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二戰結束80週年 三叉山事件仍有謎團未解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15小時前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 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 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溪的飛機殘骸。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9月10日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0日電)民國34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這起鮮為人知、卻又傷痛無比的跨國籍救難事件,至今仍有謎團未解。

民國34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個月後1架載運被日本俘虜的美軍和盟國戰俘的轟炸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墜毀。

機上戰俘有11名美國人、4名荷蘭人、5名澳洲人,及5名機組人員,共25人全部罹難。

不僅如此,這起事件也造成上山搜救的關山庄(現今關山鎮)民包括12名阿美族人、1名閩南人、1名客家人、1名平埔族人、1名布農人,1名卑南族人、2名日警,及7名日本憲兵,總計26人罹難。

關山鎮公所民國87年委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前研究員施添福教授調查「三叉山事件」,根據調查,當年搜救的美軍撤離時提到「3年後將再派人前來收拾遇難者遺骸」,但訪談調查中未曾有美軍重返三叉山紀錄。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附 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 年,記者重返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看到包括 機輪、引擎、蒙皮等大小零件散落滿地。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9月10日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 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機上25人及上山搶救 的26名日本軍警及台東民眾罹難。圖為散落在拉庫音 溪的飛機殘骸。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9月10日

海端鄉初來部落96歲耆老古阿木今年6月間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當年他10幾歲,沒有參加搶救,但聽長輩說,事發當時搶救人員先將戰俘遺體就地埋葬,1年後委託利稻部落布農族人上山將骨骸帶回。

不過,利稻村民沒有印象在1年後上山幫忙將骨骸帶下山。當年發現墜機的利稻獵人兒子余阿勇表示,當年他父親和阿公在山上打獵,聽到爆炸聲趕到現場時,機身四散,「落在地上的人都死了」,於是獵人們就將死者衣服脫掉帶回,返回部落慶祝打獵時,就將衣服穿在身上,「當時在山上,衣服很少」。

日本警察到部落時看到以為部落有美國人,相當緊張,不敢進入部落,後來父親就告知日本警察墜機一事,日本警察趕緊向上通報,展開救援。

余阿勇說,印象中事發後部落有人上山想搬飛機殘骸下山賣,但沒有印象協助將骨骸運下山。

國軍退除役官兵委員會透過密蘇里榮光會長廖亨利查詢,民國39年2月22日遷葬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傑佛遜兵營國家公墓(Jefferson Barracks National Cemetery Section 78 Site 1007-09B)的16名美國軍人,是收到遺骸不是衣冠塚,但沒說明為何會合葬。

今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記者重返三叉山事件的拉庫音溪現場,看到包括機輪、引擎、水壺、蒙皮及5挺機槍等大小零件散落滿地,當時慘狀依然怵目驚心,留下一頁可歌可泣的中、日、美跨國籍搶救事件。(編輯:黃名璽)1140910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中央山脈三叉山 附近墜毀,機上25人全部罹難。圖為三叉山事件的拉 庫音溪現場,大小零件散落滿地,依舊讓人怵目驚 心。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9月10日
1945年載運戰俘歸國的美國軍機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 毀。國軍退除役官兵委員會透過密蘇里榮光會長廖亨 利查詢,民國39年2月22日遷葬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 易傑佛遜兵營國家公墓(Jefferson Barracks National Cemetery Section 78 Site 1007-09B)的16名美國軍人, 是收到遺骸不是衣冠塚,但沒說明為何會合葬。 (密蘇里榮光會長廖亨利提供)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114年9月10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快發錢了!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特別預算案 「普發一萬」入列

民視新聞網
02

10噸鋼筋壓頭⋯工安意外斬斷「33年姊妹緣」!她崩潰認屍 高市府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03

抓到+1…他持中國身分證、護照「被廢台灣身分」!開播怒剪護照

民視新聞網
04

破解悠遊卡「刷退變現」詐69萬 1女2高中生起訴

三立新聞網
05

驚嚇!金廈旅遊4天團費1千元 強迫長輩花10萬買床墊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