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肇因多元 醫:安眠藥當用則用 適量使用不會成癮
近日網路上流傳一張失眠病患「睡前服用23顆藥物」的處方箋,引發討論。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今天(13日)表示,睡眠障礙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安眠藥當用則用。他並指出,睡眠障礙肇因多元,常與生理、心理因素有關,只要整體評估、找出問題源頭,藥物與非藥物同步治療,便不會發生安眠藥成癮的問題。
近日南部某診所被爆出一名病患因睡眠問題求診,醫師開立的處方竟是「睡前23顆藥」,引發醫藥界一片譁然。根據國健署報告顯示,台灣成年人失眠盛行率為24%;而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民眾使用安眠藥的數量逐年增加,2023年達4.77億顆,3年成長近1成,顯示有越來越多民眾依賴安眠藥入睡。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13日接受央廣訪問時指出,這則新聞事件雖為個案,詳情也需經衛生主管機關調查後才能釐清,但引發的相關討論呈現台灣社會對睡眠障礙合理診療的高度需求。
王仁邦表示,以失眠為首的睡眠障礙已是不可忽視的醫療議題,而睡眠障礙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症狀、而非疾病;是輕症、而非重症,因此常被輕忽,但睡眠障礙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更與許多疾病、尤其是精神心理疾患有密切關聯。
王仁邦指出,睡眠障礙的肇因多元,失眠背後往往潛藏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若失眠持續時間過長或已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便應就醫治療,評估使用鎮靜安眠藥,以先解決睡眠問題;專業醫師不僅可提供適當的藥物治療,也會結合包括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有效且安全地處置睡眠障礙。
對於許多民眾寧可失眠也不願就醫服用安眠藥,擔心成癮,王仁邦說,安眠藥上癮通常是合併其他身體、情緒、精神等共病,只要整體評估、找出問題源頭,便不會上癮。他說:『(原音)當然這個診療需要一點時間,你找一個可以信任的、可以給你一些診療時間的,不僅對藥物的部分,也對整個睡眠背後,這邊有提到有生理、心理,還有社會壓力的一些影響,整個去做評估,那如果是這樣整個評估,就包括我自己門診病人,我可以拍胸脯保證是不會成癮的。』
王仁邦強調,安眠藥當用則用、能省就省,若僅一味希望藉由高量強效的藥物治療睡眠障礙,但在認知行為上無法配合醫囑進行生活環境與壓力調整,也很難有治療成效,甚至造成藥物依賴與不當使用,此時便須求助成癮科醫師。若安眠藥的效果越來越差,必須服用更高量才能入眠,這也是病情改變的警訊,此時更應與專科醫師合作,找出新的病因。(編輯:宋皖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