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測出大腦年齡!失智風險提前揭曉 研究曝「關鍵差異」
一滴血就能揭示大腦年齡與失智風險嗎?根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最新成果顯示,透過血液檢測,有望提前捕捉到失智的警訊。研究人員分析超過4萬筆血液樣本,追蹤長達17年,成功找出年輕腦與早衰腦的差異特徵。
對此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陳俊宇表示,你腦部的年紀,跟你實際的年齡之間有一個差距,那研究發現腦部的年紀呢,比起實際年紀,還要再年輕的這一群人呢,他們有一些特別的習慣,比如說他們會有比較規律的,高強度的運動習慣,還有他們的飲食上面呢,有些人會喝比較多茶,或者是攝取比較低油脂的蛋白來源。
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廖誼佳進一步指出腦齡就是跟我們實際上年齡來做比對,當我們腦部退化的速度比正常的速度還要快的時候,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急速退化的大腦,那如果這個人的腦齡,相對來講比這個人的年齡還要小的時候,我們就認為他是一個具有保護因子的大腦。
根據史丹佛的研究結果,如果你是擁有極度年輕大腦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將減少高達74%。相當於體內攜帶兩個APO E2基因,也就是目前學界已知最強的,晚發性阿茲海默症保護基因。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林詠萱指出在多種研究裡面都發現APO E 是佔有一個很重要的遺傳的角色,攜帶有一個APO E4的基因型呢,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至3倍,若帶有兩個APO E4這個基因性呢,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呢,就上升到8到15倍。
其實人身上各式各樣的器官都會隨著年紀而退化,臺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教授表示大腦也不例外,管記憶力的細胞退化就造成失智症,管運動的細胞退化,就造成帕金森,管血管的細胞退化呢就造成中風,那這裡面有些先天的體質在裡頭,有一些特定的基因呢,會讓人比較容易提早得到失智症,帕金森或是血管的病變,那當然也有一些是後天因素所造成的。
TVBS資深醫藥記者 蔣志偉表示阿茲海默症是目前 全球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一般來說,在臨床上,認為是一個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就會考慮失智症疾病,目前科學界認為有兩個重要的蛋白質,是失智症的主要成因,一個是β類澱粉蛋白,另一個是tau蛋白。不過目前學界也發現,有其它的物質參與其中。
而大腦內有一個重要的機制叫做 膠淋巴系統,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凌郁翔表示這是我們大腦的排毒系統,那這個膠淋巴系統呢,在睡覺的時候是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排毒的工作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呢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我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對於大腦的排毒,維持健康的大腦也非常的有幫助 。
臺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教授 王嚴鋒認為能夠好好的控制血壓 血糖 血脂肪,讓這個血管不會提早退化,近年來發現這個血管供應量不夠的話,也會造成這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加速發生,不外乎就是少油 少鹽 少糖多運動,多社交,那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型態,才會讓腦子不容易提早退化。
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廖誼佳強調要維持健康的大腦,也就是預防腦部的一些毒物累積,避免三高產生,維持一個低油低鹽的飲食是一個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提倡的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也是一個,最常被使用的一個預防失智的,一個飲食, 勤運動也是可以,減少我們的一個,腦部退化的一個方式。
失智症雖然和基因、腦部退化有密切關聯,醫師提醒生活型態依然能扮演關鍵角色。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良好睡眠與控制三高,能延緩大腦退化,降低失智風險。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