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爆臺船長涉虐待外籍漁工 引起國際關注
近期CNN一篇關於臺籍船長,涉嫌虐待外籍漁工的報導,讓遠洋漁工議題再度引發國際關注,今天(17日)漁工盟,來到勞動部前表達訴求,指出遠洋外籍漁工的權益保障嚴重不足,除了應讓他們同樣享有《勞基法》,另外由於遠洋漁船,最久可長達10個月在海上作業,呼籲政府應規定,遠洋漁船必須強制安裝Wi-Fi設備,移工才有與對外穩定聯繫的管道。
「保障漁工人權,保障漁工人權,守護海洋正義,守護海洋正義,勞動不是奴役。」
多個民間團體,來到勞動部前高喊口號,為遠洋外籍漁工請命,最近CNN的一篇報導引發熱議,新聞內容指出,一位在臺籍漁船上的外籍漁工,兩隻手指不慎被船門壓傷,船長卻以漁獲不足為由,拒絕返港讓他就醫,最後他只能忍痛一個多月,並用牙籤剔除裸露的骨頭,消息一出令人震驚。
臺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 施逸翔:「試問,在海上的遠洋漁工,當他沒有Wi-Fi的時候,如何打1955來跟勞動部,來反映他任何的,勞動的這個相關事務。」
這位移工的血汗故事,如同遠洋漁業移工們的縮影,由於臺籍遠洋漁船,最久可在海上停留10個月,遠洋移工缺乏對外求助管道,加上不適用《勞基法》相關保障,移工月薪只有550美元,大約新臺幣1萬6500元,若在船上發生意外,也很難得到賠償,民團呼籲政府應規定強制安裝Wi-Fi機,並落實遠洋漁船的海上安全檢查,建立由漁業工會組成的救援站,協助處理勞資糾紛。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祕書長 李麗華:「設置一個救援站,移工的救援站,那裡面可以處理勞資問題,勞資爭議的問題,還有個案處理,還有通報、還有舉報、舉報,還有安置、庇護,還有醫療、法律扶助等等。」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 汪英達:「觀察員的目的,是要看魚不是看人,所以對於勞動人權方面,我們根本沒有任何人,在船上作業的時候,在那邊做勞動檢查,所以我們嚴正呼籲,要改善勞動人權,必須要在船上做真正的勞動檢查。」
勞動部綜合規劃司科長 黃君浩:「我們還是會持續透過跨部會的合作,檢討、改善,去找到一個最好的做法。」
除了要求改進外籍遠洋漁工,海上作業的環境與安全保障,民間團體也建議,勞動部應與經濟部合作,加速立法《企業永續盡責指令》,落實企業自主管理,別讓臺灣血汗漁場事件,一再躍上國際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