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本首相石破茂請辭!上任不到一年「任內選舉三連敗」一次看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9月07日17:52

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將辭去其兼任的自民黨黨主席職位,並強調美日關稅談判已告一段落,現在正是恰當時機,因此做出讓路給後繼者的決斷,被各界解讀為石破茂上台後,歷經選舉三連敗的引咎辭職。

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式請辭

石破茂 2024 年秋天上台以來,歷經自民黨在 2024 年眾議院大選、今年 6 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今年 7 月的參議院大選三連敗,並在眾參兩院都未取得過半席次,為自民黨創黨 70 年以來首見,由於自民黨要求提前舉行黨主席選舉的聲勢迅速擴大,石破決定自行放棄續任。

自民黨原本預定 9 月 8 日在黨本部實名登記,由國會議員本人遞交是否希望舉行臨時總裁選舉的意見書,根據最新民調,自民黨 295 名國會議員(參眾議長除外),以及 47 個地方黨部希望「提前舉行黨主席選舉」的意見,有望達到所需的過半數 172 名。

日本各界勸說石破茂主動辭職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與自民黨副總裁、前首相菅義偉昨晚一起到首相官邸拜訪,兩人以「不能因為提前舉行總裁選舉的問題,導致黨內分裂」,勸說石破茂知所進退、主動辭職,而前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也表示,希望石破茂自行請辭,為防止黨內混亂,最好是本人自己做出判斷。

由於自民黨在參眾兩院失去多數,而與在野黨合作的機會渺茫,因此自民黨內部普遍認為,若石破茂繼續執政,秋天臨時國會提出的補正預算案恐怕很難過關,而且日美關稅談判已告一段落,因此外界認為石破茂就以此作為「謝幕舞台」,做出主動請辭的決定。

上任不到一年任期經歷一次看

石破茂 2024 年 10 月當選首相時承諾讓自民黨從醜聞復甦,至今不到一年,結果上任以來連吞三場敗選,包括 2024 年 10 月眾議院選舉、今年 6 月東京都議會選舉和 7 月參議院選舉,動搖自民黨對權力的掌控。

石破茂 2024 年 10 月 1 日上任日本第 102 任首相,上任第八天就解散眾院以提前改選,還不提名涉及「小金庫」醜聞的黨內議員,結果導致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 15 年來首度失去眾院過半 64 個席次,當時石破茂表態仍希望留任首相。

石破茂 2024 年 11 月組成內閣,石破茂與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競選,兩人在第一輪均未取得過半選票,但在第二輪投票中,石破茂以 221 票,擊敗野田的 160 票,順利連任首相,不過這是 1994 年村山富市當選首相以來,時隔 30 年,再度出現有日本首相到第二輪選出。

石破茂今年 2 月 7 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舉行會面,儘管這場會談結束的相當愉快,但並沒有讓日本免於關稅大刀,今年 4 月 2 日川普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其中日本面臨 24% 的關稅,後續雙方經過多輪談判後,日本關稅降至 15%,但卻承諾對美投資 5,500 億美元。

石破茂第二敗是今年 6 月 22 日的東京都議會選舉投開票,這場被視為參議院選舉的前哨戰,結果「都民第一會」成功奪回第一大黨地位,但自民黨的席次卻大幅減少,顯示選民對執政黨的政治獻金爭議,以及物價持續上漲等問題感到不滿。

石破茂第三敗是今年 7 月 20 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執政聯盟席次從 141 席降至 122 席,大輸在野黨的 126 席,致使黨內再度湧現下台聲浪,如今正式提出辭任,自民黨眾議員高市早苗與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成為下一任的熱門人選,預計將牽動全球政經局勢。

  • Japan PM Ishiba announces resignation

(首圖來源:首相官邸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世界首富要換人啦! 甲骨文股價飆漲40%、老闆身家超越馬斯克

太報
02

奈良春日大社遭塗鴉!梁柱留簡體字「恩愛永遠」掀眾怒

太報
03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是南韓5倍 韓媒震驚:進入「非常緊急狀態」

太報
04

有片/美軍與幽浮發生空戰 畫面震撼聽證會

EBC 東森新聞
05

俄軍無人機闖波蘭!北約戰機出動4架遭擊落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