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副刊/《星期三Wednesday》第二季:家家有本黑暗的經

桃園電子報

更新於 09月08日03:13 • 發布於 09月08日03:10 • 副刊編輯
《星期三Wednesday》海報。圖:翻攝自Rotten Tomatoes

星期三在奈落這所為異類而設的學院裡找到了一種奇特的歸屬。一個異類少女如何在青春期的群體中,學會不被稀釋,堅持自己?這裡的教育任天性發展,當然其中不乏謀殺意圖與對死亡的親切態度,但若把這些怪誕暫且視作風格,那份開放與導引反而讓角色的成長顯得格外真實。

歸屬感並非穩固無虞,校園的秩序同樣潛藏權力的角力,如果有人打著為了校園發展的大旗,卻為謀私利上下其手,會為學校與學生帶來什麼危機?《星期三》第二季,校園與家庭的關聯更為緊密,未解決的往事與預言未來的厄運,在空間與時間裡錯落交織。星期三的成長線索因此更為鮮明。她的青春期考驗已不只是如何在校園裡維持獨特,而是要直面父母魔帝女和高魔子年少的往事,以及關於自身命運的預言。

阿達一族的黑暗,一直不只是氛圍上的裝飾,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血腥食物、酷刑刑具、詛咒般的玩笑,構成了日常樂趣。越是怪誕,情感反而越緊密。這種矛盾的張力正是影集最吸引人的地方:家族在扭曲與荒誕之間,仍展現堅實的理解與連結。也因此,「黑暗」不再只是陰森的氣質,而成為家庭關係的獨特形態。

小手的故事提供了新的詮釋。它從狂人身上斷裂而來的身世,注定背負畸形與孤立的命運,然而小手的選擇,卻意味著出身並不決定命運,真正的歸屬感來自於「誰願意接納」。在這個古怪的家庭裡,小手得到了深沉的親密與安全感。它沒有被殘缺的過去定義,反而在一次次陪伴中賦予自身新的意義。家庭與依歸並不是宿命牢籠,而是選擇與認同的場所。生命既然不是誰的附屬,價值選擇便回到手中,要自己決定掙脫哪些縫線,又要如何重新縫補內心。

另一條重要線索則是泰勒的命運。他被安排在兩個「母親」之間:一個是偽裝成導師的桑溪,以海德的主人姿態意圖繼續操控他;另一個則是血緣上的生母,以愛為名想要祓除他體內的海德怪物。前者把他當作工具,後者則希望他為了「正常」而犧牲本質。當泰勒必須為弒母負責,表示他拒絕被外在的權威利用,也拒絕被過度的庇護矯正,承擔那個怪物般的自我,即使意味永遠與黑暗為伍。這是驚悚的親子對決,唯有割裂控制與保護的兩端,泰勒才能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身分,即便那看來既危險又具毀滅性。

青少年的友誼同樣是第二季的重心。雖然劇情曾安排星期三與幾個男性角色互動,但真正佔據核心的,是她與狼人伊妮之間的情感。她們的關係曖昧卻又堅固,不僅彼此突破界線——我們知道原來星期三是「真的」對色彩過敏(而不僅是一種說法),卻也在互動找到力量。伊妮會為了拯救星期三付出所有代價,星期三也會恪守追逐她到天涯海角的承諾,觀眾必然能感受到那份特殊情感的質地與厚度。

這一季還巧妙運用了第一季的角色,讓「回歸」成為成長的助力。前任校長以精神導師的姿態現身,象徵成熟女性力量對年輕一代的引導,舊角色的回歸,使家族的譜系又得到了深化的線索。精神導師的姿態,只有星期三與擁有靈能的母親魔帝女能看見她的身影,不妨也將之視為是陰性力量的內部探索。這樣看來,第二季失去了靈能的星期三,也必須思考她會願意為了蛻變付出怎麼樣的代價。

故事從星期三所無法洞悉、變化多端的預言開展,最終收束到家庭的祕密,同樣為「烏鴉」的阿姨奧菲莉亞,在地窖牆壁留下的「星期三必須死」的字樣。黑暗是代代傳承的嗎?更殘酷的考驗即將到來。

作者/傅淑萍
現為「我們的教學事業有限公司」講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部落格「樂遊原introduceandreview.blogspot.com/」與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曾任聯合報文學寫作營講師。曾擔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與命題老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切割四叉貓遭綠營支持者抵制 雪坊強調「無政治立場」:不會再與高度爭議人士合作

CTWANT
02

賒帳看醫生!新竹母女「走3KM」回家…餓暈呆坐派出所 暖心美女警還原

三立新聞網
03

「你行攏來!」台鐵公司徵才超吸睛 小編「潦草手寫字」狂吸5千人按讚

太報
04

民眾揪滿福堡廣告「上面有根毛」 網友全傻眼「您視力3.0」!麥當勞回應了

CTWANT
05

日本iPhone17便宜台灣快5千,退稅還省更多!買回台灣可以用?達人列10點苦勸:別因小失大

今周刊
06

太平洋高壓有「破口」午後雷雨到週末 下週又有熱帶系統發展機率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