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大搖擺,賴政府別帶著台灣翻車!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將於十五日會面,商討俄烏戰爭等議題,川普表示歐洲各國及俄烏都希望儘速結束戰火、達成和平協議,協議可能涉及領土交換。之前川普還提到,已收到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若雙方經貿談判順利,他將訪問北京。川普亟欲結束戰爭並尋求與競爭對手對話的迫切之心可以理解,但其外交手法未必符合國際慣例,這才是各國擔憂之處。
同樣值得台灣注意的是,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與布魯金斯學院資深學者何瑞恩近期發表「台灣罷免投票:對台灣、中國及美國的影響」報告,提到川普在俄烏之間搖擺,顯示他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也可能採取同樣變動的策略。這兩位熟悉台海事務及國內政情的作者提醒台灣,如果川普希望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會把調整美國長期對台政策視為必要讓步,以換取美中貿易談判的進展」。
卜睿哲與何瑞恩詳細分析大罷免對台美陸三邊關係的影響,也評估三方可能的應對模式。因為沒有任何罷免案通過,台灣依然維持朝小野大局面,就此判定藍綠氣勢已經轉變言之過早;只不過若能對台灣民主政治產生溫和化作用,將是華府所樂見的方向。賴清德總統上週在凱達格蘭論壇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現狀,避談兩岸互不隸屬,應該是符合台美陸三方利益的折衷路線。
以中國大陸的觀點來看,罷免案失敗讓中共如釋重負,但也可能使得北京選擇施壓賴清德政府,只是其手腕必須精密計算,以免適得其反。美國則謹慎看待台灣政局走向,對台政策很可能會看中共在將來如何處理兩岸問題而調整,尤其在川普相當看重各國自我防衛能力的情況下,將會要求台灣增加國防經費及添購更多軍備等,藉此維持台海的軍事與戰略平衡。
然而,《華盛頓郵報》披露,川普政府在關稅談判納入前所未見的國安議題,計劃要求各國推動軍事部署以遏制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包括與台灣談判都曾觸及這些議題。曾是美國貿易署資深官員的柯特勒就說,「這是第一次在貿易協議的談判桌上看到這些要求」,顯示川普將關稅當作施壓各國的戰略武器,但這種「交易型」談判策略讓各國難以適從。
川普政府聚焦於擴大美國霸權地位短期內看似對美國有利,但把安全與經貿混為一談將可能對現行國際秩序帶來難以想像的衝擊,台灣更是首當其衝。維持台海和平現狀確實需要美國,但華府傳統作法向來把安全與其他議題脫鉤處理,拒絕中共干預其政策決定。川普親自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就是一個警訊,這被外界視為向北京讓步的信號,亦將對台美關係產生重大衝擊。
川普被認為是國際社會未來三年的最大變數,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各國決策。他希望儘速結束俄烏戰爭以兌現競選承諾,即便犧牲烏克蘭部份領土也在所不惜。但各國必須留意,這是否變相鼓勵專制政權升高挑戰或破壞現行國際秩序?
台灣無須過度擔心被川普出賣,但仍應謹慎處理台美陸三邊關係,至少不能淪為任何一方的籌碼。民進黨太過操弄「台美關係史上最好」大內宣,卻忽略國際政治瞬息萬變的殘酷現實。近期美國若干學者專家警告台灣已失去川普,但賴政府至少要了解其決策模式,才能有效預判其台海政策走向並妥慎應變,千萬別帶著台灣翻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