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有什麼不同?長輩年紀大了,該規畫哪一種?

商周財富網

發布於 08月04日01:00 •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吳律師,我最近看到您的影片,裡面提到『意定監護』跟『安養信託』…」

林小姐一坐下,語氣就帶著些許焦慮:

「我媽媽才剛退休,狀況還好,但我開始思考,如果哪天她身體狀況不好了…我該做什麼準備?」

其實台灣多數人,沒有這麼未雨綢繆地想要安排規畫,因此我多問了一句:「除了你媽媽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還有什麼原因,讓你想要預先準備呢?」

「因為我的哥哥,去年就已經為了爸爸遺產繼承的事情,和我及媽媽大吵了一架,還是在爸爸醫院的病房裡!

我和媽媽都擔心,如果未來媽媽身體不好,那是不是要如何用媽媽自己的錢,還要聽哥哥的意見?畢竟他是兒子。他總是說,我是兒子,家裡的事當然都聽我的!

可是媽媽現在很害怕,如果是管理她的財產,或是決定長照醫療照顧的話,哥哥到底是會為媽媽著想?還是只會為自己的『錢途』著想,而不給媽媽需要的照顧…所以媽媽請我來請教律師,該怎麼辦?」

「我了解你的顧慮了」我點點頭,一邊回應她,表示我的理解。

同時,我也跟她分享,我其他的客戶,曾遇過的困擾,來解釋說明:「意定監護」和「安養信託」,有什麼不一樣?

意定監護是什麼?

案例1:記憶模糊的1天

媽媽最近常有迷路的情況,時間也有錯亂。實際上,王小姐是因為媽媽忘了王爸爸已經過世,而老是在問王小姐:「你爸爸怎麼這麼晚還沒回家?」而讓王小姐下定決心帶媽媽看醫生的。

王小姐帶媽媽走進診間,醫師說:「她有失智傾向,雖然基本生活還能自理。但或許不適合,繼續自己一個人生活。」

王小姐很著急:「我要幫媽媽安排她的生活照顧、住哪裡,可是…我什麼資格都沒有!而且,我也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顧!」

媽媽說:「你可以去銀行領我的錢出來用。錢不夠的話,你可以賣掉我名下的股票或把定存解約,這樣就有錢可以用了!」

王小姐又擔心:「如果我管媽媽的錢,是不是之後哥哥會找我的麻煩?之前媽媽透露出想賣房子換現金的意願,哥哥已經回來大吵一架了!我是不是要取得媽媽的授權?還是該怎麼做?」

這時候,如果事前沒有安排「意定監護」,王小姐進行法院監護宣告程序,聲請擔任媽媽的監護人(或輔助人)時,法官會通知哥哥來法院開庭,對於監護人的人選「表示意見」!如果王小姐兄妹倆對於監護人的人選沒有共識,很遺憾的,這個法院程序,會是一段互揭瘡疤的過程,絕不會令人感到愉快!

但如果媽媽在意識清楚時,就立下了「意定監護契約」,指名林小姐為未來的監護人:

當媽媽因為失能或失智等身心障礙情況,需要人協助幫忙管理財產、生活照顧與醫療照顧時,林小姐雖然還是要走法院的監護宣告程序,幫媽媽聲請由自己擔任監護人,但因為媽媽的意願,已經很清楚表達希望林小姐擔任監護人,法院就會調出這個「意定監護契約書」,選林小姐當監護人。

可以避免掉那一連串,親屬之間互揭瘡疤,並且法官最後選出來的監護人,還可能被蒙蔽選錯人的情況。

而林小姐也可以合法代理媽媽,處理財產管理、生活及醫療照顧等決定。

並且,也能選任不同的人(甚至不是親屬,而是朋友或律師…)擔任監護人,但大家的權限不一樣!這些在「意定監護契約」內,是可以先約定好的。

例如:A監護人管理財產、B監護人決定生活照顧是居家照顧,還是配合機構照顧?也可以約定監護人的報酬!讓照顧我們的人,獲得相對應的補償。

所以,「意定監護」,就是自己決定,當我有失智失能…等身心障礙情況時,「誰」來幫我管「財產、生活長照照顧、醫療決定」!

安養信託是什麼?

案例2:每個月照顧費用的煩惱

邱小姐一邊探視媽媽和媽媽聊聊天,一邊查閱哥哥之前傳的Line訊息,邱小姐邊看邊想著:「怎麼這個月又多了2萬的開銷?我哥哥是不是拿著媽媽的提款卡亂花錢?」「跟他要單據,又會被他質疑不信任他!又來跟我吵架!」

在邱爸爸過世之後,邱小姐兄妹倆就討論,爸爸留下來的財產不多,媽媽年紀也大了,就留給媽媽做養老金吧。只是,媽媽也有一些失智症的症狀,錢如果留在媽媽的帳戶裡,會不會被詐騙集團騙?還是錢不知道花到哪裡去?

邱小姐想到,這幾年政府推動的安養信託,想和哥哥討論,幫媽媽設立安養信託,由銀行幫忙管錢,錢就不會被騙走了!

但哥哥一句話:「媽媽跟我住,提款卡我幫媽媽保管,我會幫媽媽管錢,就不會浪費管理費給銀行賺了!」堵住了邱小姐的嘴,也堵住了這條路!

「果然,我當初擔心的事,果然還是發生了!」邱小姐內心想著,但看著媽媽,這一句「媽,你兒子是不是在亂花你的錢?」怕媽媽擔心,又問不出口。

這時,如果沒有安排信託,媽媽的錢可能被提領,而去向不明。

但如果媽媽早就設立好「安養信託」:

媽媽的錢,會由信託「受託人」(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親屬)依照「信託契約」的約定,每月(或每季、半年等)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撥付生活照顧費到媽媽的其他帳戶,「受益人」仍是媽媽,即便有監護宣告的監護人(或是像案例中的哥哥管理媽媽的帳戶),但監護人也只有一定額度的錢,可以管理使用,不會有大量財產去向不明的情況。

受託人也必須「定期提供管理財產的報告」給委託人(媽媽)及信託監察人(案例中,邱小姐就是合適的人選)。

如果媽媽需要額外的手術費、醫療費、輔具費…等支出,也必須符合信託契約的約定(「特殊給付條款」的條件,也能客製化設計),在符合「信託契約」約定的項目,並且搭配提出相關「單據」之後,受託人才可以出這筆帳,任何人都不能亂動放在信託裡面的這筆財產(財產可以是現金、股份、保險金、不動產…),也可以搭配「信託監察人」來監督錢的管理運用。

這樣就不會有去向不明的款項,家人間,也能避免為錢而吵架,甚至對簿公堂!

所以,「安養信託」,就是自己決定,「我的錢,如何用在我自己身上」,相關的「給付項目」還有「給付品質條件」(例如:看護要符合什麼品質?機構要符合什麼條件?輔具的品質?),才能出帳!除了幫自己「守住老本」,也能「守住生活品質」!

甚至,信託也能搭配,給付費用給銀髮住宅、養生村、長照機構、意定監護人、給付保險費及投資理財…等需求的個案規畫!

「吳律師,您這樣講,我懂了!」林小姐說。

「意定監護」:是指定「誰」來幫我做財產管理、生活照顧、部分醫療決定。
「安養信託」:是規畫我的「錢」,怎麼被用來,照顧我自己。

我笑著點頭:「完全正確。」

「所以,意定監護和安養信託,兩個制度,我媽媽都需要,也能同時請您規畫,對嗎?」林小姐說。

「是的,您的理解,完全正確!」我欣慰地回答。

林小姐望向會議室的窗外,說著:「雖然,媽媽現在什麼都還能做,但我想的不是今天,而是那個可能來臨的明天。我不希望爸爸的憾事,我們再經歷一次…」

我回她一句:「懂得提早安排的家庭,是最幸福的,你媽媽會明白你的用心的!」

吳律師小叮嚀
意定監護=照顧「人」的決定
安養信託=安排「錢」的使用

兩者相輔相成,最理想是一起規畫,讓未來即使我們因為身體狀況,而在財產管理、生活照顧、醫療決定、長照安排需要幫助時,也能過得有尊嚴。

本文獲「明恩法律事務所-天使律師說故事」授權轉載,原文: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有什麼不同?

小檔案_吳挺絹

現任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係台灣少數擁有理財規劃顧問資格(AFP)的律師。
亦具臺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新北市政府青年律師服務團律師、中央氣象局國賠事件處理小組委員、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紀律道德委員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新北分會扶助律師…等身份,並為財經法學碩士(專長信託)。

學歷:
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士
國立臺北大學財經法學碩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郭台銘媽媽初永真辭世享嵩壽100歲 當年標會10萬助兒成就鴻海帝國

鏡新聞
02

郭台銘母親辭世/鴻海原始金主初永真 曾助國民黨度過難關

鏡週刊
03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普發一萬來了!「1縣市」加碼抽獎 最高獨得百萬

EBC 東森新聞
05

日產195億甩手橫濱全球總部 買家背後金主曝光:來自台灣

太報
06

00878、006208、00980A...11月ETF配息出爐!半導體ETF 00891最令人驚豔

商周財富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