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自閉少年弒母一審重判! 他上訴哭問:我是天生的嗎?律師嘆國民法官「不理解」

太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侯柏青
涉嫌弒母的陳姓少年,一審國民法官判19年10月。侯柏青攝。

有自閉症等多重障礙的18歲陳姓高職生,去年和母親有齟齬,憤拿水果刀弒母20多刀致死,一審國民法官判19年10月,檢辯上訴。高院今開庭,鑑定醫師坦言他無法「同理」及適應社會,陳生哭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後天還是先天的?」律師則大嘆,本案國民法官不能理解自閉症面對挫折的反應,遑論他是多重障礙,時而情緒會大到「像吸毒者拿不到毒品」,盼二審能從輕量刑,陳生則爭取判17年,該數字令人摸不著頭緒。

偉大母親獨力照顧自閉兒

調查指出,陳母獨力扶養患有自閉症等多重障礙的兒子陳生,自小呵護備至,不但帶他接受早療,還請居服員照護,但陳生去年因「做巧克力」、「領錢」等生活小事累積情緒。而他就讀高職即將畢業,數次和母親談到讀大學、打工的事情,陳生認為,母親經常裝傻不回答,不然就是喊「不知道」,他開始生悶氣。

他在去(2024)年6月1日上午,又想和母親討論升學問題卻被拒,情緒一夕爆發,陳生彎進廚房拿水果刀闖到母親的房間,朝陳母的頸、腹及頭部猛刺多刀,20分鐘後,陳生自行打電話報警,陳母送醫不治,他則泰然自若。陳生供稱,母親也有攻擊他,最終承認犯罪,檢方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起訴,全案依《國民法官法》進行審理。

一審國民法庭根據精神鑑定報告的結論,認為陳生有辨識違法責任能力,雖然有自閉症等多項障礙症,但陳生「應該可以理解行為的不當」,加上沒有受到虐待等外在環境因素,其犯案動機顯然是他「內心的怨懟和偏執」。合議庭認定,陳生不符合《刑法》第19條及59條的減刑要件,但考量他有機會復歸社會等,判處19年10月。檢辯都上訴高院。

每年4月2日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路透社資料照片

醫生談社會適應,陳生偷流淚

高院今天開庭傳喚鑑定醫師、八里療養院司法精神病房主治醫師林佳亨作證。

林佳亨證稱,陳生雖然是自閉症,但屬於30%沒有智能不足的那一塊,而且陳生早期可以自我照顧。但他也解釋,孩子從7、8歲起,會學習社會化、調節情緒等,即使陳生在小學能和旁人正常相處,但一但升上國、高中,很可能看不懂別人的表情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譬喻,而且,他也有反社會人格和注意力不足、過動問題,情緒比一般人更為激動。

他描述,陳生有人格形成上的扭曲,行為衝動時,也可能對學校生活產生影響,「在行為辨識上,他好像知道不能殺人,但衝動一來時,不一定能控制,由於無法準確定錨,所以報告只能寫得矇矓….」他解釋,神經發展障礙症,包括自閉、亞斯伯格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症狀,腦功能都是沒辦法逆轉的…

林佳亨在講解陳生病情時,陳生邊聽邊摀面,被告席上沒有衛生紙,他偷偷用手和衣袖擦去眼淚。

陳生的委任律師則問醫師,這樣的對象是不是難以接受通則和慣例的改變?就是固著性?他們碰到這種情況會引發的情緒反應是怎麼樣?

林佳亨說,陳生年幼的時候有接受早療,「否則不可能坐在這裡,還算可以回答問題」,但鑑定時也發現,陳生也曾無法融入學校而直接逃學。為了說明無法同理,他舉出國外案例,曾有一個智商正常的自閉症少年,某天找鄰居到家裡拍妹妹的裸照,爸媽發現後,禁止他把鄰居帶到家裡,他後來竟將妹妹帶到鄰居家後性侵。林佳亨解釋,少年的理解是,沒有人告訴他不能把妹妹帶去鄰居家,他認為這和父母交代的是「兩件事」,由此可證,這類病人無法用暗示、同理去理解事情,社會適應也有很大問題。

母子示意圖。取自photo AC圖庫

他問「我先天的?」醫生說了

陳生臉部扭曲的聽著鑑定醫師的話,隨後露出困惑表情,他摀臉問說,「我是一種不能適應的障礙嗎?對不起。我這種病是後天的還是先天的?家庭教育、學校霸凌、媽媽遇到問題打罵我,這會影響到我嗎?我今天為什麼會這樣?」

林佳亨溫和地對陳生說,「你早就該問了,你是先天性的自閉症,就是1000人可能會出現的那一個,而自閉症中,有人格障礙又占一半,很不幸的,你剛好又是那一半。但是,有些性格養成是後天的,有些是移轉,像媽媽也或許有情緒調整困難,這是她在社會上生存辛苦的一面,其實,媽媽也很痛苦….」

他對陳生說,「性格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大,你當時在媽媽、外公、學校方面,是不是有很多地方無法好好地說話,你也不喜歡媽媽一邊兼差一邊照顧你,因為調整不好,你還去住院?」陳生聽著醫師的話,面露痛苦表情,但答不上話。

法官問陳生有什麼意見,陳生說「想要出去和外公、外婆見面,他們願意關心我,希望跟他們聊個天,外公在案發時有寫信給我,但我想,這件事情還有個檻…」法官問他想被判多久?陳生希望判輕一點,判17年。不過,根據《太報》觀察,陳生似乎不太能理解法庭活動,往往要律師一再確認告知,他才知道要接話,因此他為何吐出「17年」,檢辯也一頭霧水。

陳母帶兒子接受早療。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委任律師:刑罰非最佳選擇

陳生的委任律師表示,尊重他的「17年」說法,但希望法院從輕量刑。

委任律師認為,依據醫師說法,陳生雖然不符合《刑法》第19條(責任能力)的減刑條款,但醫生也認為,陳生的身心是否能符合法律上的「顯著能力」,不是醫生所能判斷的,是要由法院決定。

他強調,陳生除了這些障礙,又有強迫症和相關適應症,他犯案時18歲,代表這病已經跟他18年了,不是案發前才確診的。

他說,現今的醫療和法律認定有落差,雖然一審國民法官認為沒有責任能力減輕的問題,但陳生的情緒確實比一般人脆弱,還合併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自閉的問題,這都是先天影響,陳生在大腦杏仁核、皮質比一般人不足,即使可以經由後天治療,但只能「不要太快變壞」,不可能變好。

而且根據醫生的說法,這病有一半是「天生的」,人格養成是後天,家人的行為效應也會帶給他影響。

律師感嘆,「相信媽媽已經非常努力、很認真在照顧他,但或許沒辦法做到完全…因為自閉症原本就有嚴重的固著性,加上他的情緒控制比一般人薄,情緒有時會大到像吸毒的人拿不到毒品,相信他也很痛苦,對小事情的情緒反應很大,一直積累著,殺人是不對的,他不是完全不知道。」他話鋒一轉表示,不過《刑法》第19條存在的意義,就是防止這類情形存在,因此,就算不依照這項條文減刑,也應該在《刑法》第57條斟酌。

律師說,「《刑法》是為了可以理解意義的人而存在,無法理解的人,用刑罰並不是最佳選擇。」

律師認為,國民法官未理解陳姓少年的自閉症。侯柏青攝。

國民法官不理解自閉症?

他進一步解釋,《國民法官法》第一條開宗明義的規定國民法官存在的意義,國民法官是為了提供職業法官更好的想法而存在。「但國民法官真的有達到功能嗎?本案剛好可以凸顯問題,身為職業法官,平時不一定有機會了解自閉症,反而是身為素人的國民法官有機會接觸到,因此,國民法官更應該發揮功能,但本案的國民法官顯然不能理解自閉症,也不知道自閉症面對挫折時會出現什麼反應?此外,他還有多種精神障礙適應症,矛盾的是,本案判決卻忽略這些,嚴重影響被告的罪責。」

律師沉重地說,陳生犯案時雖然18歲了,但根本沒達到成年人的身心狀況,他沒有前案,已經構成「從輕」的理由,國民法官為什麼不採信?我們從判決看不到任何明確的理由。「陳生涉嫌殺害直系血親,刑度加重二分之一,可以從15年判到死刑,他在人生中第一次犯罪就這麼嚴重,但他依然是首度犯罪,刑度可以一次拉到19年10月這麼高嗎?高院法官真的要深入思考這件事,詳細審酌所有的因子,給予相應的刑度。」

合議庭法官凝神靜聽律師的說詞,陳生臉上面無表情,他喃喃自語地告訴合議庭,「直到犯案前一天,我一直想跟媽媽『和諧相處』,我不知道是誰的問題,我也沒想到衝動了,就變這樣子…我現在有看精神科了…」

合議庭宣布全案辯論終結,定12/3上午10點宣判,審判長許永煌問陳生要聽判嗎?他用力點點頭說「我要聽」。

面對這件「情、理、法」各項因子糾結的弒母案,牽涉到責任能力的認定,又必須受限於《國民法官法》的上訴限制,高院合議庭會做出怎樣的決定,頗令外界好奇。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健身族都被騙了!這款「美國牌」乳清蛋白是中國貨 業者逾期改標撈百萬

太報
02

獨家/被告名單驚見「熟面孔」!知名模特經紀曝與太子集團擦身而過:差點被騙去柬埔寨

鏡報
03

賴清德令不要綠電、重啟核三?總統府回應了

NOWNEWS今日新聞
04

離婚仍帶妻出遊慶生! 租特斯拉南下 高速衝撞釀1死7傷

TVBS
05

「馬習會」10周年 馬英九:期許鄭麗文恢復國共對話

自由電子報
06

博弈網站超沒品「賭贏10萬不給錢」賭客怒檢舉 警察上門抄了

ETtoday新聞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