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三閱兵陸版海馬斯威脅大 專家示警:國軍須具破壞衛星導航能力
中國今天舉行「勝利日」大閱兵,包括紅旗-29、東風-61、類似俄羅斯波寒冬的AJX002的水下無人載具等新式裝備首度亮相,學者指醒,國軍需注意共軍已趨於成熟的無人艇、水下無人載具、體系化地面無人載具與反無人機戰力。
中國這次閱兵除了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之後,也有首次亮相的軍事航天部隊方隊、網絡空間部隊方隊、信息支援部隊方隊。
其中,最受關注的則是東風-61洲際彈道導彈,和首次亮相的鷹擊-15、17、19、20,紅旗-29則被稱為「衛星殺手」,AJX002則應已具備戰略打擊能力。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除了無人載具發展外,國軍更要注意共軍「資訊作戰群」所展示的野戰網路資電作戰能力。
因為在共軍的武力犯台作戰中,不僅會全過程實施「聯合信息作戰」,更在整個作戰中具主導地位;但目前國軍三軍作戰部隊在網路資電作戰戰力上,仍存在許多問題,卻很難透過對美軍購的方式來改善。
揭仲:展示核三位一體能力,共軍內部鬥爭不穩兩大訊號
在展出裝備部分,揭仲認為,共軍刻意凸顯「反介入作戰」、「防空/反彈道飛彈」、「反無人機」、「無人作戰載具」與「戰略打擊」等戰力在體系上的完整性。
例如在「反介入作戰」部分,揭仲分析稱,不僅有涵蓋掠海的超音速反艦飛彈、衝壓與乘波體兩種高超音速反艦飛彈,也有YJ-20(鷹擊-20)反艦彈道飛彈與「戰略打擊群」中的YJ-21空射反艦彈道飛彈,這些武器系統對美軍在西太平洋與南海的艦隊,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威脅。
揭仲說,在「戰略打擊」部分,包括各式陸基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與高超音速飛彈、JL-3(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尤其是轟六N轟炸機掛載的JL-1空射彈道飛彈,這應該是共軍有意展示,同時擁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艦和戰略轟炸機等三種核子武器,「核三位一體」打擊力量成形的能力,維持戰略嚇阻能力。
揭仲也表示,雖然共軍展示了不少新武器,也強調這些都是已經服役的,但實際的狀況仍有待觀察與確認,畢竟有些武器可能還在少量撥交部隊,「邊用邊測」的階段,未必已完全定型或已達可量產階段。
除了硬體裝備,揭仲也注意到共軍內部鬥爭與不穩局勢兩大訊號,首度參加閱兵的「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與「聯勤保障部隊」的四個兵種方隊,似為清掃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導的「戰略支援部隊」,未達預期成效被撤銷所引發的疑慮。
其次,在戰略打擊展示部分,揭仲稱,也有為掃除外界對火箭軍醜聞(貪腐案)不斷所帶來的陰霾,同時也不想因為火箭軍的風波,讓習近平的軍事改革失色。
盧德允提醒遠火旅壓制力,周宇平:BRE10將列攻台規畫須反制
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則表示,共軍新一代主戰車和步兵戰鬥車,大量融入為了反抗飛人機空中襲擊,而裝置了多種偵測感知、硬殺反擊、軟殺干擾的措施,全車重量減低以提高機動靈活性能,主戰車火砲口徑不追求更大反正縮小。
「反無人機的部分也十分多樣,在各種大小車輛載具上盡可能地整合了光電的、無線電的偵測感知裝備。」盧德允指出,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實際運用了雷射作為直接攻擊無人機的火力。
「HSU100可能是第一二島鍵內抵消美國核動力潛艦優勢的不對稱戰力,也可能扮演遠域無人作戰的指揮母艦。」盧德允也表示,共軍的各式無人機,更被視作中共已經邁入無人「忠誠僚機」與有人戰機一起協同作戰的領域。
至於對台海防衛十分關鍵的「遠火」戰力,盧德允稱,警惕的是其191系列箱型遠火系統,首次公開露臉了傳聞已久的750公厘戰術飛彈,可以全域覆蓋台灣,讓任何反飛彈和防空系統組合,都會遭到數量壓制。
此一飛彈系統又被稱為「陸版海馬斯火箭」。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即分析稱,國軍的愛國者或是天弓飛彈一枚造價落在約在150萬到400萬美金,而共軍這款BRE10一枚只要50萬,射程可能達500公里,未來可能列入攻台規劃,我方同時要具備破壞共軍衛星導航能力,以干擾其精確導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