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林芳郁罹失智5年,兒林之晨談父:是最接近完人的人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6月30日07:23 • 發布於 06月23日06:30 • 遠見編輯部,邱莉燕

2025/6/23更新: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林芳郁,五年前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其妻子林靜芸近日出書記錄照護心路,兒子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23日在臉書寫到,他的家人為父親籌備已久的「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在22日成立,同場還有「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之稱的母親林靜芸舉辦「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發表會,「昨天對我們家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

2025/6/23編按:林之晨提到,父親罹患失智 5、6 年,初期快速惡化,是媽媽組織我們成為照護團隊,持續用心照顧爸爸,近一年來病情開始穩定,這半年還看到改善,母親決定出書分享心路歷程,為其他長照家庭帶來陽光。另一方面,台灣醫療體系正經歷艱困時期,尤其是所謂五大皆空的內、外、婦、兒、急診科,幾乎收不到住院醫師。沒有今日的住院醫師,就沒有未來的主治醫師。

林之晨說,因爸媽都是出身台大外科,所以決定傾家族之力,在台大外科以父親之名成立基金會,資助年輕醫師出國開會、進修等費用,希望為爸媽養成更多優秀的後輩「昨天活動的最大領悟,是原來我與父親只是在不一樣的領域,但努力做對的事,努力為台灣奉獻,努力幫助下一代的心,其實是跟他一模一樣的」。

林靜芸先前表示:林芳郁當了16年決策領導人,5年前突然病了。她在書中分享照護心路歷程,以「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為題,記錄下這段陪伴失智丈夫的心情點滴,兒子林之晨也以兒子身分撰寫序文:「爸比,我也愛你,非常想你」,並形容父親是他「見過最接近完人的人」。林之晨還回憶父親生活中的點滴,提到父親即使破洞的內衣穿了十多年也不願更換,這樣的克己態度讓他深受感動。他表示:「這就是我爸,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個考慮的人。」

2012年,林芳郁與林之晨也曾應《遠見》之邀,針對當時世代價值觀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來了一場「窮世代與富世代的對話」,以下是當時報導。

當醫生的父親∕林芳郁

給人印象一向謙虛溫和的林芳郁,是榮民總醫院院長,今年62歲。醫界譽為「聖人君子」,是台灣知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擔任過衛生署長。但他更知名的是,在台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勇拒「紅包文化」;擔任台大急診室主任期間,當眾嗆聲前院長李源德要求主治醫師晚上要值班的新規定。

儘管兒子林之晨走的路不同,但林芳郁卻也從未干涉,「他要嘗試什麼,就讓他去試。」經過努力理解,林芳郁終於懂了兒子的抱負,「了解他在另類什麼。」也肯定了兒子就像是導師,可以幫助別的年輕人創業。

不當醫生的兒子∕林之晨

34歲的林之晨出生於醫生世家,但他壓根沒想過繼承衣缽,卻就讀經濟系與MBA,投身了創投業。

擁有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MBA的高學歷,林之晨原來可在金融圈謀得很好的出路,卻選擇網路創業,總是一身T恤球鞋,與「阿宅們」為伍,樂此不疲。從學校畢業後,他就投資過不少公司,以中文網路與行動應用類App為主,並且是從種子時期就開始支持,一路陪著被投資的團隊找到受人們歡迎的產品、商業模式,直到有營收和獲利。

成長環境的差異

白色恐怖vs.教育體系掙扎

林芳郁:我小時候講話本來和之晨一樣很快,但是一位中學老師告誡我們:「沉默是金。」因為生長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亂講話可能第二天人就不見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講話就很小心,講得慢是謹慎。

我的父母非常忙碌,父親是小鎮醫師,給我們很多的自由,不太管我們日常生活怎麼安排,唯一的條件是出門一定要告知。上大學後,父母也常對我說,有困難隨時可以回家,會協助解決,你能感受到有家庭當後盾。

林之晨: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到七歲,到台北和父母住時,他們剛升主治醫師,童年都是被丟在台大醫院的中庭(笑)。成長過程中始終充足的,是自己的時間。比較缺乏的是陪伴,小時候放學回家,大人還沒回來,很餓,開冰箱裡面永遠只有水和巧克力,巧克力都是病人送的。像我現在都不喜歡別人送我巧克力,已經吃到膩了。

我的父母都是叛逆的醫生,老爸曾當著很多醫生的面跟台大院長辯論。我母親也很叛逆,一生都在證明自己比男性主治醫師強,連打高爾夫也一定要贏過男性朋友。所以我也很叛逆,但台灣的教育體制不容許叛逆,所以從小就在體系裡掙扎,偏偏讀的又是私立延平中學這種講求紀律的學校。

舉例來說,國中時我很愛打電動,校規規定不得出入不良場所。有一次我去雜貨店裡玩電動,被教官抓到,罰寫悔過書,我就寫雜貨店不是不良場所,憑什麼說我違反校規?教官氣壞了,我父母都被叫到學校,老爸覺得我對,媽媽就要我向學校道歉,但我不,我是對的,我為什麼要向體系低頭?

如何選擇工作?

求生活無虞vs.性格決定選擇

林芳郁:我出生於1950年,算是動盪年代,隨時會打仗。我的選擇比較簡單,追求的是生活無虞,所以我決定當醫生。如果有其他選擇,也許會當漫畫家。

林之晨:我做創投是父親害的(笑)。小學三年級時,老爸買了一台電腦給我,看到電腦會唱〈兩隻老虎〉我就迷上了,讓我從小就喜歡寫程式。

國中時又買了一台電腦放在房間,寫程式、改裝電腦。高中時網路出現了,整個世界突然開闊起來,老爸的年代是資訊匱乏,我是資訊充足,我發現自己可以很了解世界。後來創業也跟資訊相關,回想起來,不是有意識的選擇。就像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人生中的某一個點,不知道會帶你到哪裡。」

性格決定命運,你對某個東西有興趣,就會很投入,沒興趣的話,再有商機也做得不開心。

林芳郁:他跟我比較像的一點,是導師角色,我培養下一代醫生成長,他也是以幫助別人創業為樂。人生有很多事無法預先知道,我想做醫生、到學校當教授,現在卻不是按照我原先的規畫。回頭去看,也覺得很有收穫,很快樂,人生很豐富。

之晨創業時,幾乎沒有跟我拿錢。除了他大學時代和同學一起成立碩網時,給過他幾十萬元,其他就沒有了。他媽媽有投資之初創投,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錢,之前他在美國生活時很節省,股票有獲利。

如何面對工作挫折?

從挫折裡學習vs.失敗不是恥辱

林芳郁:身為外科醫生,最後沒把病人救過來的話,我的心情會相當難過。其實一個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每遇到一個挫折,你要想的是從中可以學到事情,挫折沒關係,要改進的是我的態度不好,還是知識不夠?下一次再遇到,便知道如何應對。

林之晨:我們的教育都把失敗當成恥辱,一直灌輸挫折等於丟臉的觀念,任何一個小失敗都不斷懲罰,記過、退學、責罵,而沒有鼓勵人們從失敗中學習。我是這樣想的,人生是由挫折來定義的。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我們通常沒有太多動力學習,你真正想學習的是當你碰到挫折的時候,你不想再次碰到挫折。

真正完整的人,是各種挫折堆積出來的,挫折會把你變得更完整,應該把失敗去罪化,因為人本來就不完美,世界有80%是你無法控制的,任何人都會受挫。

什麼是錢?什麼是財富?

賺對的錢vs.財富是過想要的生活

林芳郁:在我年輕時,台大醫院看病是要收紅包的,我非常討厭。因為這個陋習,我那時本來想改去榮總上班,榮總沒有紅包文化。結果岳父和父母都反對,最後還是進了台大。

進了台大,我堅決不收紅包,其實這樣做有一個風險,你會跟收紅包的人變成不同派系。聽到別人說因為我家有錢所以不收紅包,我就緘默不語。醫學院的教授特別欣賞有人不收紅包,當愈來愈多人做同樣的事,量變造成質變,紅包文化漸被杜絕。覺得對的事就要堅持。

林之晨:台灣社會一直給大家洗腦,告訴大家要想辦法往上爬,不停地賺錢。剛出社會時我很迷惘,很不適應這種功利。我從小愛交朋友,對朋友很有義氣,但出了社會發現不是這樣,身邊的同事似乎沒有一個是朋友,100多個員工每一個想的都是賺錢,甚至公司還沒開始獲利就鬥來鬥去,一度讓我覺得很寂寞,社會很冰冷,就離開了台灣。

2002~2004年,我到了上海,發現大陸人也很冷漠,在上海的台灣人卻很團結。2004年再去美國,對我影響很大。我們一貫訓練是認為台灣比較落後,美國比較先進;但在紐約,我看到最優秀的人,發現台灣人的知識水平和做事的方式,不輸外國人,也會發現錢不是很重要。

很多人把財富和錢搞混,英文的財富是wealth,錢是money,分得很清楚。所謂的財富,是人生想要的生活,錢是中間值,是過程,不是終點。但是台灣把錢當成財富的標準。在美國的六年,我找到了自己的靈魂。

成功有祕訣嗎?

專業得下功夫vs.別馬上相信長輩

林芳郁:我們那一代算是勤快,願意做很多,充滿「柑仔店精神」,就像一位柑仔店的老闆,每天5點多起床,有沒有客人沒關係,開心地顧店。我們也比較節儉,我父親送的內衣,前胸有個大大的「旭光牌」圖案,我一直穿著,破了就補,穿了20年才丟。

林之晨:這是真的,常看他在家裡穿破內衣、褲走來走去。

林芳郁:因為我們得在匱乏的年代存活,我很羨慕這一代有那麼多的資源。不過,資訊過剩,讓這一代需要多一個腦袋來處理。現在很多醫師只想工作8小時就下班,但也許專業上會因此發生問題。因為醫生這一行,一定要下功夫。

專家統計過,「天才的密碼」就是至少得花1萬個小時投入某一項專業,才能成為master。像曾雅妮(職業高爾夫球選手),就是花了1萬個小時努力練習。這一代能獲得的資訊很多、電腦很快,可是腦袋記東西、背東西,也是跟上一代的人一樣。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1萬個小時。

現在也是個無法容納不同意見的年代,這是網路的錯。像臉書上,幾個人結成一個群體,你一定要講跟大家一樣的意見,不然你就會被踢出去,你就該死。所以很多人不敢發表真正的意見,這是心理學家所謂的「集體霸凌」,這是不對的。

林之晨:我爸講的都對,但如果說我代表年輕人這一代,聽了他的話可能會沒感覺,因為年輕人沒有人生的歷練,對於智慧的結晶就會無感。

如果要給時下年輕人一些建議,我會說:不要馬上相信上一輩人跟你講的道路都是對的,你一定要先質疑,因為他們活在上一個世代。

卡通《航海王》裡不是說,如果要發現偉大航道,就不要走前人走過的方向。找出新路的方法很困難,但走新的路才會走出新的氣象,張忠謀、郭台銘、曹興誠,都是勇敢走那個年代不一樣的路。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台積電洩密案》好大膽!工程師約在竹科星巴克翻拍資料被活捉

自由電子報
02

18年前淡水河1具「無名屍」竟是留美學霸 胞妹淚謝…獲土地公「立杯」

太報
03

員警半夜在分隔島拔香菇惹議 高市府說話了

NOWNEWS今日新聞
04

快訊/基隆火警!屋主跑回去滅火受困身亡

NOWNEWS今日新聞
05

大貨車卡平交道!司機爬車頂觸電送醫 台鐵湖口至新豐一度雙向不通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更新】買賣煤炭涉關係人交易未揭露 昶虹國際總座50萬元交保

太報

大貨車頂卡電纜 駕駛排除過程觸高壓電受傷送醫

中廣新聞網

懶人包》黎明幼兒園土地爭議再掀波瀾 園長林金連:土地早已移轉

新頭殼

違法發行特別股吸金逾億 絕對能源負責人深夜移送複訊

太報

痛斥網路貼文惡意栽贓抹黑 吳敦義提告毀謗罪訴究

新頭殼

加強城市外交 盧秀燕深夜啟程出訪澳洲

自由電子報

「對行員說是貨款」真有鬼! 警銀聯手攔下投資詐騙

台灣好新聞

嘉榮社區衛教講座守護榮民眷及長輩健康

勁報

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訪台 盼台烏官方未來能交流

太報

府院備戰八月中旬「半導體關稅」 分析師:恐20%以上

EBC 東森新聞

川普逼台灣殘酷二選一?犧牲台積電還是撒4000億美元 郭正亮:其中一項是真的

風傳媒
影音

昶虹國際爆假財報涉隱匿億元煤炭交易 前董座遭搜索移送

民視新聞影音

昶虹國際爆假財報涉隱匿億元煤炭交易 前董座遭搜索移送

民視新聞網

巨可愛!高雄「超大型菇菇」變打卡聖地

NOWNEWS今日新聞

深夜出訪澳洲 盧秀燕:與中央分進合擊 因應美國關稅影響

自由電子報

開戰! 苗博雅合體「納粹鷹」 羅智強:又要切割?

TVBS

火舌狂竄屋主遭濃煙嗆亡 妻:疑想關總電源重返火場

鏡新聞

反罷延長賽! 挺羅明才 藍委喊「1席都不能少」

TVBS

盧秀燕率團出訪澳洲(1)(圖)

中央通訊社

盧秀燕率團出訪澳洲(2)(圖)

中央通訊社

盧秀燕訪澳洲 盼中央地方分進合擊讓關稅危機變轉機

中央通訊社

北檢偵辦2大案!絕對創新涉吸金破億 昶虹國際違反證交法

台視

詹能智遭砍殺命案 康姓共犯依殺人罪移送地檢複訊

台視

詹智能遭刺殺! 主嫌「羈押禁見」 共犯殺人罪送辦

TVBS

軍民合力 加速雲嘉南災後重建

青年日報
影音

砍死河智媛老闆凶手羈押禁見 同行友人落網、依殺人罪移送

民視新聞影音

砍死河智媛老闆凶手羈押禁見 同行友人落網、依殺人罪移送

民視新聞網

盧秀燕盼與中央一條心 將關稅危機變成轉機

NOWNEWS今日新聞

糾紛未了!蔡阿嘎突襲蘿拉x老家麵店 捧場宣傳盼生意好才有錢還

TVBS
影音

拚外交? 盧秀燕突宣布"訪澳洲7天" 陳柏惟:想選總統

民視新聞影音

拚外交? 盧秀燕突宣布"訪澳洲7天" 陳柏惟:想選總統

民視新聞網

高雄仁武突停電!190戶無冷氣熱翻 台電緊急搶修已復電

台視

廣東省屈公病例飆升列警示 陸委會提醒審慎考慮前往

太報

南橫5口墜谷案新進度!大石旁尋獲1屍塊送驗

NOWNEWS今日新聞

擴大適用範圍 卓揆裁示調整「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名稱

自由電子報

啦啦隊經紀人詹智能遭刺殺 凶嫌友同列殺人罪嫌(圖)

中央通訊社

涉啦啦隊經紀人命案 凶嫌同行友人被列殺人罪嫌

中央通訊社

東海女大生慘死輪下 家屬控巨業只肯30萬元和解

自由電子報

金門辦青銀共融志願服務提升跨世代學習與尊重

勁報

台積電驚爆內鬼!2奈米製程技術外洩 手機翻拍近千張機密圖

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