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壽出售案買家浮出檯面?中信金董事會通過出價,市場人士拆解為何要入手「不是那麼好的標的」
林韋伶
圖片 今周刊資料庫 提供
三商美邦人壽標售案近日買家浮出檯面,市場上傳出呈現雙龍搶珠的局面;據了解,中信金與玉山金兩家已經出價,現在就等三商美邦人壽的回應。然而,目前僅中信金一家公司已發佈重大訊息,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進行轉投資案,玉山金目前尚無動靜。
中信金週四(10/23)傍晚發布重訊,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進行轉投資案,並表示待交易確認後將再行補充公告。儘管中信金發言體系表示目前尚無法針對此轉投資案作近一步的說明,但根據市場人士的說法,中信金確實已針對三商人壽出售案進行討論且出價,且玉山金應該也有出價。
中信金傳評估出手三商人壽 市場人士:關鍵在業務部隊與經營權
事實上,三商人壽近期除了因為要出售屢屢登上媒體版面以外,也因為連續資本適足率(RBC)長期未達法定標準受到矚目,市場普遍認為三商美邦人壽「並不是一個好標的」。一名市場人士分析:「三商壽是目前7家獨立壽險公司中唯一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標的公司,要補的資金非常多。」
但三商壽之所以仍吸引金融機構評估入主,關鍵在於願意釋出經營權。該人士指出,儘管因為要補的資金很多,會讓許多潛在買家在評估時更加謹慎,「但這不是體質好壞的問題,而是經營權願不願意釋出、價格合不合理」。
這句評論似乎也呼應了市場的一句金句:「沒有賣不出去的標的,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中信金、玉山金皆傳出價
一名市場人士分析,壽險公司要靠投資部位才能穩定獲利,「如果只是靠保單利差,以2.3%或2.5%報酬率來賺,基本賺不到什麼錢。」因此,對銀行體系出身的金控而言,這樣的標的「投資報酬率並不具吸引力」,但若能取得經營主導權、導入資產運用與風控經驗,仍有重整潛力。
三商壽眼前的問題在於資本結構與經營效率雙重挑戰,銀行普遍認為它的投資部位表現不好,客戶品質也不算理想,不過若以策略性眼光來看,仍可能對特定金控形成互補效應。例如,台灣人壽壽險業務部隊仍待補強,「三商壽的業務部隊可補上這一塊,讓中信金整體金融版圖更完整」。
至於玉山金的動向,市場人士透露,「就我所知他們也有出價,但大家都會依據預算與合理價格評估,不會亂出價。」尤其,玉山金雖資產品質佳、財務穩健,但壽險經營經驗相對不足,「要整合一間體質不佳的壽險公司,難度相對高。」
壽險整合難度高 併購後將成另一挑戰
整體而言,市場人士認為,三商人壽對中信金與玉山金的吸引力,在於可快速取得壽險執照與通路資源;挑戰則在於整合成本與資本補強壓力。尤其在金管會持續強化壽險業監理的背景下,若要扭轉體質、創造長期綜效,仍須投入龐大資本與時間。
此外,若雙方進入議約階段,是否將引爆壽險業新一波整併潮,值得關注。
更多今周刊文章
開公車15年轉開UBER、老司機棄10萬月薪告白:假嗶卡害我一年少賺2萬多,上面卻叫我「裝沒看到」
天氣/入秋最強冷空氣要來了!這天起明顯降溫氣溫「剩1字頭」…大雨還要下多久?最新10日預報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