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德國大選:準新任總理梅爾茨是誰?

換日線

更新於 03月28日07:31 • 發布於 03月12日10:16 • 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德國大選:準新任總理梅爾茨是誰?

2025 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結果出爐,中間偏保守陣營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取得超過 29% 選票支持,預計將贏得 208 席國會席次,重回第一大黨寶座,並取得組閣的優先權。這也代表基民黨黨魁,曾被不少外媒稱為「德國川普」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若能成功組建聯合內閣,將成為德國新任總理。

「德國川普」與「美國因素」

這裡要先強調一下,儘管梅爾茨有「德國川普」之稱,但外媒指的是他在大選過程中不斷強調自己的「商人(拼經濟)形象」,與相對黨內政治巨星、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而言,在移民議題上明顯偏向強硬的立場。

事實上,梅爾茨本人在選戰過程中,和美國總統川普可是明顯「不對盤」,他強烈質疑北約(在如今的美國對外政策下)能否繼續維持,並積極倡議歐洲必須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能力,並強烈指責川普政府在德國大選期間,發表「極端且令德國人難以接受的言論」(主要指的是馬斯克支持極右派政黨 AfD 的言論),試圖干預德國大選。

至於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與「準」新任總理梅爾茨長年以來的「瑜亮情結」,也是本次德國大選的亮點之一。這段故事在文章後段會進一步詳述。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圖/Constantin Grigorita@Shutterstock

選前與基民黨同樣在野、位居第三大黨的「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在本次大選中拿下了高達 20.8% 的得票率,一舉躍居德國第二大黨。儘管梅爾茨已經放話「新聯合政府寧可拉攏(極左的)綠黨,也不會和(極右的)AfD 組聯合內閣。」

但無論 AfD 是否取得聯合執政權,其黨魁魏德爾(Alice Weidel)也已被視為這場選舉的第二大贏家──選前美國總統川普的政治盟友馬斯克,先是透過社交媒體宣稱自己以「個人身份」支持德國另類選擇黨,並稱魏德爾才能真正拯救德國,此言一出不僅震撼全德國政壇,也等於是向歐洲傳統建制派發起猛烈抨擊。

接著,在年初的川普總統就職典禮上,德國現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竟然沒有獲邀參加,川普團隊反而邀請了魏德爾前往,此舉更讓德國崛起中的右翼政治勢力異常興奮。

德國選民們的情緒,也被上述種種「美國因素」攪動起來,在本次德國大選的投票率高達 84%,創下上世紀末兩德統一以來的新高。

「紅綠燈政府」為何慘敗?經濟惡化、移民問題及政治極化

在選戰「左右對決」氣氛空前激烈下,由「社民黨(黨徽為紅色)─綠黨(綠色)─自民黨(黃色)」所組成,因而被德國人戲稱為「紅綠燈政府」的現行執政聯盟,選舉結果遠遠不如預期,甚至可用慘敗來形容:主導執政聯盟的社民黨(SPD)僅獲得 16.4% 的選票創歷史新低;綠黨也僅取得 12.3%選票,自由民主黨的國會席次更慘遭全滅,黃燈完全熄滅。

現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選後不得不出面承認敗選,並表示他接下來無意代表社民黨與基民盟洽談聯合執政,只想將剩下的總理任期做好做滿,並完成政權交接。

筆者歸納本次德國聯邦議會大選,基民盟大勝、社民黨(聯盟)慘敗的主因有四:

  • 首先,德國「不巧」陷入經濟循環的衰退週期:俄烏戰爭已歷時 3 年,德國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源投注於國防和援烏上,但德國經濟在此時正面臨成長大幅放緩的景氣週期,加上能源價格上漲等造成通膨,德國(偏中間)選民對蕭茲內閣的經濟、民生政策累積種種不滿下,轉而支持以「經濟改革」為號召的基民盟。
  • 再者,梅克爾時期的「寬鬆移民政策」引發安全疑慮,也成為執政聯盟的政治包袱:尤其在選舉前,德國境內遇到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加劇德國選民對現行移民政策的不安。左派政黨聯盟訴諸理想的「自由派」、「種族融合論」因而備受批判與質疑,選民們開始倒向對移民持更嚴格立場的政黨。
  • 第三,德國內部的政治極化加劇:在 2005 至 2021 年,俗稱「梅克爾時代」(Merkel Era)的基民盟執政時期,德國的極右翼政黨向來在選舉中討不到便宜。但梅克爾時代之後,無論中間偏左或偏右的執政聯盟,德國政府的領導權威在無論左右兩端的支持者眼中,都早不復以往,也反映出德國選民對「傳統建制派政黨」的不滿,尤其 AfD 的快速崛起,更導致社民黨的執政聯盟支持率進一步下滑。
  • 最後,蕭茲總理對美、俄等境外勢力態度過軟:根據多項民調,德國選民普遍懷疑在蕭茲領導下的德國,能否抵禦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威脅,同時壓制美國總統川普的「狂妄外交政策」。反觀基民盟黨魁梅爾茨在選舉期間,多次藉由「不分陣營、一律痛罵」的手段,強烈批判美、俄等境外勢力干預德國政治,成功增加曝光的同時,也讓基民盟獲得更多選民青睞。

事實上,由社民黨主導的「紅綠燈政府」,其實本有時間挽救岌岌可危的民調,因為德國聯邦議院的選舉週期通常為 4 年,環言之若依慣例,德國應當是今年 9 月才會進行大選。然而,2024 年 11 月因蕭茲領導的內閣團隊,在財稅政策改革上出現嚴重分歧,導致蕭茲內閣在去年 12 月 16 日的信任投票中未能過半,必須在今年聲勢低迷中舉行重選,也間接促成了如今慘敗的選舉結果。

準德國總理梅爾茨:長期被梅克爾壓制,從政經歷跌宕起伏

梅爾茨早年以律師身份從政,30 多歲初出茅廬時就高票當選歐洲議會議員,被視為政壇明日之星。1994 年梅爾茨轉戰德國聯邦議會議員,2000 年很快成為基民盟的議會黨團主席,一度可謂與梅克爾「平起平坐」。

基民盟總部放上梅爾茨的宣傳照片。圖/Achim Wagner@Shutterstock

奈何「既生瑜,何生亮?」梅爾茨和梅克爾在基民盟時,就常在內部出現政見相左的情況。而作為「政治金童」的梅爾茨,在黨內的資歷和地位則自然無法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梅克爾相比,因而備受壓抑。

2009 年,梅爾茨於是以「修復黨內分歧」為由,宣布淡出政治舞台從商去。而德國在此時也開啟了基民盟在德國長期執政的「梅克爾時代」。但即使梅爾茨後來經商有成,甚至成為基民盟的金主之一,仍不放棄當年從政的初衷,隱忍至梅克爾主動下台的那一天。

2018 年,當梅克爾宣布不再競選基民黨黨魁時,梅爾茨馬上於第一時間宣示「重返政壇」,但或許受到梅克爾「殘餘勢力」的壓制,梅爾茨在 2018 年、2021 年接連競選基民盟黨魁均未果,昔日的政治金童似乎風光不再。直至 2021年「紅綠燈政府」上台,基民盟失去執政權淪為在野黨,苦盡甘來的梅爾茨才在第三次競選中獲勝。

梅克爾與梅爾茨的「瑜亮情節」,經常成為德國政壇茶餘飯後、媒體八卦的話題之一,例如有報導指出梅克爾對梅爾茨的「商人個性」,始終抱持質疑且抵制的態度,而梅爾茨則私下批判梅克爾過於「迂腐、理想主義」等等。

但撇去政壇八卦不談,兩人其實都屬主張漸進式、體制內改革,提倡自由市場經濟的溫和派政治人物,雙方最大的政治分歧,主要在於各自對「移民政策」及「極右翼政治」的態度:

以移民政策來說,梅克爾主政期間,強調「德國對歐盟的使命」,主張德國的文化優勢可以融合各方移民,為德國帶來經濟上的活力。2015 年歐洲發生難民危機,梅克爾亦允許大量難民進入德國,以此體現人道主義的立場。然而,梅爾茨逐漸察覺到德國社會上普遍存在,對移民和難民的不滿情緒,並傾向德國應該逐漸收緊移民政策,以加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而在面對「極右派」的態度方面,梅克爾主政期間對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一向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寧可在國會法案上與(極)左派政黨進行合作,也要遏制德國極右翼勢力的崛起。然而,梅爾茨擔任基民盟黨魁之後,卻在聯邦議會的移民管制法案上與 AfD 達成合作,此舉亦引發梅克爾的批評。

選後德國政局,恐仍有變數

最後,在本次德國聯邦議會大選後,德國政局將如何發展?目前看來,梅爾茨雖握有組閣優先權,並公開聲明自己不會與第二大黨 AfD 合作組成聯合政府。

但情況未必真會如預期中順利。一方面在(準)執政聯盟內部,以梅克爾為首的勢力仍對梅爾茨與 AfD 的關係充滿不信任,並擔憂他會在籌組聯合內閣的壓力下,從此打破德國主流政黨共同「隔離」極右翼政黨的默契。另一方面,左翼政黨也擔心魏德爾在川普的支持下,遲早會「出奇招」成為德國總理。

在歐洲右派勢力普遍獲得更大聲量與權力的當下,德國選後的政局仍值得我們持續關心。

【延伸閱讀】

●一個更右傾的歐洲議會,對亞洲的你我是福是禍?
●「恢復德國過往榮光!」背後你不知道的事──從德國極右派組織密謀策劃推翻政府說起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