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類固醇別亂擦! 酒糟治療最常見「6大地雷」
酒糟性皮膚(玫瑰斑)最大特色之一是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因此更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出現泛紅、灼熱與膿皰。臨床常見四型:紅斑血管擴張型、丘疹膿皰型、鼻瘤型、眼睛型。王修含醫師表示,誘發因子與日常密切相關,包括悶熱或過冷環境、日曬、吃太熱或辛辣食物、劇烈運動、不論是喝酒還是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保養品,以及情緒起伏,都可能使臉部血管擴張而惡化。
台北醫者診所門診專家、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也是王修含皮膚診所院長王修含醫師,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蠕形蟎蟲共生狀態失衡是加劇酒糟症狀的原因之一,蠕形蟎蟲它是一種常駐在毛囊與皮脂腺的小型寄生蟲。幾乎每個人臉上都會有,但通常數量不多,不會造成問題。但當蠕形蟎蟲數量過多就會造成酒糟惡化。治療上,除雷射與消炎藥物,臨床亦常用口服或外用抑蟎藥(如 metronidazole 甲硝唑、ivermectin 伊維菌素)必要時搭配四環黴素、部分抗生素,有時也會使用心血管藥物,來控制血管不正常的擴張。
酒糟目前的研究解果是無法根治,但如果不去正視問題和避開誘因,會讓皮膚的敏感度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最重要的是避開誘發因素,王修含醫師也提醒,外用類固醇雖能迅速消炎退紅,但必須「見好就收」,因為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血管擴張,甚至引發類固醇戒斷性皮膚炎,讓症狀更加嚴重。更多詳細內容可收聽中廣「聽醫生的話」,每週一至週五中午12點,在中廣《愛健康》YouTube頻道直播,歡迎大家訂閱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