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與死神搶人3/從戰場到生死交關!張金煜化身偏鄉生命守門員

EBC 東森新聞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編按:面對生死的臨界點,時間往往只剩下幾分鐘。他們,是與死神拔河的人。在一次次心跳停止的現場,他們用專業訓練與直覺經驗搶回一條條命。對著沒有呼吸的心臟不放棄任何一次按壓。這是一場沒有觀眾、沒有掌聲的戰鬥。《與死神搶人》專題,記錄多位救命英雄的故事,看他們如何在分秒必爭的時間裡,把人從死亡邊緣,拉回光明的世界。

與死神搶人

「每一秒都在跟死神拔河!」這句話,幾乎是張金煜每日勤務的真實寫照。桃園市新屋區位於西端,地形多變、產業結構特殊,送醫路程往往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鐘,對急重症患者而言,這些時間常常就是生與死的界線。

高級救護技術員張金煜,榮獲內政部消防署「特殊績優個人獎」,他選擇駐守在偏鄉新屋分隊,把一生的專業投注在這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土地上,用行動化身「生命守門員」。

消防署副署長頒獎

張金煜獲消防署副署長頒獎。(圖/張金煜提供)

車上奇蹟:羊膜寶寶的哭聲

去年九月,一名懷孕三十一週的孕婦因腹痛送醫,卻在車程中赫然發現胎頭露出。情況緊急,張金煜只能在車上即刻協助接生。讓人措手不及的是,新生兒竟仍被羊膜囊包覆著,成為罕見的「羊膜寶寶」。

寶寶出生時沒有呼吸心跳,張金煜和同仁立刻分工合作,進行斷臍和CPR,分秒必爭。短短幾分鐘的拉鋸戰後,車廂內終於傳來一聲嘹亮的哭聲,寶寶恢復了自主呼吸,隨後母子均安。

這個幾乎只有十萬分之一機率出現的狀況,深刻提醒他,救護人員必須隨時做好準備,才能在最艱難、最意料之外的現場逆轉生死。

回想這次接生過程,張金煜感動地說,當剪破胎膜的瞬間,團隊幾乎用盡全力守護這個小小生命,他在我的掌心裡進行CPR急救。直到第一聲微弱啼哭響起,那一刻彷彿世界靜止,耳中傳來的不是哭聲,而是最動人的生命樂章。

張金煜也說,這不只是一次勤務,而是一段命運的串接。他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救護不僅是守護生命,更可能是新希望的起點。或許,這正是命運與緣份中最奇妙的安排。

這段經驗後來也被他帶到今年二月於泰國舉行的2025 EMS Asia亞洲救護年會,分享給來自各國的專業夥伴,引起熱烈討論並獲得國際肯定。

無力的遺憾:青春生命的消逝

然而,不是每一次搶救都能迎來奇蹟。張金煜回憶,曾經出勤一起重大車禍,一名年輕人與遊覽車併行時不幸遭輾壓,腹部以下嚴重受創。他與同仁拼盡全力協助脫困、送醫,但最終仍因傷勢過重不治。正值青春年華的生命瞬間消逝,帶給團隊極大的衝擊,甚至有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張金煜坦言,這份無力感深深刻印在心中,也成為他不斷提醒自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的理由。

專業技術

張金煜精進自身救護能力。(圖/張金煜提供)

軍旅轉身:無力感化為堅定

過去的張金煜曾是特戰傘兵,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卻在多次颱風救災任務中,目睹消防員不顧安危救民於水火,心中因此種下「軍轉消」的種子。更讓他下定決心的,是一段痛徹心扉的親身經歷 ──家人因住在苗栗偏鄉,病發後必須轉院至市區醫院,卻最終因延誤而不幸過世。

這種無力感深深烙印在他心底,讓他毅然放棄軍旅生涯,選擇投身消防,希望能替更多人多爭取一點時間。

軍旅個人照

張金煜曾是特戰傘兵,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圖/張金煜提供)

時間與距離的戰場

自105年畢業後,張金煜起初分發到富岡分隊,111年轉任新屋分隊,更深刻體會偏鄉救援的艱難。

新屋地區包山包海,兼具農漁村、工業區與臨海地帶,救護案件五花八門,從永安漁港的水域救援,到農村農機夾傷,再到台66快速道路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沒有一個案件是單純的。

偏鄉救援最大的核心問題,是「時間」與「距離」。市區患者可能幾分鐘內就能送到大型醫院,但在新屋,即使有新屋分院,也僅能處理基本患者。遇到心肌梗塞、重大創傷或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仍需送往大型醫院,往返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鐘,對病人而言,這些時間差可能直接決定存活率。

平日在隊訓練

張金煜在新屋分隊面臨時間與距離的戰場,與隊上同仁不斷精進自身能力,守護每條寶貴生命。(圖/張金煜提供)

精益求精:技能訓練與全民急救教育

張金煜始終認為,面對偏鄉困境,必須從兩方面著手。

第一是強化自身救災救護技能。對他來說,沒有華麗的捷徑,唯有一次又一次重複訓練,把單項技能打磨到極致,直到成為直覺反應,病人能不能活下來,有時候就靠到院前的那幾分鐘。

第二是推廣全民急救教育。他指出,偏鄉患者發生狀況時,第一時間往往不是遇到消防員,而是身邊的親友。如果這些人會進行CPR、會使用AED,配合指揮中心護理師的即時指導,就能替患者爭取最寶貴的時間。

為此,他積極投入教學,至今已帶領近四十梯次、上千名學員,讓社區成為守護網的一環。

與民眾宣導CPR

張金煜進行CPR推廣。(圖/張金煜提供)

在泰國的救護年會上,張金煜還分享了偏鄉救護人員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快速決策、有效施救。他強調,國際間普遍認同的核心觀念,是團隊資源管理,也就是TRM。

救護現場講求的不是個人技術,而是團隊之間的默契、分工與合作,如何在同一時間處理多名患者、如何在混亂現場做出最有效的安排,這才是救護效率的關鍵。

他相信,唯有偏鄉救護不斷與國際經驗交流,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更好的解方。

與死神拔河的日常

張金煜說,他的兩個案例,一個象徵希望,另一個則留下遺憾,正好映照出救護工作的日常面貌。這是一份每天都在和死神拔河的工作,沒有百分之百的勝利,也沒有絕對的安全感。

他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條件下,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不論結局如何,都要對得起這份使命,守護每一條寶貴生命。

採訪:記者游承霖 社群編輯:吳姝蓉、黃心亮

與死神搶人

一手掌握全世界,立即加入東森網Line官方帳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桃園南門市場深夜大火 張善政:會全面協助攤商度過難關

鏡週刊
02

桃園南門市場暗夜大火 精華區幾全毀 短期恐難營運

自由電子報
03

太子集團在台洗錢網崩塌 人資女主管辜淑雯凌晨遭羈押禁見

鏡週刊
04

太子集團遭扣45億資產!驚見200萬「布加迪兒童玩具車」嘆錢多到隨便花

三立新聞網
05

這縣市有福了!普發現金1萬開跑 議會火速通過「每人加碼3000元」

鏡週刊
06

一抹燦笑百媚生!太子集團「豪乳女特助」爆紅遭起底 昔任卡達航空空姐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