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 長期便秘恐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

NOW健康

更新於 11月02日07:56 • 發布於 11月02日06:0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近年醫學界越來越重視腸道健康與大腦功能之間的密切關係。許多人以為便祕只是腸胃問題,但研究顯示,它其實會對「認知、情緒、免疫」等多重層面產生深遠影響。

腸道有「第二個大腦」之稱 長期便祕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恐增快

根據國際期刊《Neurology》最新研究指出,長期便祕者的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正常排便者快,甚至發現若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例如番瀉葉、比沙可啶等),失智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64%。這樣的結果讓醫學界重新檢視腸道健康對大腦的重要性。

中醫師徐瑋憶指出,腸道與大腦其實存在一條「雙向溝通的高速通道」,被稱為「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腸道內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被稱為「第二個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透過迷走神經、免疫反應與腸道菌相彼此聯繫。當腸道排便不順或糞便長期滯留時,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1.毒素積聚:腸道代謝物無法順利排出,毒素經血液循環進入體內,間接影響腦部功能。

2.腸道菌相失衡:壞菌增生導致腸壁輕微發炎,影響神經傳導及情緒調節。

3.神經系統失調:腸蠕動受阻常伴隨交感、副交感神經失衡,影響睡眠、記憶與情緒穩定。

徐瑋憶補充,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便祕患者除了腸胃不適,還會合併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低落」等身心症狀。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便祕? 參考羅馬IV診斷準則了解排便狀況

臨床上通常以「羅馬 IV 診斷準則」作為參考,若出現以下情形,便可視為便祕傾向:

▸每週排便少於3次。
▸排便時需費力或糞便乾硬。
▸排便後仍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有時需以手輔助排便。
▸以上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

便祕除了影響大腦之外,還會牽動整體健康,影響各種身體狀況:

▸皮膚暗沉或長痘:毒素滯留導致氣血不暢。
▸內分泌失衡: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調、經前症候群惡化。
▸情緒不穩:腸道菌相失衡影響血清素(serotonin)分泌,造成焦慮或憂鬱傾向。
▸免疫力下降: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排毒不順可能導致慢性發炎。

中醫將便祕歸類為4種類型 改善症狀需從臟腑功能著手調理

中醫將便祕歸類為「大便難」、「秘結」等範疇,認為其病機多與「肺、大腸、脾、胃」氣機失調有關。徐瑋憶說明,常見類型如下:

1.熱結型:臉紅口乾、糞便乾硬、舌紅苔黃。 適合麻子仁丸、潤腸通便湯等滋潤腸道。

2.氣滯型:腹脹、胸悶、易怒、排氣多。可選六磨湯或逍遙散以調氣行滯。

3.氣虛型:便意弱、排便無力、精神疲倦。可用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以補氣行腸。

4.陰虛型:大便乾燥、咽喉乾、潮熱盜汗。可選增液湯或地黃丸類方滋陰潤燥。

徐瑋憶提醒,針對不同體質應由中醫師辨證論治,切勿自行購買瀉藥服用,以免腸道神經受損或產生依賴性。

促進腸氣流暢、恢復排便節律 中醫推按壓4大要穴日常保健

中醫臨床上也常搭配穴位按摩,以促進腸氣流暢、恢復排便節律。推薦4大要穴如下:

▸天樞穴(肚臍旁開兩寸):促進腸蠕動、緩解腹脹。

▸足三里(膝下三寸):強健脾胃、改善氣虛便祕。

▸大腸俞(第二腰椎旁1.5寸):通腑排便、調整腸氣。

▸合谷穴(手背虎口處):調整全身氣機、安神解鬱。

每個穴位可每日按壓1至2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配合早晨喝一杯溫開水、規律作息與高纖飲食,對於改善腸道節律、提升精神活力都有顯著幫助。

腸道健康與大腦功能密不可分 腸道代謝順暢有助大腦活絡

徐瑋憶強調,腸道與大腦的關係比想像中更緊密。當腸道代謝順暢、氣機通達,大腦也能獲得更穩定的能量與訊息傳導。建議民眾若長期便祕合併情緒焦慮或記憶力下降,應盡早就醫,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並進行整體調理。

徐瑋憶也呼籲,腸道的健康,就是身心的基礎。從每天的排便開始,讓身體與大腦都維持在最清明、舒暢的狀態。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 軟骨重建可望恢復膝力
▸打呼沒病識感恐釀重症 醫揭複雜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