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追劇

沒有名字的鐵牛2/身分證曾被登記是奴隸 為翻身拚命加班被稱為鐵牛

鏡週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除了古裝劇,台視近年來製作的幾檔光復初期與50、60年代的時代劇,布景與道具也都由葉輝龍包辦。

葉輝龍說的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時期,1945年他出生在苗栗縣後龍鎮,那年代從事木工、土水或是水電,幾乎都是因為家境貧困去當學徒。

「我們家窮到沒有湯匙,要去跟人家借。」葉輝龍是長子,阿公、爸爸都愛賭,賭光祖傳的幾分田地。別人收成農作物,他只能跟在後面撿剩餘的稻穗、花生、番薯,「三頓攏吃番薯籤粥,米嘸幾粒,番薯籤擱是曬乾ㄟ。」

不想一輩子就嘸效去,偷跑逃脫為奴為婢的命

「我身分證還曾被登記是奴隸!以前人來做戶口調查,我媽媽說我是長工。」說起這件事,葉輝龍還有些生氣,那是差點成真的一場誤會。幼時姊姊早早出嫁、弟妹年紀還小,葉輝龍小學念到五年級,父親要送他到有錢人家做童工,他想著這樣一輩子就「嘸效去啊」,決心偷跑。步行近10公里,搭上慢車南下台中,這才逃脫為奴為婢的命。

「從小我就在想,有機會我就是要賺錢。」葉輝龍腦筋動很快,彼時汽車尚未普及,他想學修車當黑手,但因無人介紹沒能如願,只能進入翻砂鑄造廠當學徒,因個性認真,連洗碗都比別人洗得更乾淨,竟每天被老闆娘指名洗碗,洗了4個月,遇上過年,他連夜打包回家。

後來透過鄰里介紹,他北上三重轉當木工學徒,學做外銷韓國的珠寶箱、屏風,1年後回鄉拜了擅長蓋廟宇的七旬老師傅為師。年僅14歲已有基本功,且勤快又聽話,「古早師父都會藏步,我比別人認真,還會幫師父洗內衣褲,他會甘心,教我都不會藏。」3年4個月後出師。

台視戲劇節目的古代布景與道具都由葉輝龍製作或修繕。

60年代台視開播帶動家電產業發展,有箱子的電視大流行,剛退伍的葉輝龍憑著一手功夫進廠當師傅,「我可以設計、幫忙做樣品,一般人一天35元至40元,我吃住都在工廠,1個月領4千元。」他是真的很拚,「發薪水那天其他人會請假出去玩,有的人會賭,人家揪我我都不要,我繼續工作,還加班,大家都叫我『鐵牛』。」走進電視台是因親戚在中視當木工廠長,請他過去幫忙,後來他轉戰台視待了3年,期間結婚生子,想賺大錢的雄心壯志燃起,為了創業選擇離開。

絕對不碰菸酒賭,靠自己雙手的力量才會有錢

年輕時葉輝龍總想要幹一番大事業,堅持不碰不熟的東西,專注在跟「木」相關的行業。「我比較躁性,創業半年如果還只能度三餐我就不要,開過家具行、工廠、做吉他,都沒有賠錢。」而立之年他轉戰工地做起裝潢,終於讓他賺到第一桶金,但也可以說是全家都撩下去的共同勞力所得。

葉輝龍25歲與妻子葉朱色結婚,早年一起在工地做裝潢,日子過得很辛苦。(葉輝龍提供)

「我太太跟著我,吃了很多苦,不可以對不起她。」葉輝龍外在看來跟實木一般沉穩、堅硬,但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禁忌,次次提妻子次次眼眶紅。他的妻子葉朱色回憶那幾年是真的苦,「剛結婚的時候沒錢,都要晚一點去菜市場,買沒那麼新鮮的菜跟肉。他很努力,天袂光就去剪木板。現在他也是很認真,趕工的時候透早1、2點去公司。會煩惱他的身體啊。」

那時葉輝龍當工頭,帶著水電、土水師傅,一個工地裡同時4、5個案子在做,舊時做工的人交際常常離不開菸、酒、賭,葉輝龍不願步入父親後塵,「我會買給師傅他們吃、喝,但自己絕對不碰。」好奇問他會不會買公益彩券,葉輝龍抿緊嘴唇搖頭,嚴肅說道:「靠自己雙手的力量才會有錢。」

3個孩子小時候都跟在父母身邊,工地危險,難免受傷,葉輝龍也會心疼,但對待孩子,他傳統、寡言,只會用其他方式安慰,「我們以前會吃很好的餐廳,吃到孩子不想去。」其實也是因為夫妻二人太忙,根本沒時間煮飯。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沒有名字的鐵牛3/每天一早6點開工 下班後晚上6點就睡覺
沒有名字的鐵牛4/老頑童將「死人骨頭」放進棺木 一雙巧手卻在字幕上沒有名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追劇相關文章

01

全智賢羞認相親當場暈船! 曝富商老公外號「乙支路張東健」

鏡報
02

抗癌2年!韓版《超級名模生死鬥》選手金性燦病逝 享年35歲

中天電視台
03

《魷魚遊戲》李政宰新戲搭女主角被笑父女 初戀女友登場遭轟「毫無道德底線」

壹蘋新聞網
04

謝坤達閃兵被逮!柯佳嬿「獨自面對檢方」後露面 親密拉手張鈞甯

鏡報
05

《順風婦產科》朴美善58歲罹乳癌! 首公開「超短平頭」開朗抗病模樣曝光

姊妹淘
06

許光漢同框佐藤健!神秘陪吃台灣火鍋 互追IG夢幻聯動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