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影言》創:戰神華麗 腦洞跟不上現實
好萊塢電影成千上萬,有賣座、有神作,但也有些其實劇情不錯、構想不錯,卻沒有觀眾緣的作品,「創」這系列大概就屬這類型。最開始是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在那個連電腦是什麼都不清楚的年代,這是一部人們對電子世界想像的先鋒電影,而後直到2010年才有續作《創:光速戰記》,相隔近30年,竟開創出「元宇宙」的雛型。
其實不論電腦特效、角色演技或劇本構想,「創」系列都算是中上的佳作,但或許時間實在相隔太久,又或許是沒在正確的時間點上映,這樣的科技奇幻片並沒有激起什麼大水花。本以為這系列就此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沒想到《創:戰神》橫空出世。據說迪士尼原本不想投資,還是主角傑瑞德雷托拚命說服高層,才有這部續集。
看到老電影還有活命的機會當然開心,我卻認為不該繼續拍下去。一來是此類題材已經跟不上現代科技的腳步,也就是說「不夠科幻」,腦洞大開的科幻片太多了,「創」系列很難再給觀眾更多奇思妙想。二來是這一集故事明顯對未來的科技幻想失焦,雖然動作戲夠精采,但故事的重心不應只是飆車打架。如果這系列最後只是虛擬與真實世界的人們打成一團,其實就是另一部「駭客任務」罷了。
《創:戰神》描述2大遊戲公司在科技競賽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讓虛擬世界物品現實化的方法。英克爾公司雖然搶先獲得創辦人留下的程序碼,卻遭敵手在網路上設計的AI防護程式「戰神」綁架,在努力逃離虛擬世界後,沒想到虛擬世界中的殺手們也追到了現實生活中。
有一種說法是「科技以等比級數發展」,在大家還在玩玩線上遊戲就很開心的年代裡,《創:光速戰記》讓真實人類進入電子世界中,必須與電子世界中的程式競賽、打鬥,塑造「類元宇宙」的模型。這個想法讓當時在電影院的我異常興奮,加上科技感十足的雷射機車競速、電子世界中千變萬化的打鬥方式,讓人有種「未來果真如此」的錯覺。
如今AR、VR陸續登場,不要說「元宇宙」了,AI人工智慧更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議題,平均2~3年世界就要經歷一場大型科技變革,《創:戰神》的出現就讓人覺得尷尬。並非電影拍得不好,主角傑瑞德雷托的演技很棒,虛擬世界中的雷射光機車奔馳在現實中也很酷,但難道編劇對未來科技的想像僅是如此而已?
《創:戰神》讓程式透過粒子科技被創造來現實世界,並給予每次現身都只能存活29分鐘的設定。老實說,在3D列印已經不稀奇的現在,我不覺得這是什麼稀奇的想法,我好奇的是AI防護程式為什麼會產生自我意識?產生自我的AI程式又要怎麼對抗工程師?人類該如何與有想法的AI共存?
但電影沒有給答案,甚至連一點想像都沒有給,純粹就是來到現實世界活了29分鐘的AI人淋到了雨覺得很稀奇,接著不斷地你追我跑、打打殺殺。看起來畫面很酷,卻失去了引領幻想的開創性,而開創性應該是「創」系列的最大賣點。此外,前一部電影已經是15年前的事情,觀眾對劇本難有連結,就連當時掀起3D革命的《阿凡達》,續集都不太能勾起大家的興趣,《創:戰神》滑鐵盧我想是可以預見的。
再強調一次,並不是說電影拍得不好,從頭到尾《創:戰神》都是很精緻的片子,帥氣的男主角、酷炫的飛車追逐、特效拉滿的戰鬥場面、流暢的剪輯節奏感,放在任一部片子中都是中上等級。但如果只有這樣,而無法帶給觀眾更前衛、更奇葩、更驚訝的看點,這系列最好就此打住。我只能給《創:戰神》象徵「可有可無」的3顆柿子。
酸柿子點評:跟ChatGPT談戀愛我可以理解,但是跟AI防護程式談戀愛……?
影評等級:(0顆柿子~5顆柿子)
0顆柿子:影史奇觀;0.5顆柿子:不值一提;1顆柿子:絕對傻眼
1.5顆柿子:眉頭深鎖;2顆柿子:一陣尷尬;2.5顆柿子:尚未成熟
3顆柿子:可有可無;3.5顆柿子:瑕不掩瑜;4顆柿子:不看可惜
4.5顆柿子:強力推薦;5顆柿子:影壇經典
作者介紹:電影部落客「Mr.柿子」,從大學時代開始迷上電影,過著沒有電影活不下去的生活,曾經有一天趕過6場電影的瘋狂紀錄,誓言為每部看過的電影,寫一篇評述,至今已破千篇文章。
《本專欄固定每週五刊出》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