秋色
醬燒的做法和一般菜餚不同,下滷鍋前的前置動作,讓食材熱點身﹐同時決定了這一味吃食最後的滋味與身形。
菜裡乾坤全都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成就。
秋天到,早晚微涼,根莖類作物很適合這個季節入菜。
好友中醫師孝忠先生通知我,有一批極好的有機野生山藥到了採收季節。抗氧化、抗發炎,是山藥本身具備的保健功能,另外,它對女性荷爾蒙也有很好的調節功能。對於一個掌廚者來說,野生山藥除了營養價值比一般山藥的含量更甚外,它特有的綿密口感與入口後的香氣,更是無人能出其右,兩項優點加總起來,自然被我歸類為上等食材。那麼「著時」的珍寶,當然就該在這一年中短暫的出產期內採購,除了現吃外,冷凍收藏也是一種儲存的方法。
台灣向來被譽為魚米之鄉,稻米,是在光復後經濟復甦期間,家家戶戶所倚賴的桌上主食;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澱粉的攝取除了大家熟悉的穀物外,還有很多根莖類作物也可以成為攝取來源,而且它們本身的熱量大多低於一般穀類作物。在西式料理中,很常運用它們來取代米或麥所製成的主食。平時,在本地,我們食用山藥大多以湯水形式烹調,為了在盛產期這段時間,能讓家人多次補充,我就變換著做法煮食,避免味道重複、食多膩口。因此,在秋、冬兩季裡,醬燒成了我選擇的呈現方式之一。
蔬食料理在大家的印象裡,多以清淡、爽口居多,其實只要食材的口感運用得當,在冷天裡加入充滿溫度的蔬果烹調,美味一點兒也不輸肉類油脂所帶來的能量喔!野生山藥、馬鈴薯、芋頭、老薑、乾辣椒、香菇、洋菇,最後加上胡蘿蔔,是我為這道秋季美食所搭配的材料伴侶們。
「搭配」這個詞,在中國字的字義上頗耐人尋味,我翻閱英漢辭典,想看看華人如何對世界友人解釋這個名詞。辭典上寫到「按一定的安排分配」,這是給老外看的翻譯;我自己拆文解字的理解是:「搭」基本上就是在一起,搭著,搭著不就合而為一了嗎?「配」呢?自然是在一起後要更好。一是氣味相投;要不各有所長,互相有個提升。我選的前三樣食材屬於前者,後幾樣則是後者的形容。
醬燒的做法和一般菜餚不同,下滷鍋前總有些前置動作,讓食材做點熱身。別小看這小小的步驟,不顯山不露水的功夫,卻會決定這一味吃食最後的滋味與身形。中國菜就是這個部分內蘊深厚,菜裡乾坤全都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成就。「秋天是醬燒最後的顏色」,這是我每每燒製這道菜的心情。現在,就讓我來分享一下這道醬燒山珍寶吧!
食譜|醬燒山珍寶
食材
野生山藥、馬鈴薯、芋頭、胡蘿蔔、老薑、
乾辣椒、乾香菇、洋菇、香菜。
備料
1.將馬鈴薯、芋頭切塊備用(馬鈴薯切塊後先泡在清水裡,可以去一些澱粉)。
2.胡蘿蔔切塊後備用。老薑切片。乾辣椒視長短切段。
3.乾香菇泡水後切成長條(不宜太薄)。再將洋菇洗淨(要馬上擦乾才能維持香氣)切成3~4片。最後將香菜切成末,裝小盤備用。
4.山藥因為削了皮很容易氧化變色,所以下鍋前才做處理。
烹調
1.撈出泡在水中的馬鈴薯晾乾。將平底鍋加熱後,放少許油,以中火將切塊的馬鈴薯和芋頭的切口,都煎至微微焦黃即可起鍋,晾乾備用(這效果和炸的方式相去不遠,但可以避免浪費一大鍋的油)。
切記! 中小火的控制很重要,守在鍋邊,15秒以內即可翻面。這道工序可以讓這兩樣食材的表面形成一層膜,在醬燒時,不至於因為熟軟而崩裂溶解在鍋裡(它像是防坡堤的作用,防止海浪侵蝕土地)。
2.準備一只鍋,放入適當水量,開大火煮沸後,轉中火。放入薑片、香菇和泡香菇的水,再滾個2分鐘。撈出香菇備用,加入醬油(自己嘗試鹹淡選擇,醬油可以從少量練習,不足再加。但醬油要選適合上色的)。
3. 依序放入乾辣椒、馬鈴薯、芋頭,以中小火蓋上鍋蓋燜煮約8分鐘(可以試試是否已經煮透至七分熟左右)。
4.野生山藥削皮切成長條或是塊狀後放入,再放入胡蘿蔔(我不加糖,全鍋的甜味都靠胡蘿蔔的天然甘甜來萃取)。把之前撈起的香菇倒入。開鍋蓋,火可加大,開始收湯汁。因為胡蘿蔔和山藥熟得很快,存留一些湯汁,起鍋前將洋菇放入,收好湯汁(存留少許即可)正好起鍋。
5.盛盤後,淋上湯汁,撒上香菜末,即可上菜。
黑色黃金,老菜脯
夜涼如水是秋天的溫度,老菜脯被譽為「平民人蔘」,不但滋補,對素食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營養補充。
秋日是想念的季節。
關於「味道」這個單純的個人感知,很多時候卻混雜了許多複雜的因素影響。除了視覺先入為主地傳達某些資訊外,入口之後,可能也有百轉千迴的某些記憶或印象縈繞不去,激活了原本單純的味蕾品嚐。
我們對於傳統的食材處理、搭配及料理方式,統稱為「古早味」。古早味在現代飲食裡逐漸受到不一樣的地位對待,很多時候這些稀有的材料,並不在於食材本身起初的價值,而是經過了歲月的加乘,再加上一些古老智慧流傳下來的保存方法,使它成為如同黃金般珍貴的存在。俗話說:「千金難買寸光陰。」這話的確不假。「老菜脯」就被歸類在這個如金計價的光陰範疇中,悠悠數年到幾十年,因為年份,而被賦予不同的價值看待。
第一次接觸老菜脯,是數年前因一場大病而結緣。我的辦公室同仁接到一個署名給我的小包裹,當時引起了一點小騷動。那個包裝嚴實、封口完整的小包,隱隱散發出一種濃厚的醬料味,因為穿透力實在厲害,大家笑鬧地紛紛躲避。等我歸位上班時,才小心翼翼打開,一個塑膠袋裡裹著兩大塊十分厚實、黑乎乎似醬菜的東西,裡面附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總監,這是先父留給我的最後一罈老菜脯,是十五年份的,我撈起兩塊寄給你,希望給你補補身體,祝福你早日康復。」
寄件者是一位在烘焙業界十分有名望的手作麵包業者老闆,從文字裡透出的關懷和溫暖,就如同那氣味一般,在我心頭久久不散。
我將它放進一個玻璃甕裡,每次要吃時,切幾薄片用來燉湯。那滋味十分迷人,醬氣進入水中燉煮後,有股溫潤又結實的甘甜香味,從舌尖一路攀升至鼻腔頂端,是一種很飽滿的能量在體內逐漸擴散的感覺。自此之後,我開始注意這個食材的種種資訊,也才知道了它本身價值不菲的市場行情。
月華是一個十分熱心腸的好朋友,她關心土地,友愛朋友,在採訪過程中若結識了在地的自耕農,總會為我帶回好資訊。中秋節前幾個星期,她給了我一個臉書連結,我因此購得幾甕四年份的有機老菜脯。收到貨的隔天夜裡,我便為母親燉煮了這個好滋味。
夜涼如水是秋天的溫度,這個被譽為「平民家裡的人蔘」的老菜脯很滋補,所以對素食者有很好的營養補充。一般來說,在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更要注重飲食上的調理,好的湯品容易讓身體吸收,是很適合補充營養的一種方式。如果能好好吃飯的朋友,應該能在細細品嚐中,分辨出大火烹煮和小火慢燉的湯水,有著怎樣不同的滋味。如果讀者希望我給予建議,那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小火慢燉當然是首要選擇。看似沒什麼差別的湯色,入口後,在細微處必能感受到烹煮者的真功夫。而上面提到的「好好吃飯」,指的就是心無旁鶩地專心細嚼慢嚥。
秋冬交界時,體內的燥熱會因為這碗養生湯的溫潤,有一種最好的撫慰。天涼好個秋,在即將邁入第四季之前,好好慰勞自己和家人一下吧!
食譜|老菜脯養生湯
食材
老菜脯數塊(依個人喜好調整數量,分量要能取代其他調味料的添加)
紅、白蘿蔔各1條
乾香菇數朵
糯玉米1條
大型杏鮑菇1支
薑數片
傳統芹菜1支。
備料
1.蘿蔔洗淨後,分別切塊備用(白蘿蔔若是外皮鮮嫩,可以不用去皮,保留其養分)。
2.乾香菇泡水備用。
3.糯玉米切成數段備用(不建議用甜玉米,因為甜度會破壞整體的渾厚口感,糯玉米香氣恰到好處)。
4.杏鮑菇切滾刀塊備用。
5.薑洗淨後,切片備用。
6.芹菜洗淨後切末。
烹調
1.先將一鍋清水煮滾,加入老菜脯、薑片、香菇,及泡香菇的水,爐子轉至中小火慢燉20分鐘。
2.放入切塊的紅、白蘿蔔與切段的玉米,蓋好鍋蓋燜煮15分鐘。
3.放入杏鮑菇,開鍋蓋,轉中大火,讓湯水沸煮5分鐘後關火,蓋上鍋蓋再等個5分鐘。
4.起鍋盛湯入碗內時,撒些芹菜末(最好撒在個別食用者碗裡),即可趁熱食用。
附註
請勿再添加任何調味料,若老菜脯下鍋的分量不夠,可補點鹽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