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兩面刃參戰政治攻防 真假難辨成最大隱憂
當隨著 AI 技術成為政治攻防的新利器,朝野與社會各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有報導指出,境外勢力疑似透過 AI 操控輿論,企圖干預公共討論乃至選舉結果;另外,日前立法院質詢現場也有 AI 合成「示範偵訊音檔」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在在顯示 AI 在政治領域的應用正日益擴張。然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從AI生成內容可能被斷章取義、網軍濫用技術帶風向、製造假議題,到法規明顯落後於技術發展等問題,正引發關注與討論。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AI 技術加入政治攻防,你最擔心的是?」網路投票,截至06月20日中午12時有超過1.4萬名網友參與,23.95%的網友認為「不法人士或網軍濫用AI帶風向、製造假議題」,有23.14%的網友認為「AI深偽內容氾濫,真假難辨」,13.44%的網友認為「輿論被刻意操控,影響選舉結果」,10.35%的網友認為「民眾情緒容易被操控」,10.12%的網友認為「AI生成內容被斷章取義使用」,7.86%的網友認為「舊有規則跟不上科技,法律真空」,4.96%的網友認為「一般人無法反駁AI內容,造成不對等對話」,3.17%的網友認為「沒有,我不擔心」,另外有2.01%的網友表示「「AI強化監督力道,政治人物壓力可能加劇」。
當AI遇上政治,有網友認為,「使用合成內容示範時,若有明顯標示或確實告知為合成示範用,不要以假亂真,那就沒有問題。」也有網友針對日前立法院質詢一案表示:「人家拿示範音檔,要部長表態 這樣的檢察官審問方式可以嗎?結果部長不但沒表態反倒反質詢起 示範音檔? 腦子裝什麼?」、「現狀就是一堆不懂真正AI的人 人家擅用科技質詢還要被落後的傢伙扯後腿,呵呵。」
而對於最多人擔憂的「AI 深偽內容氾濫」,也有網友持不同看法:「沒差吧,現在假資訊還少嗎?」顯示部分民眾對於假訊息已習以為常。
也有網友呼籲,面對 AI 的發展,用於政治應更謹慎:「這不只是某位立委的問題,而是他揭開了這個重要的討論。如今的民主體制非常脆弱,政府與政治人物都不該利用科技工具操控民意。AI 和網路都應受到嚴格監管,但不是走向俄羅斯、中國、北韓那種極端控制。」也有人提醒:「政治人物更不應使用 AI 生成內容來誤導公眾。」、「朝野應該儘早建立共識,正視 AI 對國政與民主的影響。」
LINE TODAY「 AI 技術加入政治攻防,你最擔心的是?」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顯示全部
留言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