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館臺日交流展 324件珍品開啟百年邂逅
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國家漫畫博物館主辦《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國際交流展,今(16)日至10月12日盛大登場,國漫館開放以來首次大型國際交流展,以臺灣與日本漫畫文化百年交會為主題,透過手塚治虫與蔡焜霖2位漫畫大師的人生歷程為座標,精選臺日雙方324件珍貴展品,呈現兩國漫畫從少年心靈出發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對話,開創臺漫與國際接軌的新里程碑。
文化部表示,該展首展於5月24日至6月24日於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展出,獲得各界熱烈迴響,隨後移展回臺。展覽主視覺由《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漫畫家周見信設計,以遷徙於臺日之間的淺蔥斑蝶作為意象,象徵兩國漫畫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流動與傳承,也象徵著這次交流展的美麗邂逅。
展覽內容以臺日兩位漫畫巨擘手塚治虫、蔡焜霖作為時代座標,分別以其代表作《手塚治虫物語》與《來自清水的孩子》為主軸,從日治時期為起點,細緻呈現臺日少年漫畫文化彼此交織、相互影響的百年歷程。
展覽分為序章「共同的源流」、第一章「戰後的明暗」、第二章「邂逅的文化」、第三章「往世界拓展的視野」、終章「朝向未來振翅高飛」5大主題區,帶領觀眾全面認識臺日漫畫的發展脈絡。
除了深度歷史展覽,現場特別設置閱讀部屋,邀請當代臺灣漫畫家高妍與日本藝術家川勝德重,以全新創作「部屋日記」及「異物」展現自我探索與漫畫創作的生命歷程,增添展覽當代創新的活力與臺日創作的對話。
臺灣策展團隊顧問由李衣雲、李家瑩2位教授及策展人陳怡靜組成,以專業觀點加強闡述「漫畫審查制度的影響」、「翻印漫畫的問世」、「漫畫清潔運動」、「臺灣漫畫的二次興起」等4大戰後臺灣漫畫發展重要事件進行深入策展,呈現臺灣漫畫從本土到國際的演變歷程。
該展以豐富的歷史文物及漫畫經典作品,勾勒出兩國漫畫從少年視角到國際舞台的演變歷程,精選臺日雙方324件珍貴展品,包括1947年手塚治虫與酒井七馬合作的《新寶島》雜誌、手塚治虫創設虫製作公司重要動畫資料、漫畫之國(創刊號)、《少年畫報》及其附錄漫畫、月刊漫畫GARO(創刊號)、COM(創刊號)、Big Comic(創刊號)、手塚治虫手稿《火鳥 希臘篇》原畫及《0男》原畫等日本重點展品。
另有新高漫畫集團梁梓義畫作箱、《王子半月刊》、臺灣日日新報夕刊(7/30)、漫畫半週刊〈解放了的牛伯伯〉、東方少年第四卷第三期39號單張「綠色的貓」(手塚治虫)、國立編譯館連環圖畫審定執照、《漫畫大王》創刊號、《東立漫畫周刊》創刊號及新新(復刻版)等臺灣展品,皆為見證臺日漫畫百年交流珍貴史料。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表示,此展不僅是臺灣漫畫國際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更象徵著臺日兩國在漫畫文化上的深厚友誼與合作,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讓兩地民眾更深入了解彼此的漫畫歷史,並促進臺日漫畫新世紀的深度對話與合作,共同開創漫畫文化的新未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