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先買老、再換好」 老公寓成「這族群」購屋首選!
台灣房市中,屋齡3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因總價相對親民,成為年輕購屋族以及需要大坪數空間的中壯年家庭主要選擇。根據金融聯徵中心統計,今年第1季,全台購買老公寓的客群中,超過八成為50歲以下族群,其中40至50歲占比最高,達35.7%。相較之下,年長購屋族因受限於銀行貸款條件,加上老公寓普遍缺乏電梯,購屋意願明顯較低,轉而偏好設有電梯、生活便利性較高的大樓產品。
房仲業者洪浩庭表示,天母西路巷弄內的這棟中古公寓,44.13坪,單位總價2980萬元,單價約67萬多元。雖然屋齡較高,但地理位置優越,巷口就有便利商店、公車站和銀行,走到底就是天母國小,附近還有榮總和振興醫院等醫療資源,生活機能非常好。他指出,這類舊公寓公設比非常低,有四大房,CP值相當高。
洪浩庭進一步解釋,他的客戶多為30到50歲的年齡層,這群人因結婚生子後需要更大空間,但預算有限,會先選擇這類中古屋來滿足空間需求。相較於年長者,年輕族群對於老公寓缺乏電梯、需要爬樓梯的設計接受度較高,甚至願意以步數換取較低房價。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認為,對於已婚有小孩需要較大坪數空間的家庭來說,在現階段房價偏高的情況下,公寓型產品的大坪數相較於大樓型產品在價格上有明顯落差,因此步入中年的購屋者若需要較大空間,可能會選擇購置公寓型產品。房產專家張旭嵐指出,多數銀行設有年齡加屋齡總和不超過75至85年的貸款限制,這也是年長購屋族難以選擇老公寓的原因之一。她解釋,銀行會評估貸款人年齡與住宅屋齡的總和,以控制貸款風險,避免影響後續繳貸狀況,因此老公寓相對更適合年輕人購買。
為了改善老公寓居住條件,內政部規劃今年第四季推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針對屋齡超過30年、樓高4至6層且結構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修繕經費補助,包含加裝無障礙設施、管線更新、屋頂防水和立面整修等項目。張旭嵐表示,這項計畫可協助改善升降梯和拉皮費用,加強老公寓的硬體條件,讓住戶在不必搬家的情況下,住得更舒適安全。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與房屋老舊,從家庭結構到居住環境正走向高齡與老屋共存的未來,急需更全面與長遠的解決方案。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