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心律不整能運動嗎? 醫:心律不整患者運動遵循3原則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08日22:48 • 發布於 10月09日06:00 • 辰蘊如 報導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當心臟突然「碰碰跳」或跳得忽快忽慢時,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是不是不能再運動了?」事實上,大多數心律不整患者在醫師評估後,仍能安全地從事適度運動。根據研究,台灣80歲以上族群約有10%罹患心房顫動,而這些患者的中風風險約為一般人的5倍,死亡率也較一般人高出約2倍。因此,如何透過安全且適當的運動幫助穩定心律、降低中風與心血管併發症風險,已成為長者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

運動與心律不整呈現「U型曲線」 適度運動保護心臟

多項國際研究證實,運動能力愈好、心律失常風險愈低。2025年刊登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的一項研究追蹤逾1萬5千人長達10年,結果發現每增加1METS(每公斤體重從事1分鐘活動,消耗3.5毫升的氧氣)的運動能力,心房顫動風險可下降約11%。此外,《PLOS Medicine》研究指出,在已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規律運動者的中風風險可降低約10%,死亡率最多可下降39%。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運動與心律不整的關係呈現「U型曲線」:中等強度運動最有保護力,能改善血壓、血糖、體重與自律神經調節,減少心房纖維化與發作頻率;但若長期進行過度高強度耐力運動(例如每週劇烈訓練數小時以上),反而可能導致心房擴張與自律神經失衡,增加心律不整風險。

心律不整患者遵守安全運動3原則 評估、循序、監測

歐洲心臟病學會建議,心房顫動患者應維持中等強度、規律的身體活動,以降低疾病復發與心血管事件風險。某些研究指出,一般男性每週約進行1.5至4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效果最佳,6小時以內通常屬安全範圍。

黃奭毓主任建議患者開始運動前,先諮詢心臟專科醫師並進行完整心臟功能評估。運動時要注意暖身與緩和運動,讓心跳逐漸上升再緩慢下降;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或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並休息。

因此,建議可選擇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中等強度運動,長期規律進行不僅能減少心律不整相關併發症,亦可提升整體心血管健康。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同時掌握安全運動3原則:評估、循序、監測,讓心臟在安全範圍內動得剛剛好,才能守護心臟健康。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是美好旅程! 隱形矯正帶來3大效益綻放自信笑容
▸雷射越打皮膚越薄?醫破除「皮膚變薄迷思」 揭無針導入新趨勢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