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首次職位空缺調查 全國共27.6萬職缺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勞動部今(8)日發布國內首次「職位空缺概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工業及服務業職位空缺總數達27.6萬個,整體職缺率為3.1%。勞動部表示,希藉此調查,凸顯出要瞭解勞動市場的工作機會,職缺數不等於缺工數,除了看職缺數,還要同步了解進入率、退出率、招募時間等數據,並與其他行業比較,以判定該行業是否缺工。
為更全面的掌握國內職缺情形,勞動部進行最新「職位空缺概況調查」,除了計算職缺數量,更將「招募所需時間」與「人員進退率」進行交叉分析,具體地呈現出各行業在人力需求、留用與補實上的不同樣態,未來將按季實施,以建立長期觀察的數據基礎。
調查結果顯示,製造業雖相對穩定,卻是職缺數最多的行業。114年3月底的27.6萬個職缺數中,以製造業9.2萬個占33.5%最多,批發及零售業4.7萬個占16.9%居次,住宿及餐飲業2.5萬個占9.1%居第三,三者合占近6成。各主要行業的職缺率以住宿及餐飲業4.4%、其他服務業與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4%、營建工程業3.4%、運輸及倉儲業與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3.3%較高,製造業則為3.1%
本次調查將各行業依「職缺率」與「招募時間」兩個象限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住宿業屬於「高職缺率、長招募時間」的類型,其高達4.1%的退離率,可能是導致企業需花費更長時間尋找及填補人力的主因。而與住宿業密切相關的餐飲業,則呈現「高職缺率、短招募時間」的特性,高達5.0%的退出率,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顯示儘管新進人員不少,但留任極為不易,高流動率使其長期處於頻繁招募的狀態。
相較之下,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則落在「低職缺率、長招募時間」的象限。該行業人員流動率低,人力結構相對穩定,但一旦出現職缺,平均需要3.9個月才能補實,凸顯了專業技術人才的稀缺性與招募的挑戰性。
若從職缺的類型分析,全時工作中以「專業人員」(如工程師、分析師)的需求最多,達6.5萬個;其次為「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達6萬個。這兩大類合計佔了全時職缺的近一半,反映出當前市場對高階專業知識與實務操作技能人才的強烈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的平均招募時間長達4.1個月,是所有全時職類中最長的,顯示技術型藍領的尋才困難度最高。勞動部提醒,企業若有求才需求,可多加利用「台灣就業通」網站及各地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資源。隨著此項調查的持續進行,未來將能更精準地描繪出台灣勞動市場的動態變化,為政策制定與企業人力規劃提供更堅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