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吸引 65 國逾 5 萬人次齊聚,見證 AI 跨域創新能量、加速臺灣產業全面升級
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於 10 月 18 日圓滿落幕,三天展期吸引來自 65 國、逾 5 萬人次熱烈參與,現場交流熱絡、成果豐碩。今年以「AI 跨域創新 智慧驅動未來」為主軸,集結來自 19 個國家、共 442 家國內外企業與學研機構,展出超過 1,100 項尖端技術與創新成果,全面展現臺灣跨領域的創新能量。
創新經濟館:AI 串流百工百業,火力展示 171 項創新研發成果
本屆以「AI 生態系 串流百工百業」為策展核心的創新經濟館,集結 78 家廠商參展,展示 171 項,跨「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能源轉型」五大子題的創新研發成果,其中 2025 大阪世博 TECH WORLD 館的互動顯示技術,也在館內展出,讓民眾在臺灣就能親身體驗國際級的科技展演。
此外由鈺創科技發表的「MemorAiLink-AI 記憶體平台 &「AI+」次系統方案」。是一種能讓不同系統之間的記憶體與封裝技術更好整合的 AI 平台。它把不同種類的運算系統,以及專門為 AI 設計的記憶體晶片(DRAM)結合在一起,透過特製的控制晶片和封裝技術,讓 AI 運算更快、更省電,也能讓不同裝置之間更順暢地合作。工研院展示的「聚合多元資源 VPP 技術驗證平台」,利用虛擬電廠技術,把各地的太陽能、風電與儲能設備整合成一座「看不見的發電廠」,可依電力需求自動調整供電與儲電,讓電網更穩定。
▲ 鈺創科技展示「MemorAiLink-AI 記憶體平台 &「AI+」次系統方案」強化異質系統整合,提升 AI 運算效能與能效。(Source: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紡織所與沛德永續科技展示的「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 AI 識別技術」,結合多光譜影像與 AI 演算法,可即時辨識混紡織物中不同纖維成分,精準解析材質光譜差異,提升紡織品分類與回收效率,促進資源再利用。大氣電漿公司發表一款「空氣極光 AI 表面處理設備」,它結合大氣電漿技術與 AI 智慧控制,能精準處理像橡膠這類複合材料的表面,讓材料的附著力更強、製程更穩定,大幅提升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中油於展區推出「淨零技術-碳捕存」主題,以「碳捕捉射擊遊戲」結合 AI 互動語音導覽,讓民眾透過趣味體驗了解大型工廠煙道氣碳捕捉的運作流程,進一步加深對碳捕存作為台灣淨零關鍵技術的認識與支持。
未來科技館:六大領域 200 項前瞻技術一次看
未來科技館結合了「智慧機器人」、「AI 應用與產學合作」、「量子科技」、「運動科技」、「晶創台灣方案」、「未來科技獎」等六大技術領域專區,展出涵蓋生醫、先進材料、淨零科技、半導體/光電通訊、AI 應用與人文科技等六大領域超過 200 項前瞻技術。活動最後一天,更以壓軸的未來科技獎、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 及 AI 創新奬頒獎典禮為今年盛會劃下完美的句點。
在會場上琳琅滿目的前瞻展品中,成功大學展出的「Smart 居家中風照護平台 AI 守護,照護不斷線」,除了配備血壓計、血糖機、血氧儀、體溫計等基本設備外,並可搭配已取得 TFDA 認證的乾式心電圖儀與平板裝置,便能即時將生命徵象數據上傳醫院端系統,讓醫師即時進行判讀與評估,居家者也能與醫護人員線上溝通。
成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宋碧姍表示,透過這樣的技術,中風病人出院後 6 個月的血壓及血糖控制都有明顯的改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比例,也從原本的 14% 到 15%,下降到 6.45%。
▲ 成功大學展出「Smart 居家中風照護平台」,可即時回傳生命徵象至醫院端,醫師遠端判讀不中斷,顯著降低中風病患再發風險。(Source: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國立成功大學另外還展示了「人機共舞」技術,其為基於電腦視覺之零編程直覺化機械手臂編舞界面暨人機協作創作系統。該技術不僅解放了藝術家與機器協力創作的可能,更開展了全新科技藝術創作的嶄新方向。
國立清華大學也在未來館介紹運用零耗能日間輻射冷卻材料的「建築涼感衣」,它展現了這類材料非常適合建物、溫室、冷凍倉儲物流、太陽能板和消費性電子進行冷卻降溫使用,並在低溫廢熱回收和環境能源利用上具有極大潛力。
智慧永續館:97 項「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技術,打造共榮新生活
智慧永續館特別以「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作為今年展覽的核心主題,並在精心規劃的「智慧創新」、「韌性賦能」及「循環永續」三主題區中,共展出 97 項創新技術,藉以打造出產業及資源永續的安心共榮生活。
其中,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在會場上介紹自家開發的「設施葉菜生產排程輔助軟體」,該方案在一個擁有 1000 棟溫室的農場進行長達兩年的試驗,能協助農場快速進行訂單分配、作業調度及產量預估,並結合影像辨識技術與自動派工系統,即時掌握作物生長狀況並自動生成作業建議。
▲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展示「設施葉菜生產排程輔助軟體」,結合影像辨識與自動派工,即時掌握作物生長並生成作業建議。(Source: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洪巍晉表示,目前已有 5 間農場在使用這套系統,並且完成了三個技轉案,其中接受技轉的資服業者正著手為潛在農場客戶提供月租式的客製化雲端服務。
勞動部勞安所也在攤位上展示「舒適型呼吸防護具」,兼具舒適及高防護特色,經過驗證其防護性能能提升 7 倍,也大幅提升勞工配戴之舒適性。目前已取得臺灣發明專利,已初步量產並經過勞工作業環境現場驗證評估。
此外,中科院展示的「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包含防火纖維織物夾層,可於 2000~3000℃ 的瞬間超高溫仍維持完整性,適合軍用固體火箭推進劑生產及測試,以及民用鋼鐵冶煉澆鑄作業或火場救援等領域。
AI 創新驅動跨域合作,加速國際產業交流與前瞻技術合作
本屆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國際區,打造橫跨歐、美、日、韓及新南向區域的多元技術交流平台。包括 SoftBank、3M、Plug and Play、達梭系統等知名企業均現身展會,共同展示 AI 在製造、能源、醫療與通訊等領域的前瞻應用。館內並舉辦創投導覽、國際媒合與技術發表會等亮點活動,促進跨國合作與新創投資對接。
TIE 除了持續扮演國際研發交易樞紐平台的角色外,更成功引爆今後 AI 跨越百工百業的創新能量,進而加速產業轉型與升級,一同驅動智慧無限的未來。
本展會匯聚臺灣在半導體、AI、綠色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成果,展現強大創新實力與產業動能。活動不僅深化國際技術交流,更打造跨界合作與永續發展的新契機。未來,TIE 將持續發揮國際研發交易樞紐的角色,推動臺灣技術走向世界、產業邁向智慧永續新時代。參展資訊持續於臺灣技術交易資訊網推廣,以促進更多技術合作與交流:https://www.twtm.com.tw/index.aspx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圖片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