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10/25同志遊行圓滿落幕,帶您深入了解「LGBTQIA+」!

Hello醫師

更新於 10月31日08:56 • 發布於 11月02日01:00 • 文:Jenny Hung|資料查核:賴建翰醫師

2025年同志遊行(Taiwan LGPT+ Pride)於10月25日圓滿落幕,今年以「超.連結——跨越標籤,理解差異 Beyond Links: More than Clicks」」為主題,期望透過理解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邁向更有韌性與多元包容的社會。回顧台灣同志合法化的歷史,台灣於2019年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此之前,許多人因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氣質,從校園、職場到整個社會,都遭受歧視與不公待遇。

今年第23屆「台灣同志遊行」已是東亞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透過遊行,希望讓社會大眾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促進對多元性別樣貌的尊重、理解與接納。若錯過今年的同志遊行,別擔心!《Hello醫師》帶您了解LGBTQIA+這組英文縮寫所代表的意義,幫助我們了解並尊重各種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共通性與差異性!

LGBTQIA+代表的意義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權運動在各地開始風起雲湧;六0年代的美國,同性戀行為仍屬非法,也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萬一同性戀者身分曝光,可能丟掉工作、遭宗教領袖譴責為不道德,同時得面臨各種社會歧視與壓力。

1968年,美國警察襲擊位於紐約的同性戀酒吧《石牆》(Stonewall),引發大規模抗議行動,也獲得各界重視,被視為同性戀平權運動的起源。

當年在《石牆》酒吧內遭攻擊的族群,主要包括男同志、女同志及跨性別者,因此,同志性別平權運動後來也以代表這些族群的英文字首字,包括Lesbian、Gay、Bisexual及Transgender,統稱為LGBT平權運動。

隨著各種多元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樣態增加,現在則從原本的LGBT增加至LGBTQIA+,其中「+」即代表持續增加中,讓更多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的族群,都能找到定義自我認同的方式。

以下即參考美國同性戀倡議組織「中心」(The Center)提出的定義,為您說明各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

L=女同志(Lesbian)

身為生理性別女性,持續對其他女性有著身體及感情上的浪漫吸引力,即「女同性戀」;過去中文取其音譯諧音,稱為「蕾絲邊」或「拉拉」等,也有許多人將女同志稱為「T」 (Tom boy,其原意是指行為舉止像男生的女性)。不過,部分女同志可能更傾向於以「同志」(gay)或「女同志」(gay women)自稱。

知名女同志包括曾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頒發自由勳章殊榮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在台灣則有台灣政治人物苗博雅。

G=男同志(Gay)

Gay這個詞在英文裡狹義的定義是單指男同志,或稱男同性戀。但其實只要對同性有著身體及情感上吸引力者,都可稱為Gay,也就是廣義上泛指所有同性戀者。

已出櫃的國際男同志名人多不勝數,包括英國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美國CNN主播安德森庫柏(Anderson Cooper)、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國內則有台灣知名作家兼主持人蔡康永。

B=雙性戀(Bisexual)

雙性戀指同時對與同性或異性產生持久的身體或情感上吸引力,人們一生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或程度體驗這種吸引力,雙性戀者也不需有過特定的性經驗才能被歸類為雙性戀。曾受訪談論且公開雙性戀傾向的名人,包括女神卡卡(Lady Gaga)、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以及電影《暮光之城》(Twilight)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

T=跨性別(Transgender)

跨性別代表出生性別(生理)與自我性別(心理)認同不符的人,跨性別者可能生理上是男性,但心理上是女性(男跨女);或者剛好相反,生理上是女性,但心理上是男性(女跨男)。有些跨性別者會透過扮裝,如女扮男或男扮女,來代表或表達自己的心理性別;有些則會透過變性手術轉換性別。

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前面3者屬於性向(Sexual orientation)的L、G、B不同,也就是說,跨性別者可以同時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曾演出電影《全面啟動》的好萊塢知名演員 Elliot Page (原名:Ellen Page),是一位跨性別男性,也是第一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跨性別者。

「酷兒」被用來形容「非二元性別(即非男或女)」、性別流動或性別不拘的族群,曾被視為帶有貶義的詞,不過,現已被廣泛正面認同;至於疑性戀,則用來代表還在摸索或不確定自我性別或性傾向的人。

I=雙性人(Intersex)

雙性人(或稱間性人)是指出生時具有不完全符合男性或女性典型性別特徵的人,其特徵可能在出生時、青春期、或人生後期才被發現;也有一些雙性人的基因錯綜複雜,使得某些細胞擁有XX染色體,有些卻是XY染色體。

有些雙性人出生後會由醫師或家長決定性別,但未必符合自我心理認同,因此,長大後可能會決定在男女生理構造上動手術,選擇單一性別。不過,重要的是尊重其自我認同與選擇,不需強迫歸類或手術。

A=無性戀(Asexual)

無性戀指的是對任何人的性吸引力都無感,或對性愛不感興趣的人。但就算不想跟別人發生性關係,無性戀者還是會想和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

+這個符號,是留給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性別認同身分所使用,例如在LGBTQIA後,再加上字母P和K,P用於代表泛性戀(Pansexual)和多邊戀(Polyamourous);K則代表虐戀(Kink)。

  • 泛性戀:泛性戀的人,會喜歡有任何性別和性傾向的人。
  • 多邊戀(或多重伴侶關係):相較於一夫一妻制,多邊戀的人能同時跟1個以上的伴侶,擁有開放的性愛或戀愛關係,而且和出軌或濫交不同的是,參與這些關係的每個成員,都知道對方的存在,會同意、認可彼此的關係,並互相尊重。
  • 虐戀:虐戀代表喜歡有一點性虐待(BDSM,bondage-discipline、dominance-submission、sadism-masochism)的人,包括蒙眼、綑綁、支配與服從、虐待與受虐等行為,前提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同意進行才可以,而且過程中要一直保持開放、良好的溝通,且事先就要設定一個安全字,任何一方想停止,只要說出那個安全字,另一方就要立刻停止該行為。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不做恐同父母!8點建議了解支持孩子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