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逆風轉順風!美國遊艇與船舶製造大廠 Brunswick 發揮本土製造優勢 旗下Mercury 攻下49.4%市占稱霸舷外機市場
美國海洋休閒龍頭 Brunswick Corporation (BC-US) 憑藉本土製造與垂直整合供應鏈策略,在全球貿易緊張與供應鏈重組壓力升溫下展現強勁韌性。公司主要生產基地集中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馮杜拉克(Fond du Lac)的 Mercury Marine 引擎總部與製造中心,並在佛羅里達州、田納西州與印第安納州設有多處船艇與零組件工廠,同時在歐洲與澳洲設有區域性生產與組裝據點,以就近服務當地市場。
如今受惠於美國境內生產布局,公司成功避開對日本進口引擎課徵的關稅衝擊,旗下 Mercury Marine 市占率持續攀升,2025 年第 3 季在美舷外機市場占比達 49.4%,穩居業界龍頭地位。
營收獲利雙增 本土供應鏈成防禦利器
Brunswick 第 3 季營收達 13.6 億美元、年增 7%,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 0.97 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0.86 美元。公司表示,在全球需求疲軟與關稅上升的環境下,旗下四大事業體仍維持全面成長,包括推進系統(Propulsion)、零件與後市場(P&A)、航電科技(Navico Group)及船艇與共享平台(Boat & Freedom Boat Club)。
執行長 David M. Foulkes 指出,本土化製造與供應鏈整合,是公司能在艱困環境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我們在美國境內擁有完整的生產與分銷體系,能有效吸收關稅與原物料波動衝擊,這正是 Brunswick 能持續超越預期的根本優勢。」
關稅逆風轉順風 日本競品承壓
Brunswick 旗下 Mercury Marine 是全球最大舷外機製造商,供應對象不僅是自家 Brunswick Boat Group(旗下包括 Sea Ray、Boston Whaler、Bayliner 等品牌),也銷售給其他獨立船艇製造商(OEM)。
2025 年美國政府將「第 232 條款」關稅由 25% 提高至 50%,並對日本進口鋼鋁與機械產品加徵 15% 附加稅,對 Yamaha Marine、Suzuki Marine 等依賴日本製引擎的品牌形成沉重壓力。
Brunswick 財務長 Ryan Gwillim 表示,公司全年關稅影響約 7,500 萬美元,但受惠於垂直整合生產體系與國內供應鏈調整,實際衝擊「遠低於同業」,並維持全年獲利目標不變。分析師認為,這不僅反映 Brunswick 優越的成本控制能力,也代表市場正在出現結構性重分配。
OEM 船艇製造商為降低成本,正陸續轉向採用 Mercury 系統,推升該品牌市占率逼近五成,進一步鞏固其在美國舷外機市場的主導地位。
歐洲市場強勢擴張 Mercury 市占創高
不只美國市場,Brunswick 在 2025 年坎城遊艇展(Cannes Boat Show) 上取得創新高的訂單量,旗下高端品牌 Navan、Boston Whaler、Sea Ray 在本次展覽的銷售量幾乎較 2024 年倍增,展現豪華與性能船艇市場的強勁需求。Mercury Marine 更將其歐洲舷外機市占率提升 5 個百分點至 66%,並在坎城港口 10 公尺以上船隻中達到 88% 採用率,展現壓倒性技術與品牌優勢。
執行長 Foulkes 表示:「坎城展的成果展現我們品牌組合的強勢,以及歐洲團隊與合作夥伴的執行力,進一步鞏固了 Brunswick 作為海洋產業創新領導者的地位。」
全球唯一整合四大領域的海洋集團
美國 Brunswick Corporation 是全球唯一同時整合「推進系統、船艇製造、電子控制科技與共享航遊服務」的海洋產業集團。公司創立於 1845 年,總部設於伊利諾州梅頓(Mettawa),以美國本土製造和垂直整合供應鏈為主要優勢。
旗下 Mercury Marine 為全球舷外機領導品牌,與日本的 Yamaha Marine、Suzuki Marine、Honda Marine 等競爭;Brunswick Boat Group 擁有 Sea Ray、Boston Whaler、Bayliner 等高端與主流船艇品牌;Navico Group 專注於航電系統、能源管理與智慧駕駛技術;Freedom Boat Club 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共享航遊俱樂部,據點超過 440 個,會員逾 6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