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糖尿病最常見併發症!認識4種糖尿病神經病變

Hello醫師

發布於 08月07日01:00 • 文:Annia Liu|資料查核:賴建翰醫師

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是一種由長期高血糖值所引起的神經傷害,這是一種嚴重且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也是多數糖尿病人產生不適的主因之一根據統計,約60~70%的糖尿病患者會經歷某種型態的神經病變,主要的神經病變類型有4種:周邊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局部性神經病變和近端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高風險群

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雅如醫師在其衛教文章中解釋,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男)、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良,以及合併眼底視網膜病變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隨著糖尿病病程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因此控制好血糖對於預防神經病變相當重要。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種類

  • 周邊神經病變

周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相關神經病變最常見的類型,最常好發於腳和腿部,或延伸影響到手掌、手臂、背部和腹部。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可能出現疼痛、灼熱、 刺痛、 對觸覺的敏感度增加或喪失感覺(有可能變成永久性)、肌肉無力、 喪失反射能力;若發生末稍神經病變,也會引起嚴重的足部問題,例如畸形、 感染、潰瘍;雖然患者的症狀輕重不一,但通常於夜間加劇。

  • 自主神經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為第二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類型,發生在控制內臟器官的自主神經上,而由此系統控制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統、汗腺、性器官、心血管系統以及膀胱。

消化系統的神經損傷,會導致吞嚥困難、便祕、 胃輕癱(俗稱胃下垂,即延遲性的胃排空)導致腹脹、噁心、嘔吐以及食慾不振;自主神經病變還會影響性生活,例如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和女性的陰道乾燥;心血管系統的神經損害則會改變血壓和心率,使患者感到頭暈、暈眩或昏厥,還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和中風。

  • 局部性神經病變

局部性神經病變也稱單一神經病變,好發在特定的神經或神經群上,最常發生在臉、軀幹和腿部,常會突然地發病並導致劇烈疼痛。不過,症狀通常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內消失,且不會有任何持續的疼痛。此病變的症狀跟影響到哪種神經有關,症狀包括複視、注意力不集中、單一眼球後方疼痛、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單側的面部癱瘓)、小腿或足部疼痛、胸部或腹部疼痛、腰或骨盆疼痛、大腿骨疼痛等。

  • 近端神經病變

近端神經病變屬於較少見的神經病變類型,患者可能有大腿、髖部、臀部以及小腿疼痛,而且通常只會影響身體的一側,也稱為股骨神經病變或糖尿病肌萎縮,更常見於第二型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無法治癒,但可透過治療減緩疾病惡化;透過治療,還可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症狀,例如:消化不良、便祕或疼痛等。此外,在緩解疼痛部分,患者可透過服藥緩解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不適,例如布洛芬和乙醯胺酚等非處方藥,可能有助於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其他止痛方式還包含鴉片類止痛藥物,或者使用光療、電神經刺激或針灸,也可能有助舒緩疼痛。

想降低糖尿病神經病變風險,最重要的還是將血糖值控制在目標範圍內,搭配定期運動和戒菸,也可以是綜合治療計畫的一部分。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這樣看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