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足底筋膜炎腳踩地觸電感!吳文誠中醫師:針刀調整筋膜甩疼痛、4要訣預防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26日08:10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足底筋膜炎腳踩地觸電感!吳文誠中醫師:針刀調整筋膜甩疼痛、4要訣預防

你是否也有一早起床踏到地板那一刻,出現莫名觸電感,或是走路會覺得腳底筋被拉扯不適的經驗?這個不適感覺可能是足底筋膜正在發炎!中醫認為足底筋膜炎是一種以「筋膜過度使用」與「局部慢性炎症」為主的足部疼痛症;而中醫透過針灸、針刀及中藥同時治療足底筋膜炎,能達到調整筋膜、緩解疼痛的效果。

吳文誠中醫師表示,足底筋膜是連接腳跟與腳趾的一條厚韌結締組織,一旦受到過度拉扯、壓力或損傷導致的發炎,或退化性病變,都會形成足底筋膜炎。

而足底筋膜炎發生原因包括:運動過量及運動姿勢錯誤、足弓異常如扁平足或高弓足、體重過重、長期久站無適度休息等,種種因素導致腰、臀、腿肌肉過度緊繃,肌肉筋膜張力過大,導致一路遷延至足底及足弓周圍,產生筋膜發炎反應,足跟跟腱為小腿連接足跟的交界處,因此,大多足底筋膜炎發生在足跟周圍機率最高。

足底筋膜炎典型4大症狀

1.早上起床第一步踩地出現劇痛。

2.足跟內側疼痛。

3.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後,疼痛症狀加劇。

4.疼痛可能呈刀割般、灼熱或鈍痛。

針刀治療足底筋膜炎,克服傳統針灸不足

吳文誠中醫師表示,中醫將足底筋膜炎歸納為痹證,又包括寒痹、濕痹、熱痹、筋痹,病因為外感風寒濕邪導致邪氣阻絡、氣血不通;久站勞損導致筋脈疲勞;及肝腎虧虛導致筋骨失養。

然而,傳統中醫觀點只能解釋足底筋膜炎造成身體氣血分布狀態,以及病理產物造成身體的影響,對於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觀點概念不夠全面。吳文誠中醫師表示,治療足底筋膜炎除了要保留傳統中醫觀點外,還應加上結構治療及全身筋膜平衡概念。治療方式包括:傳統針灸外,對於部分筋膜沾黏,或是病程較久的肌肉過度緊繃,都需要透過針刀這個特殊針具,才能發揮更好療效而縮短治療時間。

中醫整體概念治療,逐漸成為醫療顯學

吳文誠中醫師表示,局部痛點經常只是身體爆發的警訊徵兆,找出病根源頭才能有效根治疾病,中醫治療一直都是整體治療的理念,多數人提到中醫的整體治療觀多聯想到治療內科疾病的臟腑氣血相連,發揮同樣治療理念於傷科及疼痛治療。

因此,吳文誠中醫師會將治療建立在結構連貫的概念中,將足底疼痛透過整體治療觀去診療一連串的身體影響區域。足底筋膜炎部分的人經由小腿張力過大引起,部分的人從大腿小腿都是疼痛區域,部分的人則從腰部往下延伸影響,甚至病程較久的人也可能從上半身的遠端筋膜拉扯,一路影響身體筋膜張力過大至足跟。

臨床上,不同診斷方式會有不同治療決策,此外,結構治療仍必須搭配臟腑氣血調整,才能完成內外的整體治療,治療足底筋膜炎透過針灸、針刀及中藥同時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療效。

日常4要訣預防足底筋膜炎

吳文誠中醫師分享,足底筋膜炎是一種以「筋膜過度使用」與「局部慢性炎症」為主的足部疼痛症,因此,造成局部氣血瘀阻及容易過度刺激。在日常保健建議以下4要訣:

1.避免發炎食物:

日常發炎的食物都需要避免,包括生冷食物、濕熱食物、過度辛辣刺激食物、過食肥膩極難消化食物等都需要減少。

2.放鬆肌肉:

保健方式可以適度透過筋膜槍或是筋膜放鬆滾輪輔助放鬆腰、臀、腿肌肉,剛開始可以先從放鬆小腿肌開始,慢慢延伸往大腿及腰臀,學會自主放鬆肌肉可以有效維持治療後的足底筋膜健康。

3.適度伸展:

建議患者要注意適度休息,以及進行足底筋膜與小腿後肌伸展。

4.選擇適合鞋子:

平日走路時要選擇合適的鞋子,要有足弓支持且有彈性避震效果,避免過軟過硬的材質;以及建議選擇良好支撐性的鞋墊,幫助減低足底負擔。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