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燕麥」才能降膽固醇、穩血糖!營養師破除燕麥迷思
148 觀看次數「燕麥」一直是頗受喜愛的超級食物,但不同的燕麥產品有著不同的「健康陷阱」。健康主播鄭凱云主持的網路節目《如果云知道》邀請到營養師黃淑惠,教民眾選擇燕麥時要記得三原則:加工程度越少越好、添加物越少越好、當正餐食用而非點心。掌握這些原則,才能真正吃到最健康的燕麥。
燕麥營養價值高 能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
黃淑惠指出,相較於一般的澱粉類食物,燕麥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燕麥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水膨脹、軟化,是因它含有名為β-葡聚醣的可溶性纖維。這種可溶性纖維具有吸水、膨脹的特性,不僅能帶來飽足感,還能吸附部分油脂,減少腸道對油脂的吸收。
此外,可溶性纖維還能吸附膽汁酸,促使體內的膽固醇分解成膽汁酸,進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另外,燕麥在吸水膨脹的過程中,會減少精緻澱粉的含量,膨脹後的燕麥會在腸道內停留較長時間,延緩消化吸收的速度,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變得較為緩慢,因此燕麥對於改善血脂、血糖都有一定的幫助。
看更多:吃燕麥真的可以降膽固醇嗎?文獻發現2大關鍵 1吃法清除壞膽固醇
常見燕麥共分4種
黃淑惠表示,雖然燕麥有諸多好處,但市售燕麥產品的型式多元,消費者在選購時需要特別留意。從加工方式上,燕麥可分為原型燕麥、鋼切燕麥、傳統燕麥、即食燕麥4種類型:
1.原型燕麥
原型燕麥保留了最完整的營養成分,但缺點是口感較硬,烹煮時需要先泡水至少十小時,再費時煮到軟爛,較為不便。
2.鋼切燕麥
鋼切燕麥是將原型燕麥切成較小的顆粒,雖然仍需泡水,但烹煮時間可以縮短。
3.傳統燕麥
傳統燕麥是在食品加工廠中,先經過蒸煮、壓扁的熟成方式,烹煮起來更為方便快速,只需放到鍋中煮沸後即可食用。
4.即食燕麥
即食燕麥的加工程度最高,只需以熱水沖泡就能立即食用,但可溶性纖維含量相對較低。
看更多:燕麥降膽固醇、抗衰老!加1食物能護肝 3種人要少吃
糖尿病適合吃鋼切燕麥 銀髮族可吃傳統燕麥
黃淑惠提到,不同族群適合吃的燕麥也有所不同。高血脂族群想透過吃燕麥來降血脂的話,要儘量選擇原型或鋼切燕麥,以獲得較多的可溶性纖維來吸收降低血液裡的壞膽固醇,不過考量到烹煮便利性,傳統燕麥也是可接受的選擇。
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鋼切燕麥或是原型燕麥,這兩種燕麥的升糖指數最低,能讓血糖更穩定。至於牙口較差的銀髮族,則建議選用傳統燕麥片或無糖的即食燕麥,較容易咀嚼。想要增肌減脂的族群,除了選擇鋼切或傳統燕麥外,還要搭配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蛋、魚肉、豆腐等,才能兼顧營養均衡。
原型燕麥「這樣煮」省時又好吃
黃淑惠分享,原型燕麥的料理過程比較麻煩,若想要輕鬆簡單的吃上燕麥,可以用一次煮「大分量」的方式來料理,將一整包的原型燕麥一起泡水10小時,再進行烹煮,水跟燕麥的比例可以維持在1:1.5,若想讓燕麥更軟更好入口,可以將比例調整為1:1.2。
民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燕麥的軟硬程度,煮好的燕麥可分裝成小包,進行冷凍,需要時再拿出來食用,也可以在每餐煮飯時,用2杯白米配1杯冷凍燕麥的比例,煮成燕麥飯,既能吃到燕麥的完整營養又方便控制血糖。
不要將燕麥當點心吃 當心越吃越胖
黃淑惠提醒,千萬不要把燕麥當作點心食用時,務必留意攝取量,並在正餐少吃一些澱粉類食物,以免攝取過多熱量。而市售的燕麥棒、燕麥穀片、調味燕麥等產品,常添加糖或其他風味,導致其熱量偏高,要特別留意;至於燕麥奶,其實是將燕麥加水打成漿,並不含牛奶成分,所以也建議民眾,不要在日常中用燕麥奶取代牛奶。
看更多: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 諮詢專家/黃淑惠營養師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