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不如給台電補助?賴清德「團結十講」懶人包,演講重點、爭議一次看
近日總統賴清德在全台各民間社團啟動「團結國家十講」活動,針對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均衡台灣等十個主題說明國家面臨的挑戰以及政府因應政策。
總統賴清德已分別在新北、桃園、新竹等地展開「團結國家十講」,然而此時啟動「十講」,恰逢7月「罷免月」,相關談話也成為朝野交鋒焦點。
《遠見》整理賴清德目前從第一講到第四講的內容及爭論點,帶您一次掌握。
第一講《國家》:強調台灣主體性,盼2300萬人民共同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
賴清德首講是在新北市「國際扶輪社3490地區第九分區聯合例會」活動。賴清德指出,國家的四要素分別為「擁有固定人民」、「管轄特定領土」、「可以組織政府」、「對內對外都有最高權威」。擁有主權及治權的政治共同體,即為國家。
而根據國家主權四個要素,台灣擁有台澎金馬,是土地;定期選舉產生的政府,這是政府、治權;擁有外交與國防力量,這是主權,還有2300萬的人民。從此定義來看,賴清德強調,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
中國曾數度引用聯合國在1971年2758號決議文,宣稱擁有台灣,對此,賴清德反駁。他認為該決議文僅處理聯合國席次代表問題,並未提及台灣主權,組成國家的四大要素更不包括是否為聯合國會員,因此他認為中國的說法大錯特錯。
賴清德還舉例,早在信史、有文字以前的時代,台灣就有人類活動、獨立生態系,其中的大坌坑時代,就可以看到當時的殯葬文化、米食,且台灣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與中國沒有關係。甚至馬關條約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中國政權與台灣主權就已沒有關係,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任何一天。
賴清德也提到目前外在的五個威脅:「中國對我國主權的威脅」、「中國對國軍的滲透與間諜活動」、「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中國以兩岸交流進行統戰」以及「中國利用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屬於國民全體,只要擁有中華民國國籍、中華民國的身份證與護照,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也才能夠擁有國家的主權。因此,台灣的未來由台澎金馬共2300萬人決定。
台灣曾有長毛象?
賴清德以台灣擁有獨立的生態系,來回擊中國指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法。其中,他提及「猛瑪象」,就是俗稱的長毛象,引起外界關注。前立委蔡正元就批評說,賴清德太忙了,沒時間讀書,台灣是亞熱帶氣候,不可能有寒帶動物「長毛象」。
不過根據國立台灣博物館介紹,台灣確實曾有長毛象(猛獁象),民國20年有台灣人發現古象化石,並多次在台灣展出,最近一次是在台南左鎮化石園區。
第二講《團結》:列舉台灣成就,籲團結反共、守護民主
賴清德第二講來到桃園客家青年會,他強調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壓力,「團結」是守護國家最堅實的防線。他強調,從823炮戰軍民齊心抵禦外敵,到面對全球疫情COVID-19,台灣人民始終不分族群、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並守護國家的成果。
賴清德也回顧「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指出全體人民才是國家命運的主人。這個「全體」當中,也包含原住民族群、客家人、河洛人、外省人與新住民。
賴清德指出,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不只來自軍機軍艦,以及假訊息、統戰與滲透等方式;因此台灣不只要靠防衛,還要依賴民主制度與民意凝聚來撐起國家的韌性。台灣不只在半導體、AI 等科技產業領先全球,經濟實力也名列世界前茅、更是亞洲民主自由的典範,他呼籲全民共同面對來自對岸中國的多重挑戰,守住民主、壯大台灣。
賴清德的「雜質說」
賴清德在演講中拋出「雜質說」。他表示,「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煉成鋼,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的意志。」
其「雜質說」立刻引爆在野黨陣營的怒火,指責其言論有「清洗異己」之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賴總統每一次脫稿演出,都是他的真心話,他心中就是希望打掉雜質做純化或清洗」。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四名黨公職,則舉牌向賴清德抗議並遞交陳情書,強調「人民不是雜質,只有民主變質」,要求賴清德儘速道歉。
事後官方稿件刪去「雜質」字眼,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出面緩頰,強調發言並未針對特定人事物,籲外界勿過度揣測。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也表示,總統以「鑄劍」為比喻並非首次,其重點在於透過民主機制淬鍊團結意志,不應被政治操作模糊原意。
第三講《憲政體制》:盼憲政機關回歸正軌
賴清德前往新竹市出席「國際獅子會300B6區年度感恩餐會」活動,並發表第三講。他強調台灣社會歷經七次修憲,民主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
他逐一點出,藍白陣營過去一年多來,在立法院通過的七大爭議法案,包括《立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罷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以及114年度總預算案。相關法案造成朝野重大衝突,而且有違憲之虞。
他質疑藍白立委占立院過半席次,是否有通過福國利民的法案,還是在進行政治對立?並重申民主紛爭得用更大的民主「直接民權」解決。
賴清德強調,身為總統,也是憲法的守護者,有責任維護憲法的五權分立,確保國家體制的完善,期盼憲法法庭正常運作。他期盼在社會大眾的高度參與下,讓國家的憲政機關得以回歸正軌、相互尊重、團結一致,持續守護台灣。
賴清德搞錯歷史?
賴清德提及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強調當時台灣並沒有派人參與制憲,遭國民黨批評「總統搞錯歷史事實」。國民黨表示,當年有1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出席制憲。對此,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那是經過陳儀欽點的台灣代表,台灣是被代表,而不是真正能夠代表台灣的實質參與跟實質民意。」
第四講《國防》:籲國人不分政黨朝野相挺國軍、支持國防預算,以實力達成真和平
第四場主題聚焦在國防。賴清德強調三大重點:一、國防目的在於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其次,國軍是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也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中華民國、台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最後,他呼籲國人團結挺國軍,不分朝野支持國防預算,作國軍後盾。
對此,民眾黨批評賴清德造謠、持續在同胞裡找敵人,114年度國防部預算編列4760億元,減列金額84.47億元之後,法定預算4675億元仍是歷年最高。此外,除海鯤號因海測尚未達成解凍條件,其餘凍結案已全數解凍。民眾黨批評「賴清德是昏庸無能、對國政掌握不足,還是把全體台灣人都當笨蛋?」
普發人民1萬元,不如給台電補助?
賴清德也談及近日行政院編列的4100億元特別預算。他說,這4100億元之中的1500億元是用在國防韌性,但是在野黨提出一個政策,就是每個人發一萬塊,「如果每個人都一萬塊,發下去總共要2300億。」賴批評,政府現在要編國防特別預算,在野黨故意不要,就要拿錢發給大家,「政府要穩定物價、補助台電,在野黨也故意不要,要拿錢發給大家,沒有必要。」
對此,花蓮縣議會國民黨黨團發言人吳建志表示,歷年台電一再虧損不是現在才虧損,累計虧損金額已達3000多億元,普發現金是還稅於民,跟台電毫無關係。
此外,談到軍人福利時,賴清德希望交通部進一步接洽,給軍人自動升等商務艙,但一番話讓航空業炸鍋,不解實務上要如何操作。交通部則回應,會繼續與航空公司協調,為國軍提供更多貼心、實用的禮遇。
賴清德「團結國家10講」到目前為止已發表四講,場場內容都引發討論。有黨內人士認為,賴清德讓藍白撿到槍,總統府、黨團與黨中央要事後再幫忙解釋總統原意為何,憂心恐怕為罷免招致反效果。但黨內也有另一派聲音,認為賴清德此舉反倒激起綠營支持者的凝聚力、讓原本沒關注罷免的人看見國家問題,進而對罷免投票有正面效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