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瑪德琳號」遭攔截,給全世界上了怎樣一課?

換日線

更新於 07月01日10:07 • 發布於 06月12日06:17 • 王昱翔
「瑪德琳號」遭攔截,給全世界上了怎樣一課?

自 2023 年 10 月,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來,如同不少西方國家,法國社會的輿論也出現嚴重分裂。

一方面,有人譴責哈瑪斯的武裝行動,認為巴勒斯坦要為音樂節的慘劇和後續的創傷負責,並呼籲釋放在突襲中遭綁架的人質;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聲音批評以色列政府對加薩的無差別報復攻擊,強調對巴勒斯坦人民集體解放的支持。

至今,以巴戰事已持續超過 600 天。儘管聯合國不斷對加薩地區發出人道危機的警告,以色列仍對加薩走廊實施了連續 11 週的全面封鎖,禁止人道援助物資自海、陸路進入,導致嚴重的飢餓、衛生與醫療危機。

標語寫著:「馬克宏動起來!承認巴勒斯坦、立即停止和以色列的商務條款、立即停止供給武器給以色列,並確保人道物資進入加薩走廊。」圖/王昱翔 攝影

在這樣的情勢下,一艘載有 12 位國際志工的人道救援船於今2025 年 6 月 1 日自義大利出發,試圖突破封鎖,將急需的援助物資送往加薩。

除了知名瑞典環保行動者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同行者還有 6 位法籍人士,其中包括法國左派政黨「不屈法國黨(La France Insoumise)」的歐洲議會議員、具有巴勒斯坦血統的里瑪哈桑(Rima Hassan)。這也是此次行動在法國社會引起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由船隊」與瑪德琳號的行動

這次行動由長年關注加薩人道議題的「自由船隊聯盟(Freedom Flotilla Coalition, FFC)」所發起,派出旗下的「瑪德琳號(Madleen)」前往加薩。航行期間,志工們透過社群平台定時更新行程動態,並常出現被以色列軍用無人機持續監控的緊張局勢。

標語寫著:「自由船隊,那裡的海浪對抗著枷鎖。」圖/王昱翔 攝影

然而,儘管獲得廣大網路聲援,6 月 9 日歐洲時間凌晨,以色列軍方仍於國際水域非法攔截該船,不僅沒收船上救援物資,還將志工押往以色列港口後驅逐出境。此舉引發法國政界與公民社會的強烈反應,各界民間團體及歐洲議會議員哈桑所屬政黨「不屈法國黨」,立即發起街頭動員,呼籲群眾於當晚集結發聲。

晚間,大批民眾聚集在巴黎象徵集會與抗議自由的「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聲援被捕志工,並要求政府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譴責以國政府、確保人道物資能順利進入加薩。

法國政府態度矛盾,歐洲民意轉向卻愈趨明顯

儘管法國政府曾宣稱未來會朝「承認巴勒斯坦主權」的方向邁進,但上週末卻與英國一同表態,將不會在 6 月於紐約召開的巴勒斯坦問題會議上承認巴勒斯坦。

標語寫著:「解放巴勒斯坦!」圖/王昱翔 攝影

儘管如此,這些討論也反映出歐洲社會對以巴衝突立場逐漸出現鬆動。

西班牙外交部長荷西阿爾巴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 Bueno)便呼籲歐盟,應重新檢視與以色列的合作關係;而近期一項由市調公司 YouGov 進行的民調也指出,歐洲民間對以色列的支持度已降至 2016 年以來的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也引發部分人士對潛在反猶情緒升高的擔憂,當以色列的支持者將矛頭指向左翼人士的同時,最後坐享漁翁之利的很有可能是極右派的團體。

瑪德琳號未能成功抵達,但行動仍具以下意義

雖然「瑪德琳號」未能成功抵達加薩,這次行動仍有其重大意義 ──除了再次喚起國際對加薩封鎖問題的關注之外,瑪德琳號還在途中主動改變航線,協助一艘從北非出發、受困地中海的難民船隻,展現了其人道主義精神。

現場也有帶著象徵巴勒斯坦的西瓜圖樣的基帕(Kippah)的猶太人聲援。圖/王昱翔 攝影

示威群眾在現場拍手、喊口號。圖/王昱翔 攝影

示威群眾在現場舉著呼籲法國政府對以色列進行制裁的標語。圖/王昱翔 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船隊聯盟」過去也曾多次組織類似行動,而遭以色列攔截早非首次。

像是今年 5 月,另一艘準備運送人道物資至加薩的「良心號(Conscience)」在離開馬爾他的領海後即遭以軍無人機攻擊,航行被迫中止。

而早在 2010 年,一支由 6 艘土耳其船組成的船隊亦於國際水域被以色列攔截,造成包括記者與志工在內的 9 人喪命。然而,這些悲劇並未阻止人權團體持續試圖突破封鎖、救援加薩的決心。

台灣社會應考慮伸出援手

長期以來,台灣以支持人權與捍衛民主自豪,無論是推動同性婚姻立法,還是聲援香港烏克蘭人民的自由抗爭,我們都常對國際社會呼籲:Taiwan Can Help!

然而,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的政府除了於去年提供 50 萬美元援助外,幾乎沒有進一步的作為,社會討論也十分稀少。甚至有不少聲音僅因有統派團體出席台灣的挺巴集會,便將支持巴勒斯坦的團體與個人簡化為「中共同路人」,令人遺憾。

標語寫著:「我們都是巴勒斯坦人。」圖/王昱翔 攝影

許多人在網路上質疑:「我們台灣自己的問題都忙不完,為什麼還要關心中東?」但相對地,為何聲援香港、烏克蘭時,我們能如此理直氣壯?

哈瑪斯並不能代表整體巴勒斯坦人民,而台灣社會對人權與自由的堅持,不應因為他人的膚色、宗教或國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妥協。而當以色列不顧國際法,公然於國際水域攔截救援物資之際,台灣外交部卻鼓勵國人赴以色列打工度假,這是否真的是我們希望展現給國際社會的形象?抑或只是對地緣政治的天真誤解?

標語寫著:「快醒一醒!我們都是人類。」圖/王昱翔 攝影

若有一天,台灣面臨重大地緣威脅,而國際社會卻冷漠以對、袖手旁觀,我們會作何感想?是否會後悔,當他人苦難當前,我們也該伸出援手,換得一位未來的盟友?

選擇冷漠從不是無代價的行為,而當我們對著螢幕上醫院與學校被炸毀的畫面保持沉默,我們或許也正在被歷史記錄為壓迫的共犯。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瑪德琳號」遭攔截,給全世界上了怎樣一課?直擊以巴戰事在歐洲如何發酵》,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以巴衝突與哈瑪斯,主流媒體沒說的事:悲劇並非新聞,75 年來從未間斷
●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以巴衝突」?——我在倫敦「停止殺戮」聲援活動現場看到的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55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