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掛牌上路 石明謹「列4大隱憂」籲:勿成為體育署第二
運動部掛牌上路,奧運金牌得主李洋接任首任部長備受關注,外界寄予厚望。然而,曾列民進黨不分區名單、長期關注國內體育政策的台灣足球發展協會理事長石明謹與無任所大使劉柏君共同發布聲明。他們肯定李洋的熱情與誠意,但卻憂心舊體制照搬、思維未革、沉痾未解,改革恐流於形式。他更點出四大關鍵問題,並警告運動部若只是體育署加大版,將錯失一次真正改革的契機。
石明謹透過臉書表示,「在本屆總統大選之前,我們之所以願意列入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在所有黨派之中,只有民進黨有運動圈的代表,其次是我們都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會,對於國內的運動政策,能夠有一些提出建言的機會。」
他說,首先他們要祝福李洋成為第一任的運動部長,年紀輕、沒有行政資歷、在政治上完全是個素人,這是許多人對李洋的擔憂,但年紀輕可以更貼近民意、沒有行政資歷代表沒有過去的包袱、政治素人可以有更多改革的動力。
「就我的觀察,李洋是個正直而且充滿熱情的人,不管在那個位置上,他都會是個認真做事的好人,他背後的奧運金牌光環,也會令台灣人眼睛為之一亮,對於他出任部長,我們沒有疑慮,也期待他可以注入改革的動力。」石明謹質疑,然而,真的這樣就夠了嗎?這真的可以改變台灣運動的未來嗎?運動部成立之前,他們參加了多場會議,有幾項他們最憂心的問題,最終並沒有沒有得到支持。
石明謹列出4點問題,首先,不要讓運動部成為體育署,人力成長、預算加倍,就現實來說,絕對是好事,但是光是組織擴編,不可能達到改革的效果。新的運動部,組織分工除了增加一個適應運動司之外,其他的單位跟原有的體育署一模一樣,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改,更不可能大刀闊斧的創造新的思維。
再來,石明謹表示,舊有的沉痾並沒有被列入改革的方向,不論是體育班制度的檢討、單項協會的管理、跨部會的整合問題,都不在成立運動部的組織面向中得到「升格」,只能留給新任部長解決,這樣又回到人治的結果,我們當然期待新任部長有改革的決心,但是沒有從根本上來討論,將無法得到長期效果。
石明謹指出第三點,運動部除了部長人選之外,整體的人事部署沒有得到換血的效果,大部份的職位只是原地升遷,就算新任部長有執行的魄力,也不見得能夠改變積習已久的行事風格,甚至相反的,有可能形成被架空的情況。
最後,石明謹表示,在多次的會議中,他們發現在現有的體制中,包括對運動產業的缺乏認知、對運動外交的錯誤想像、對奪牌主義的過度迷思,沒能透過運動部成立的契機,一次性的加以矯正,著實錯失了一次徹底改變的良機。
石明謹說,「我們當然希望最好的結果,是擔憂的這些現象都不會發生,但我們不能沉默不語,我們不能昧著良心說運動部成立後,台灣運動的未來就會好棒棒,其實未來的挑戰才開始,而且這第一步,並沒有完全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不會停止監督與批判,就跟過去我們這些年持續所做的一樣,當然,我們也會繼續在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努力,推廣我們心目中,台灣運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