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駐日代表李逸洋首度出席原爆紀念 日中台微妙外交再受考驗
我國駐日代表李逸洋今年首度出席日本廣島和長崎的美國原子彈轟炸紀念活動,象徵台日關係正持續深化,但此舉引發外界關注北京反應。李逸洋在長崎儀式上被安排與國際NGO代表同坐,為北京施壓所致。雖遭干預,台灣仍表示希望每年都有代表出席。
有分析認為,這是台灣在不觸及紅線的情況下,測試提升國際能見度的作法,也凸顯在中日關係改善之際,台日互動的敏感性和戰略計算。
南華早報報導,在今年日本舉行的美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紀念活動上,出現1個與往年不同的重要場景。在兩地的會場中,都坐著台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處長李逸洋,該處是台灣在日本的實質大使館。
在9日的長崎活動中,李怡洋被安排與國際非政府組織(NGO)代表坐在一起,李逸洋將此「不恰當的座位安排」歸因於北京的壓力。雖然如此,台灣官員過去從未出席過這些活動,而在6日的廣島紀念儀式後,李逸洋表示,台灣希望每年都能參與。
李逸洋的亮相是台灣加強與東京非正式關係、提升國際能見度的努力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對此不會抱持正面態度,但中方與日方都會謹慎行事,以免破壞雙方正在改善的關係。
李逸洋在廣島和長崎活動的出席,發生在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罕見出訪日本的兩周之後。林佳龍訪日時會晤了多位親台的日本國會議員,包括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首相熱門人選高市早苗,還有前防衛大臣木原稔。他的訪日行程立即引來北京的強烈譴責。
在官方立場上,東京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與北京保持正式外交關係,與台北則沒有。然而,東京與台灣之間的非官方聯繫非常緊密。華府智庫中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逸倫表示,台灣正「試水溫」,希望在不正式觸碰紅線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國際曝光度。他補充說,台灣可能也急於加強與美國在亞洲最親密盟友的關係,以維持「獲得美方堅定支持」的形象。
7月底,有報導稱華府拒絕台灣總統賴清德8月前往南美途中,在美國過境的計畫。台灣總統府隨後表示,賴清德沒有立即出訪的安排。
在廣島活動上,李逸洋與美國駐日大使格拉斯(George Glass)握手致意。李逸洋之後表示,他在與格拉斯的交流中,對美國在外交及軍事上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支持,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
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政治學教授、亞洲政治專家哈奇(Walter Hatch)認為,兩人握手的畫面「必定讓北京感到不安」。他補充說,北京有充分理由擔心日本可能動搖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表示,北京很可能認為台北參與紀念活動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在當前環境下,台灣急於大幅加強與日本的關係的動力,遠遠大於日本對台灣的興趣。
王廣濤指出,日本首相石破茂於去年9月上任,似乎採取務實的外交政策態度。石破不是意識形態驅動的領導人,也不是親台政治人物,他的決策最終基於日本的國家利益,在地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他認為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對日本有利。石破曾試圖與親台活動保持距離。
然而,兩國之間依然因歷史問題、民族主義上升還有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爭議而深陷矛盾。日本也對中國軍事活動的快速升級保持高度警惕。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連德貴指出,對北京而言,李逸洋出席廣島與長崎的活動,是台北與東京「勾連」的延續,這是日中關係中,經常出現的摩擦點。在北京容忍的範圍內,日本常利用這些非政府性質的活動來試探界限,並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連德貴也補充說,北京不太可能對此作出強烈反應。今年的日中關係保持穩定,北京優先考慮改善關係及經濟合作。在這個問題上升級與日本的緊張關係,對中國的國家利益而言似乎適得其反。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