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度對中國芬太尼出手 財政部制裁中國廣州騰越化工
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9月3日宣布,制裁中國境內的廣州騰越化工有限公司(Guangzhou Tengyue Chemical Co., Ltd.),以及該公司兩名代表 黃曉君 和 黃展鵬。美方指控該公司涉及向美國輸送合成鴉片類藥物與高風險化學品,並在國際毒品走私網絡中扮演關鍵角色。
中國廣州公司,涉合成鴉片與危險化學品
美國財政部指出,廣州騰越長期製造並販售合成鴉片藥物,其中包括芬太尼(fentanyl)前驅物及其他非法藥物。該公司同時銷售具有強效鎮痛作用的化學品,例如 xylazine(木拉西林,俗稱「殭屍藥」tranq) 與 medetomidine,這些藥劑經常被毒販混入合成鴉片,作為「切割劑」增加毒品數量。
根據美國毒品管制局(DEA)資料,這些物質對使用者健康危害甚鉅,不僅高度成癮,還可能導致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更嚴重的是,xylazine 對現行的解毒藥 納洛酮(Narcan) 無效,讓吸毒者過量死亡的風險更高。
美國反恐與金融情報次長 John K. Hurley 在聲明中強調:「來自中國的非法鴉片正在摧毀美國人的生命、家庭與社區。在總統的領導下,我們將用盡一切工具,包括制裁與司法起訴,來阻止這場流行病。」
美方起訴多名涉案人士,中美共犯都被告
OFAC 表示,此次制裁行動由 DEA 坦帕分局(代號「CHEMEX」)及聯邦調查局(FBI)辛辛那提辦事處合作完成。同日,FBI 亦宣布,針對廣州騰越、黃曉君、黃展鵬,以及其他約 22 名中國境內人士與公司,正式提出聯邦刑事起訴,罪名為 共謀販運毒品(依據美國法典第21編846條)。另有三名身處美國的共犯亦同案遭起訴。
調查顯示,這個跨國網絡自2024年1月起被鎖定,涉及大量芬太尼、甲基安非他命與古柯鹼的走私,且美國境內共謀者還會從中國訂購額外化學品與壓片機,用於延伸、加工毒品。
「合成鴉片新威脅」,癮性與致命性超越鴉片
美國DEA於2024年初的報告指出,一類被稱為 nitazenes(尼塔津類合成鴉片) 的化學品正在快速流通,其成癮性與致命性甚至超越傳統鴉片藥物。2024年9月,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亦警告,xylazine 的檢出率逐步上升,並已成為美國街頭毒品的危險成分。
即使如此,廣州騰越仍持續透過網站公開廣告販售 nitazenes 與 xylazine。美方調查指出,早在2023年8月,該公司就曾同意出售一公斤 protonitazene 給美國買家,並保證貨品可順利通關。2024年10月,美國佛羅里達中區法院曾公開起訴廣州騰越及黃曉君,但該公司並未停止營運,2025年初仍被發現繼續銷售 medetomidine 至美國。
涉案代表與加密貨幣交易
根據美方資料,黃展鵬為廣州騰越的執行董事,持股50%,並登記為法定代表人;黃曉君則是該公司先前的被告之一,並擔任比特幣帳戶持有人,用於協助毒品交易收款。
OFAC 依據美國總統行政命令14059號 指定,廣州騰越及黃曉君因涉及國際毒品擴散,或對其生產與流通構成重大風險而遭制裁;黃展鵬則因提供財務、物質或技術支持給廣州騰越而列入制裁名單。
隨著制裁生效,美國境內所有與廣州騰越及兩名代表相關的資產均被凍結,美國公民或企業不得與其進行任何交易。若該公司或個人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其他企業,也將自動被列為封鎖對象。
制裁效力與法律風險,美國毒品危機未解
財政部警告,任何違反制裁規定的行為,包括直接或間接替被制裁對象提供資金、商品或服務,均可能面臨民事或刑事處罰。非美國人士若協助規避或間接導致美國人違規,同樣可能遭到制裁。
OFAC 強調,這些措施旨在切斷跨國毒品網絡的資金流,並對製造、輸送合成鴉片的來源施加最大壓力。根據美國官方統計,18至45歲人群的首要死因是藥物過量,而自2021年以來,超過七成案例涉及合成鴉片,其中以芬太尼為主。美方長期指控,中國化工企業是芬太尼前驅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對美國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儘管中美雙方近年曾討論加強跨國執法合作,但隨著此案進一步擴大,顯示跨境毒品走私問題依然嚴峻。
Hurley 最後重申:「這場危機已奪走數十萬美國人的生命,我們將繼續透過金融制裁、司法起訴與國際合作,全力打擊這些毒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