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男性關懷專線」服務升級,從婚姻、家暴延伸至職場、人際與霸凌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09月04日02:32

男性面對心理困擾的求助比例長期低於女性,卻在自殺死亡率上高出約 1.8 倍,成為社會重大隱憂。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指出,從今年8月底起,「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的服務範圍擴大,不再僅限婚姻與家暴,而是涵蓋職場、人際、感情及霸凌等,提供電話諮詢與後續資源銜接功能。

男性困境,求助太少,死亡率卻遠高於女性

根據民調,42% 的男性將經濟壓力列為最大困擾,尤其在現代社會雙重責任壓迫下,男性往往缺乏情緒出口。在育兒角色上,也有調查顯示,43.3% 的爸爸出現中度以上憂鬱症狀,其中高達14.4%屬重度或極重度,經濟與照顧負擔成壓力主因。

青壯年男性:三明治壓力下的心理耗損

65歲以下青壯年精神醫療需求逐年升高,但男性就醫率卻呈下降趨勢,顯示「男兒有淚不輕談」的困境仍在。尤其 31–45 歲男性常處於「三明治族」狀態,肩負子女與高齡父母照顧,心理耗損規模龐大,亟需社會關注。

男性憂鬱症

社會支持不足與孤立感加劇憂鬱風險

孤獨感明顯提升自殺傾向:台灣研究顯示,孤獨者產生自殺想法、企圖與未來自殺意圖的機率分別高達4.9、5.1與 9.2倍。對於節節上升的男性憂鬱與自殺率,社會支持介入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新手爸爸也會產後憂鬱?爸爸也會產生催產素?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初為父小細節

專線擴大與技術輔助:建構男性心理支持網絡

衛福部除擴充專線議題,也整合「1925安心專線」,讓男性在遇到任何情緒壓力時有管道可求助,必要時提供心理專業與法律協助。行政院的「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投入超過50億元,並規劃導入AI與大數據建立心理健康風險模型,以早期介入提升國民心理韌性。

男性憂鬱症

心理師觀點:破除男性求助困境需多層面行動

男性心理問題有着深層社會結構與文化慣性問題:從「堅強男子」刻板印象,到家中扮演養家支柱角色,使男性羞於表達困境、不願尋求幫助。輔以現實經濟與照顧負擔,心理風險一路累積卻無處宣洩。

擴大專線是重要進步,但更需強化社區支持、打破扛壓父職神話,並提升職場與公共空間中男性心理支持可得性。結合AI預測與社群介入,方能有效降低憂鬱與自殺風險,真正扭轉男性心理健康困局。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其實你的憂鬱不是憂鬱症,9種類似憂鬱症的病症,你一定要知道,別錯過治療先機

如何陪伴憂鬱症親友?從這3步驟做起!這6句話容易使人心情更低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日本1電器過不了海關!出境全遭丟棄原因曝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人遊峇里島遭困!暴雨成「明天過後」 婚禮恐泡湯

TVBS
03

健康堪憂…連體嬰弟弟忠義「嚴重腹脹照曝光」 PO文喊:不會放棄

中天電視台
04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5

狂犬病漸北移! 專家警告威脅比想像還近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