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鼓勵也沒用,兒子就是不想學,該怎麼讓他對學習有興趣?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6月04日06:16 • 發布於 06月06日04:00

文/《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崔旼俊 著

對兒子來說,經驗比話語更重要。就算媽媽總是把「你是我最寶貝的孩子」掛嘴邊,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真的很珍貴的證據,就很難脫離媽媽的懷抱。如果媽媽總對自己說溫暖的話,現實的社會卻很冷淡就更會如此。越是重複這樣的事,兒子就越難自己獨立。

舉例來說,只要兒子認為「唸書好無趣,○○不唸書也很受歡迎,我只要像○○一樣會玩遊戲就好啦」,就會產生討厭唸書的自我認同。這時該怎麼處理呢?對於處在「被同儕認同就是全世界」的男孩來說,媽媽的話其實不太管用,同儕的接納才能讓他證明自我效能。

當兒子已經產生討厭唸書的自我認同,教導時必須站在兒子的立場。如果兒子喜歡打電玩,最好將自己想告訴孩子的事連結到遊戲內容。舉例來說,想要教孩子數學裡的「分配」概念,喜歡「戰鬥遊戲」的孩子就可以這樣做。

1. 讓孩子設計自己喜歡的角色。
2. 要孩子寫下這個角色的戰鬥力、能量和防禦力。
3. 告訴孩子這三種能力值不能超過1000。
4. 父母也設計一個角色,一起做符合規則的組合。
5. 以剪刀石頭布決定先攻,開始假想戰鬥。
6. 試著以些微差距輸給兒子,如果兒子理解遊戲規則就再重複一兩次。

以這種方式處理,兒子就會在不自覺間學到數學概念,之後可以看著兒子的臉認真地說:

「你說討厭數學,我還以為你真的不會,但是你今天做得很好啊?」

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就給予稱讚,極可能對兒子產生負面影響,但是透過這樣客觀的努力證據、給予回饋意見,對兒子的自我認同就會有正面的帶動。如果自己所做的努力沒有想像中困難,原來這樣做數學就可以變好,那麼兒子面對數學的態度也會完全不同,並且重新設定自我認同。

若能像這樣持續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有意義的回饋,兒子就會建立「我是數學還不錯的孩子」的自我認同,自然會把數學題、習作等等作業放在心上。如果孩子也在乎這個自我認同,隨著時間經過,就會呈現更加成長的面貌。

其實,什麼都沒有變,我們只做了一件事情——改變孩子的自我認同,從「我不會唸書」變成「我是數學還不錯的孩子」。一面重複小小的成功一面奠定下自我認同,經過足夠的時間後,當兒子真的想要做好時再來幫助他。總而言之,兒子的變化大概是這樣:

階段①重複小小成功經驗
階段②尋找對自己的信任
階段③以小小成功為中心,建立正確的自我認同
階段④透過正確的自我認同不斷努力並訓練

必須要孩子自己下定決心邁出步伐,才會成長,才會出現教育者可以做的事。如果各位爸媽正單方面進行孩子不想要的教導,希望明白上述理論後再來幫助孩子。

教養原則
必須重新設定本人對於讀書的認知及自我認同,兒子的學習力才能直線上升。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崔旼俊 著

延伸閱讀:只要看到兒子打遊戲,我就想生氣,怎麼辦?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樺加沙颱風釀災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彩券行傳奇!埔里「鑫來旺」締造全台唯一「四彩大滿貫」紀錄

聯合新聞網
02

行動電源別亂丟!4大NG習慣恐釀火災,養成「充飽即拔」好習慣!

媽媽寶寶
03

堰塞湖危機未除 解除「紅色警戒」3條件曝光

EBC 東森新聞
04

好市多上架「超狂冰淇淋機」! 她驚呼:是成人家家酒

EBC 東森新聞
05

花蓮堰塞湖17死!衛福部明啟動公益募款「4管道一次看」四大超商都可捐

三立新聞網
06

送黃金項鍊給大姑當新婚禮!婆婆酸「笑死人」 人妻1句話打臉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