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史上新高!2024年全球移民人數破3億,每27個人裡就有1個是「異鄉人」

少年報導者

發布於 3小時前 • 文字、攝影、數據分析/王崴漢 設計/王家琛、黃禹禛 數據分析/林奕甫、林芷亘 核稿/楊惠君、韋麗文;責任編輯/吳冠伶
(插畫/王家琛)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去年(2024)全球有3.04億人在出生國之外生活,換句話說,每27人中就有一人是移民,是史上移民人數最高峰。有人是為了工作遠行,有人則是逃離戰爭,也有人是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移民不只是新聞裡的數字,每一個離開家鄉到異國的人,背後都是一個人生故事。

這些人為什麼會成為移民?世界最受歡迎的十大移民國在哪裡?移民如何改變世界各國的人口結構,並帶來哪些效益與挑戰?

什麼是「移民」?聯合國在1998年為了改善國際移民的研究和統計*方式,定義移民是那些「改變自己平常居住的國家的人」,也就是離開原本生活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長期居住。

*由於各國對於移民的定義有些落差,例如有的國家只以出生國或國籍去區隔「本國人」跟移民來的「外國人」,在統計移民人數時,採用的時間區間與計算頻率也不盡相同,要直接以各國官方公布的移民數據來比較或分析全球移民趨勢,並不容易。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SA)發布的「國際移民統計」涵蓋233國和地區,主要依賴各國官方統計的人口與住宅普查,或者是人口登記資料及具代表性的全國性調查,去估算國際移民的人數與特徵。

而聯合國體系中關注全球移民問題的國際移民組織(IOM)從2000年以來,每兩年發布世界移民報告,內容主要就是根據UN DESA的統計去分析世界移民的關鍵趨勢與訊息。

聯合國怎麼統計國際移民人口?

由於各國對於移民的定義有些落差,在統計移民人數時採用的時間區間跟計算頻率也不盡相同,要直接蒐集各國公布的移民統計來分析全球移民趨勢並不容易。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SA)在統計上主要依賴各國官方統計的人口與住宅普查,或者是人口登記資料及具代表性的全國性調查,並定義國際移民是:

1.穿越國際邊界,改變自己的居住國(出生國)

2.在新的國家連續居住一定時間(通常以12個月為基準)

3.判斷標準以出生國為主,若資料不足,則以國籍作為替代

從各國發布的人口普查中,聯合國從中整理出這些國家的外國出生人口與非本國籍人口,並排除短期旅遊、探親或臨時工作等*情況

*排除為了休閒、度假、探親訪友、公務、就醫或宗教朝聖的短期跨國移動。

截至2024年7月1日,全球國際移民人數突破3億人,占世界人口的3.7%,國際移民人口的規模,已經是僅次於印度、中國與美國的「第四大人口國」,這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國際移民數量,許多新生兒出生率下降的國家、靠著移民來維持人口和勞動力。

移民原因:有人為了生活更好,有人因為戰爭、甚至氣候變遷「被迫出走」

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的報告指出,人們之所以移民,不只是因為「想賺更多錢」的經濟考量,還與文化連結、人口結構的變化、安全需求以及地理位置和距離等因素有關,多數人為了工作、家庭與教育而遷徙。

此外,因社會衝突與政治動盪導致的「被迫移民」比例也不斷上升。包括烏克蘭、緬甸、加薩等地的戰爭因素,2024年後全球流離失所的人數創新高

哪些國家「出走」的人口最多呢?

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移出國,截至2024年約有1,853萬人移民到他國,約占全球國際移民人口的6.1%;其次是中國的1,170萬人;墨西哥、俄羅斯、孟加拉也是移出較多的國家。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烏克蘭也有570萬人遷往他國,是2020年至2024年移出人口成長最快的國家。目前烏克蘭已是全球第四大移出國,截至2024年約有976萬人成為移民。

不只社會、政治、經濟因素會誘使人們移民,聯合國和世界銀行也警告,氣候變遷也會出現「氣候移民」,將會成為未來20年最主要的移民原因。有些地方因為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乾旱和水資源短缺可能會造成人民生計喪失、無法居住,而被迫離開家園。特別是太平洋島國,因土地面積狹小、地勢低平,最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脅,即可能遷往紐西蘭與澳洲等鄰近國家尋求庇護。

移民版圖:歐洲移民人口成長最多、大洋洲移民比例最高

我們分析聯合國各地區國際移民統計,歐洲2024年共接納9,405萬的移民,在2020~2024年間增加了約1,108萬人、成長率約13.3%,是這段期間接收最多國際移民的地區;主要因素是烏俄戰爭後,烏克蘭難民潮流向歐洲各國的影響。北美地區的移民人數和成長率則趨緩,近5年平均每年僅增加約1%。

如果看「移民在國內人口中占的比例」,*六大洲中大洋洲最高,有21.5%的人是移民,北美和歐洲則分別是15.9%和12.7%,換句話說,這三大洲有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人,都是移民人口。

*包含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北美洲以及大洋洲。

移民聚集的地方,大多屬於高收入國家。21世紀以來,高所得國家的國際移民成長速度就比中、低所得國家更快,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國際移民居住在高收入國家。

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本身也普遍面臨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問題,讓勞動人口減少,開放移民也成為維持本國人口規模的手段。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MPI)就指出,過去20年來,移民以及移民的後代,便是美國人口成長動力之一,若沒有移民,美國的兒童人口在2000年至2023年間將會減少超過500萬人。

全球前十大移民國:美國、德國、沙烏地阿拉伯位居前三

根據聯合國統計,從1990年至2024年,*全球近一半的國際移民居住在前十大移民目的地國家。我們進一步整理出,哪些國家最受國際移民歡迎,不同國家吸引移民的條件又是什麼?

*1990年時,全球前十大移民目的地國家共接收了全球53.4%的國際移民;到了2024年則占47.82%。

半數國際移民集中在世界十大國家

世界上最受移民歡迎的十大國家,吸引1.45億人移居、占了移民總人數一半。

2024年,世界前十大移民目的國分別是美國、德國、沙烏地阿拉伯、英國和法國、西班牙、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洲、俄羅斯。

其中,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德國、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5個國家不僅始終位居前十,也是過去34年來移民人數增加最明顯的國家。

觀察2010~2024年前十大熱門的移民目的地國家,可以發現,俄羅斯的排名下降,而西班牙則上升,俄羅斯的移民減少約32%、西班牙增加約41%。

1991年蘇聯解體後,誕生了包括烏克蘭在內的15個新獨立國家,這些前俄語系的人民陸續回流俄羅斯,形成龐大的移民潮;但近年俄羅斯經濟成長放緩、吸引力下降,烏俄戰爭進一步削弱俄國對移民的吸引力,約有65萬人離開俄羅斯,掀起新一波外移潮

而西班牙近年移民政策較開放,吸引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摩洛哥勞工尋求就業機會,也開放大量原本沒有居留簽證者的居留權。目前移民人口已占西班牙人口五分之一

No.1美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吸引力

從1970年以來,美國就是國際移民的主要目的地。1990年,移居美國的移民是當時第二大目的地俄羅斯的兩倍多。2024年,美國共接收5,237萬名國際移民,占全球總移民的17.2%。

這是因為從1890年以來,美國就是最大經濟體,擁有最高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可以說,它就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這也衍生出「美國夢(American dream)」一詞,描述移民美國的理想與渴望。他們相信,在美國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機會在社會上獲得成功,而不會受到階級或種族等結構性因素的限制。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美國夢」是一個迷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就多次提出,自1967年以來,美國家庭收入不均擴大了18%,「美國夢已成了神話。」

最早移民美國的人主要來自北歐和西歐,尤其是德國、愛爾蘭和英國;之後,來自義大利、奧匈帝國、俄羅斯和波蘭的移民也大幅增加。如今主要的移民來自墨西哥、印度和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要求國土安全部鎖定「最惡劣的犯罪非法移民」進行逮補。在過去9個月內,已逮捕了超過48萬名非法移民,讓移民衝突加劇。

No.2德國:接收最多烏克蘭難民

德國是最受移民歡迎的歐洲國家,2024年共接收1,675萬名國際移民,成為全球第二大移民目的國,占全球總移民的5.5%。

德國一直對接納難民較為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出現大規模難民潮,1950年有780萬難民落腳西德、東德也接收350萬名難民。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迄今,德國也是接受烏克蘭難民的人數最多的國家。

截至2025年8月底德國已接收120萬烏克蘭難民。

德國是歐盟中是接納烏克蘭難民最慷慨的國家之一。不只開放烏克蘭人可以免簽進入、自由工作,烏克蘭難民也能獲得與德國失業者相同的「公民津貼」。

不過,對難民提供過多經濟補助也引發社會爭議。相比波蘭與捷克約三分之二的烏克蘭難民已就業,德國境內只有約20%的烏克蘭難民進入勞動市場。

No.4英國:脫歐後大幅放寬移民門檻

英國2024年是全球第四大移民國,占全球總移民的3.9%。

和德國相同,英國對接收難民態度也較為開放,英國政府基於人道理由,向烏克蘭與香港人大量發放簽證,是移民人數明顯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2020年英國宣布脫離歐盟後,實施新的積分制移民制度,新制讓歐盟與非歐盟公民在申請移民資格上更「公平」,讓更多非歐盟移民能在英國工作。

同時,英國放寬移民法規,積極吸引外國留學生,都讓整體移民人數顯著上升。

No.7加拿大:完善的社會福利

與美國接壤的加拿大,是全球第七大移民目的地國家,2024年約有880萬的國際移民,占全球總移民的2.9%。

相較於美國,加拿大的薪資水準與商業市場規模較小,但移民程序相對簡化,同時也有更完善的醫療服務與教育資源。

1962年,加拿大廢除以種族與國籍的移民配額,以年齡、教育程度、語言、工作經驗作為篩選移民的方式。

此外,2016~2022年間,加拿大每年接收的難民數量位居全球數一數二,占當年全球難民接收總數的25%~42%。截至2024年,國際移民已占加拿大總人口的22.2%。

No.9澳洲:積極的移民政策

2024年,澳洲的國際移民人數為811萬,占全國人口30.4%,也就是說,每10位居民就有3位是移民;雖然移民總人口只排名全球第9,但若以移民人口占比來看,高於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跟德國。

自18世紀英國人在澳洲建立殖民地以來,「移民」始終是人口成長的主要動力。澳洲生產力委員會更直言,「移民政策就是澳洲的人口政策。」

20世紀初澳洲政府採行「白澳政策」,特別優待英國移民、排斥亞洲和太平洋島嶼的移民。但二戰過後,澳洲開始檢討自身帶有種族歧視的移民政策,改以積分制的方式,依照職業、教育以及語言等能力評估移民資格,且在1996年將移民重點放在「技術移民」,更期待移民填補勞動力缺口。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澳洲的吸引力在於其「畢業後工作簽證(Temporary Graduate visa - Subclass 485)」制度。讓國際學生在完成學業後,能繼續留在當地工作,甚至取得永久居留權。加上部分職業(例如醫療人員)在澳洲的薪資水準比原本居住的國家高,或提供更穩定的就業機會,使澳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國之一。

反移民浪潮壓力:部分國家移民政策開始調整

但各國積極擁抱國際移民時,也因為可能影響了當地人就業機會等原因下,因而興起了一股「反移民」的現象。

澳洲在今年8月31日跟10月19日即出現反移民示威,上千人走上街頭,訴求結束澳洲的「大規模移民」。抗議者認為,人口快速成長造成房價飆升、醫療與教育資源吃緊。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加拿大以及英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這些反移民聲浪將現下社會問題──包括住房困難、公共醫療資源不足、工作機會減少和薪資停滯──歸因於外來移民

這股反移民的情緒,也對各國政策造成影響。加拿大政府今年即大幅減少發放國際學生簽證、也降低每年規劃的臨時居民和永久居民人數;英國提高學生簽證和技術勞工的申請門檻,還要求企業加強國內培訓,減少對國際勞動力的依賴。美國總統川普更是在考慮改革難民制度,將計畫預計接收的難民數量降到最低,且優先考慮英語使用者、南非白人和反對移民的歐洲人。

長期研究各國移民政策與勞動力議題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賴偉文分析,過去在移民政策上相對寬鬆的國家,在社會生活壓力上升、輿論轉向時,原本開放的政策出現調整或收緊,「因為這些民主國家也必須向選民交代。」

少子化的現實:只能以開放的態度面對移民

「但移民的大門不會因此關起來,因為那些找不到人力填補職缺的國家,仍需要依靠移民來解決缺工問題,」賴偉文分析,無論這些國家目前對移民的態度如何,都無法忽視內部勞動力短缺的現實。

二戰後出生率攀升所帶來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如今正陸續退休、退出勞動市場。全球競逐人力早已成為趨勢,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移民補足勞動力缺口。

隨著勞動力減少、被扶養人口增加的趨勢愈來愈明顯,「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實施的反移民政策無法持久,」賴偉文指出,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移民,建立新的合法勞動移民途徑、更合理的庇護申請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回應勞動力短缺與社會老化的挑戰。

台灣問題:低薪環境加劇「推力」,人力集中半導體業

2025年9月6日,「移民留學投資展」安排多場針對不同國家移民方案的說明會,座位全滿,入口處也聚集參加民眾。(攝影/王崴漢)

台灣同樣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且缺工情況不僅限於低技術人力。賴偉文舉例,像是運輸業的駕駛、醫療領域的護理師等中階技術職業,也出現嚴重人力不足。此外,勞動密集的製造業同樣缺工,特別是在電腦與電子產品等代工產業更為明顯。

製造業缺工除了少子化導致勞動力供給不足外,也與產業發展高度集中半導體有關。賴偉文觀察,台灣薪資成長僅出現在特定產業,「大量優秀人才流向半導體,其他傳統產業沒有好的薪資水準自然難以招到人。」

另一方面,台灣低薪問題也形成一股將人才「推」向海外的力量。賴偉文指出,國內整體薪資偏低、好機會有限,就算沒留學經驗的人,也可能因台灣經濟環境的壓力而選擇出走。

賴偉文認為,政府除了從產業政策改善國內就業市場,也需要緩解高房價及低薪等經濟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台灣未來能否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台女走私20kg液態大麻闖關 遭關西機場逮捕

NOWNEWS今日新聞
02

「發現37具半身屍體」南韓96萬粉YouTuber爆中國人殺人賣器官 嚇壞全網被查辦

鏡週刊
03

9歲屁孩拿「雷射筆」掃射飛機! 飛行員慘失明下場曝光

鏡報
04

17分鐘不雅片瘋傳!醫院眼科女主任「清涼纏上副院長」…網卻歪樓「沙發這1物」

鏡報
05

41J肉聲/女搭機大鬧鬼哭嚎 只因「沒坐在男友旁邊」!終遭驅離下機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