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市場遇AI衝擊!台女韓國工作 七年兼職突被「斷頭」
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各行各業,翻譯工作者首當其衝面臨衝擊。在韓國工作的台灣人徐小姐,原本每月透過兼差筆譯工作可額外賺取一萬五千元台幣,卻因公司導入人工智慧翻譯系統而被迫結束長達七年的兼職工作。專家觀察指出,雖然人工智慧能將工作時間縮減一半,但在非英文翻譯領域及需要掌握流行用語、人性化內容的翻譯工作上,人工翻譯仍具不可取代性。此外,許多客戶依然偏好人工翻譯,甚至明確排斥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
住在韓國的台灣人徐小姐,七年來一直兼差從事筆譯工作,每個月可以多獲得五百美金收入,約一萬五千元台幣。然而,今年八月一日,徐小姐收到公司來信通知不再續約,信中僅提到近期翻譯語言市場收益下降,基於內部商業考量而必須終止合作。
徐小姐原本負責將社群心理測驗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每週一至五每天需翻譯七篇,整體工作時間約二十至三十分鐘。但自從公司於今年年初導入人工智慧初步翻譯,再經由人工校正,工作時間直接縮減為十五分鐘,省下一半時間。徐小姐表示,有了人工智慧之後,翻譯者實際上不需要翻譯太多內容,公司內部可能已能自行處理翻譯工作,這可能是沒有續約的原因。
除了筆譯工作外,徐小姐同時也從事口譯工作。雖然現在有提供即時字幕服務,但這類工作考驗的是對題材的掌握度,而人工智慧翻譯在這方面的精準度出現落差。徐小姐觀察到,只要翻譯語言不涉及英文,人工翻譯就不太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她認為,因為人工智慧的母公司多為美國企業,所以英文與中文之間的互譯準確度確實相當高。
翻譯公司負責人Jeffery主要處理戶籍謄本、執照等正式文件的翻譯工作。他嘗試使用人工智慧後發現,準確率高達八成,但目前仍未選擇讓人工智慧協助工作,因為高比例的客戶仍然偏好人工翻譯,甚至排斥ChatGPT。Jeffery表示,一些電影字幕可能會使用日常流行語或口語表達,甚至包含特定的「梗」,這些內容還是需要依靠人工筆譯才能更精準地呈現。
Jeffery分析,市場上大多數翻譯服務採用人工智慧輔助翻譯的模式,但難以完全取代人工。特別是具有故事性的人性化內容,更需要仰賴人腦處理。或許提高自身的不可取代性,就不必擔心工作被人工智慧搶走。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