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肌少型肥胖危害健康更大! 檢測小腿圍和留意這些警訊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27日09:17 • 發布於 10月27日09:0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肌少症」是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特徵為肌肉質量、力量與功能下降,而非以體重或體型來診斷。董氏基金會提醒,若未及早預防,肌少症可能導致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失去自理能力與增加死亡風險。然而,是否只有「瘦老人」才會有肌少症?事實上,即使外表「看起來不瘦」或偏肉的人,也可能罹患肌少症。原因在於隨著年齡增長,即使體重不變,身體組成仍會改變:肌肉量自50歲起逐漸加速減少,而脂肪量則持續增加至約70歲。脂肪往往掩蓋了肌肉不足的問題,若忽視預防,就可能發展為肌少症。

肌少症和肥胖各自影響健康 肌少型肥胖風險更高

董氏基金會引述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2024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網絡開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針對5888名45歲以上成年人追蹤10年,分析發現:

▸握力正常,但體脂過高、肌肉量過低:死亡風險↑57%。

▸握力不足,但體組成正常:死亡風險↑115%。

▸握力不足,且體脂過高、肌肉量過低:死亡風險↑184%。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提醒,肌少症與肥胖各自都會影響健康,而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彼此效應會相互加乘,形成「肌少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肌少型肥胖的危險性遠高於單純肥胖或單純肌少症!因為它結合了「肌肉不足」與「脂肪過多」兩大風險,會增加四肢無力、跌倒、骨折等風險,並與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及骨關節炎相關,嚴重時恐導致失能、臥床、生活品質急遽下降。

如何判斷?小腿圍是自我檢測肌肉量的簡易方式

肌少型肥胖的判斷包含兩個面向:

▸肥胖:BMI≥27,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肌少:肌肉量不足,可藉由專業儀器檢測;或以「小腿圍」【註1】作為簡易評估。

國衛院曾針對1512位銀髮族進行9年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肌肉量最低者的死亡率最高,顯示「肌肉量」應被視為篩檢高死亡風險的重要指標。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表示,小腿圍雖是民眾自我評估肌肉量的簡易方式,但提醒民眾若BMI過高,體脂肪會干擾實際肌肉量的判讀,故測得的小腿圍結果需進行扣減。參考2021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BMI≥30者測得的小腿圍結果應扣減7公分,再與標準比較(50歲以上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為肌少風險)。

此外,詹鼎正院長提醒,日常生活中的「小警訊」也不能忽略,例如打不開瓶蓋、扭毛巾費力,或肌少症風險自我檢測(SARC-F)問卷【註2】總分≥4分。若有異常,建議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銀髮族應從預防和改善做起 關鍵策略:吃對+動對

對銀髮族而言,預防及改善肌少型肥胖目前並無特效藥,核心策略就是「飲食」與「運動」並行,在減少體脂肪的同時,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量。許惠玉主任建議如下:

1.蛋白質攝取充足

建議銀髮族應在適當的熱量下,每餐攝取1個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質(如豆製品、魚、雞蛋、雞肉),並每日補充1.5-2杯乳品。若已有肌少症或是BMI過高,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減重,以免減脂同時流失更多肌肉。

2.肌力與有氧並重

2024年發表於《自然內分泌學評論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的研究指出,肌力運動能提升肌肉功能與蛋白質合成,同時減少脂肪組織;若結合有氧運動,效果更佳。

▸肌力運動:每週≧2次,每次20-60分鐘,如重量訓練、深蹲、彈力帶運動等。

▸有氧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可分次進行,如快走、游泳、健行、有氧舞蹈等。

▸減少久坐時間,日常保持活動。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李志恒教授表示,「肉肉」不代表沒有肌少症,反而要小心「肌少型肥胖」這個隱形殺手。唯有及早開始注意飲食、維持肌力,才能有效降低肌少型肥胖風險,延緩老化過程,守護健康生活品質。健康不能等,要超前佈署、主動預防,別等問題發生才後悔。現在開始,為自己打造「長命又好命」的人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