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食物」竟含重金屬!奇亞籽、藜麥、亞麻籽最新檢測出爐→2款鎘超標!
奇亞籽、亞麻籽、藜麥這類「超級食物」近年廣受健康族群青睞,不僅富含膳食纖維與蛋白質,還常被拿來減重、控糖、助排便。不過,吃得健康也要吃得安心。消基會近期實測市售24款相關商品,針對重金屬與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結果揭露了一些值得留意的安全議題。以下帶你一次看懂完整檢測結果與選購建議,幫你選得聰明、吃得安心。
超級食物成分營養豐富,但不應過度依賴
近年來,奇亞籽、亞麻籽與藜麥三種食材被視為健康飲食新選擇,更因為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而被封為「超級食物」:
奇亞籽: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有助降低血壓與膽固醇、改善便祕。
亞麻籽:富含Omega-3、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被認為有助心血管健康與改善血脂。
藜麥:蛋白質、膳食纖維與抗發炎物質豐富,號稱有助降膽固醇與抗發炎。
雖然它們常被納入健康、減重或抗發炎飲食中,但「超級食物」這個名詞其實不是醫學用語,而是行銷概念。營養師普遍認為,無論再怎麼營養,單一食材都不應過量依賴,飲食均衡才是王道。
食品安全不能忽視:消基會檢測重點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能吸收環境中的重金屬元素,如砷、鉛、鎘與汞。若攝取過多,可能對人體造成神經、腎臟或肝臟損害,甚至誘發癌症。根據食藥署監測報告及歐盟通報,奇亞籽與亞麻籽曾被發現重金屬或農藥殘留,因此消基會在2025年針對24件市售奇亞籽、亞麻籽與藜麥商品進行調查分析。
檢測樣品來源
•共24件樣品,分為三大類:奇亞籽、亞麻籽、藜麥,各8件。
•購買通路涵蓋台北、新北實體店面與網購平臺。
•商品產地橫跨台灣、秘魯、墨西哥、加拿大、印度、美國、中國等地。
檢驗結果重點整理(2025年7月公布)
本次抽驗樣品來自台北市、新北市與網購平台,涵蓋奇亞籽、亞麻籽與藜麥各8件,共24件。結果如下:
📌 包裝標示不合格的項目:
共3件未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標示規定,如簡體中文標示、無營養標示或標示混淆保存期限,另有1件跨境商品為韓文標示,不適用台灣規範。
⚠ 重金屬檢測:部分產品檢出超標
- ▪ 奇亞籽(共8件)
•3件檢出砷或鉛,但均低於參考限量(砷 <0.1 mg/kg,鉛 <0.2 mg/kg)
•鎘與汞皆未檢出
- ▪ 亞麻籽(共8件)
•2件檢出砷,低於0.1 mg/kg標準
•8件全數檢出鎘,其中2件超過《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限量0.5 mg/kg:
-編號9號「黃金亞麻籽」檢出鎘0.51 mg/kg
-編號12號「亞麻籽」檢出鎘0.66 mg/kg
( 不過針對9號商品,消基會補充說明:食藥署認為該數值經四捨五入後與限量值相當(至小數點第一位),因此仍視為符合規定。)
- ▪ 藜麥(共8件)
•2件檢出砷,8件皆檢出鎘,但均低於標準限量(砷1 mg/kg,鎘0.1 mg/kg)
•2件檢出鉛,其中編號19號「帶殼紅藜」為0.21 mg/kg,稍高於0.2 mg/kg標準
(然而,經食藥署說明:該鉛檢出值四捨五入後與限值相當,因此仍屬合格。)
•8件汞皆未檢出
✅ 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幾乎全數合格
•24件商品中,僅1件檢出益達胺(為合法用藥),濃度為0.03 ppm,符合國內雜糧類上限0.05 ppm
•其餘23件皆未檢出農藥
食用這些超級食物前,你該知道的事:
奇亞籽
•富含纖維,有助腸道健康,但不可乾吃,遇水膨脹恐導致噎塞,應泡水或混合食物
•過量恐引起腹脹、消化不適
•服用降血壓或降血糖藥物者應先諮詢醫師
亞麻籽
•含天然氰甙,過量可能抑制甲狀腺功能,建議選擇經烘焙處理與研磨型態。
•富含Omega-3,可能影響血液凝固,服用抗凝血劑者請先諮詢醫師
藜麥
•含有天然皂苷,應充分清洗後再烹調
•少數人可能對藜麥蛋白過敏,初次食用要觀察身體反應
關於「超級食物」的迷思
雖然國際上經常提到「Superfood」,但其實這不是科學認證的術語。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甚至指出,這只是一種商業行銷手法。歐盟自2007年起就規範,若要宣稱食物具有健康功效,必須有明確醫學依據與實證研究支撐。目前台灣尚未針對「超級食物」有官方定義,建議消費者保持理性、勿過度迷信單一食材。
跨境購物也要看清楚標示
不少網購商品來自海外,可能標示不清,或不符合台灣法規。若無中文標示、產地資訊或有效日期,購買前務必三思,以免影響食品安全或日後求償權益。
消費者選購建議:
1.優先選擇有清楚標示「產地」、「營養資訊」、「製造商」的合格商品。
2.儘量避免來路不明、標示模糊或價格明顯偏低的產品。
3.網購時可查看是否為國內公司代理,避免標示不符或售後困難。
如需本次消基會檢測的完整樣品與詳細數據,可參考消基會官網或食藥署公告。吃得健康不只靠食物本身,更需要聰明選購與正確食用知識。
資料參考來源:消基會,封面及內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立即加入『女人我最大官方帳號』美麗祕訣、每日運勢、好康優惠搶先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